中国新闻周刊消息,毫无悬念,《都挺好》的结局走向了“都挺好”。
无论观众对它如何抗拒,都影响不了主创团队对大团圆结局的偏爱分毫。
结局的最后一幕,苏明玉,在找到走失父亲的一番痛哭、和一家几口视频拜年的点头微笑后,终于站在老宅前,看着幼时的自己被母亲抱起,心中释然。
加了滤镜又调了色的阳光打在明玉身上,将结局的“梦境”感体现得更加明显。
虽说《都挺好》作为一部话题剧,而非纯粹的现实主义作品,非常成功,将大众情绪的脉络把握得清楚到位,但结局的“大团圆”转变着实匆忙。
爱与被爱的能力
自小不被母亲宠爱的女主苏明玉,上头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大哥,一个小聪明不断但只用来讨好母亲的二哥,几乎分走了她全部的生存资源和注意力。
少年时,明玉也曾为自己不忿:“你嫌弃我是个女孩,你为什么要生我?”得到的却是母亲的怒火:“我们给你吃,给你喝,养你这么大,我们有罪了是不是?”
有罪当然不是,但漠视女儿成长中的正当需求,认为自己把孩子生下来给吃给喝养活大就拥有了对子女的一切支配权,这是控制与自私,绝非爱与恩情。
只可惜,长者的道德优势让苏家父母,合理化一切加诸在女儿身上的不公行为。现况如此,寻求家庭关系的改变,只能寄望于还在成长期的孩子先主动。
这或许不公平,但至少拥有了推进境遇改善的可能。
好一点,唤起父母将心比心的爱子本能;差一点,也不过是和明玉一样,从母亲的反应中,彻底明白彼此不存在平等对话的可能,放弃沟通,早早与原生家庭在权责上做清晰切割,减少在其中的内耗,积蓄全部力量充实、壮大自己。
至于权责之外缺失的情爱,很遗憾,也得自己去找寻。
对绝大多数人而言,相比拥有在社会安身立命的本事,学习并获得爱与被爱的能力更难。
前者通过个人奋斗基本上还是可以实现,而后者,有时即便鼓足勇气,无数次尝试自救,也依然无法摆脱内心深处如影随形的恐惧与不安。
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与条件之下,熟悉的痛苦片刻便能将一个别人眼中强悍无比的强者打回幼态,一如当年即对此无能为力的小孩。
已经成为企业高管,现代独立女性,社会中流砥柱的苏明玉,还是需要一遍又一遍观看哥哥苏明成不甘不愿向自己反省的道歉视频,来平息心中多年来对他除怨怼愤恨之外,更难以言说的畏惧与惊恐。
就是这个从小理直气壮挤占明玉资源,真拳实锤欺负她到大,一直觉得她冷血无情变态的二哥明成,在最后一集电视剧的叙事中,在他临走之际,拿出捏皱皱巴巴的道歉信,目光闪烁,惭愧不已,郑重其事地反省自己,向明玉道歉。
同样,自开播以来一集一小作,五集一大作的父亲苏大强,在被明玉劈头盖脸一顿指责当场气晕,又醒来之后,居然也跟转了性似的,马上成了体谅儿女,关怀家庭的慈父。
起承转合猝不及防,看得人目不暇接。好在编剧体谅,生怕观众没能从前四十多集对作爹的不耐烦中快速移情,终于点明了埋藏许久的暗线——苏大强得了阿尔兹海默症。
只要你接受这个设定,不管之前有多少对苏父逃避责任,不作为只“作妖”的不满。在大强忘记了所有,却只记得快中考的女儿想要一本习题集,拿出自己辛辛苦苦攒半年的小金库如愿以偿地从书店捧回它,到明玉面前时——
你多半也会和她一样,声泪俱下。
但真正的“释然”绝没有那么容易。
能真正治愈的,只有爱本身
自从剧集开始,再度现身苏家、参加母亲葬礼的明玉,几乎是以凌驾于众人之上的救世主形象出现。
脱离苏家之后,她通过努力和运气,实现了社会地位的跃升,也有了解决苏家麻烦的客观实力。
社会意义上的独立,永远是自我成长的第一步。
重新面对苏家人,明玉比当年有底气太多。小说里写,她觉得自己的敌人“忽然似乎软化了”。其实不是明成对她的态度改变,而是一模一样的敌意也已无法伤害今时今日的她分毫。
在此之前,她清晰地感受到仇恨包裹着自己,但她理性地叫停,不能把自己搭进去。
与此同时,在她成长路上,又有幸碰到弥补了父亲的缺位,对她赏识有加的老蒙、接近于无私之爱的男友石天东、还有与她相互扶持的知己柳青。
他们给了明玉极为重要的情感支持,让她除了工作上突飞猛进,感情的缺口也在以另一种方式逐渐弥合。
甚至头次见面便对她十分喜爱的小咪,也让明玉真实地感受到,血缘带来的天然亲近感,她也能够拥有。
能真正治愈因不被爱伤害的,只有爱本身。
曾经以为必须从某些人身上获得的爱,长大后发现,其实是我们圈定的范围太小了。
而明玉与苏家人的和解,首个重大推进,发生在一家人齐心赶走来讹钱的舅舅后,同盟关系使大家看到了彼此亲近的可能。共同阻止父亲娶保姆,明成为明玉抱打不平,更为两人僵死的敌对关系注入活力。
剧集的体现不如小说,为明玉对明成的谅解铺设的情节更具体:非常巧的一次,明玉无意间看到明成在博客里对自己的称呼:“天使”,这使她动容。
到了结尾,明玉在情感上真正变强了:“她现在有自信正视过去,一分为二地正视她不喜欢的每个人。与苏家其他人的关系,也别避之唯恐不及了,既然都是姓苏,怎么能避得开去。亲情是捡不回来了,大家淡淡如水地交往吧,她不寄予厚望,也不恨之入骨,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这份平常心,不是对形势无奈的妥协,而是在清楚了解自己和现况之上,所做的清醒决定。
当然现实里,类似苏明玉这样最终与原生家庭和解的“完美”例子太难得,所谓“放下”更不是只有这样才算,有时不原谅,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负责。
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或许会持续很久。但绝对不至于影响我们每一个决定,那些对的错的,糊涂又或者清醒的选择,多半来自我们自己。
孩童时期,我们都需要有人为自己撑起一片天空。而成年后,我们早可以点亮不止自己一个人了。
原标题:《都挺好》“大团圆”观后,能真正治愈因不被爱伤害的,只有爱本身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