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说健康”企鹅号消息,天天上热搜的《都挺好》昨晚已经大结局了,小康医生看完后百感交集。
第一集开始,再到大结局,各种中国式家庭的矛盾凸显在剧情之中,先是苏母的偏爱、苏父的无能,再到只顾学习,总是拿着长子的架子的明哲,恃宠而骄的明城,以及饱受不公平待遇的小女儿明玉.......
这些赤裸裸揭穿了中国式家庭和睦背后的假象,将那些看破不说破的事情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原型。
两个大人,三个孩子,究竟如何一刀刀撕开了原生家庭的遮羞布?
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奠基者罗洛·梅就曾说过:一个完整的人格是具备自由、勇气、爱以及意志等能力的人格特点的人,有完整人格的人是能创造自身存在意义的人。
而在《都挺好》里,最显而易见,就是苏家父母在对待三个儿女的不公平。
为了能够支撑大儿子出国留学,苏母为了卖了小女儿的一间房;
为了能够给二儿子找工作、出去旅游、结婚成家等,苏母又卖了家里两间房。
而小女儿呢,明明高三时间紧张却还得被二哥逼着洗衣服,明明可以有望考清华却被母亲安排免费师范生,只因为一个女孩子早晚都得嫁人,根本不需要上那么好的学校。
这看上去,大儿子得到最高的养育成本,二儿子得到最多的心理关爱,而小女儿却什么都没有得到。
但到了长大成人之后,大儿子懦弱虚荣,高材毕业生最后还未生存疲于奔命。
二儿子呢?做事大手大脚,妈宝戏精,啃老无能,一到了独自面对家庭琐碎往往束手无策。
而事业最成功、人格最独立,反而却是不受宠的小女儿,但在处理亲密关系上就显得束手束脚、冷漠不近人情。
父母的不公平对待,却牺牲了3个孩子原本健康完整人格
在苏家中,苏母否定了自我,用孩子价值去证明自己存在,砸锅卖铁希望两个儿子能够出人头地;
而苏父一辈子没有多大主见,妻子生前依赖妻子,妻子去世后又依赖自己儿女。
自然而然,苏家三个孩子也在否定自我的存在。
明哲选择用学业于事业成功讨好了母亲,爱面子,没有多大的头非得戴上多大的帽,这是苏母对他身上期待“振兴家族”的责任,他自己想要什么人生,或许自己根本不知道。
明成用甜言蜜语来讨好母亲,从小的溺爱与纵容,让他花钱大手大脚、啃老蛮横、油嘴滑舌,他的生存之道就是讨好、陪伴。
至于明玉,表面上叛逃家庭,但实际上对爱的冷漠疏离,内外不一,她缺爱缺安全感,用于家庭决裂方式去对抗命运,到最后依然无法摆脱原生家庭影响,未能成为另一个自我。
巧妙的是,她虽然与母亲相处不好,相互憎恶,但在某些性格上又出奇相似。
因此,披着千疮百孔的毯子的这样原生家庭,在苏母去世后逐渐分崩离析,没有人是幸存者,所有人都是受害者。
以爱之名,达成自己欲望,恰恰是中国式父母的代表词
对于生子育女,在社会主流意识上往往被外化为伟大又合理的事情,似乎父母所做的一切都值得歌颂,而子女只能选择服从,而不能质疑。
苏家三个孩子,对两个儿子而言,苏母一方面带给温存与善待,却又斩去他们应有的能力,对明玉而言,她的不爱直接扼杀了对爱的想象与理解。
正如“你老子永远是你老子”,若父母对子女并不来源于本能的爱,而是源自于某种私心与目的,亲情变成了一个赤裸裸的残酷交易。
若子女提出质疑,就被贴上“顶嘴”的罪名,成为父母理想化那个人便成为子女使命,而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母爱最高级的形式就是给予孩子自由
一个负责任的家长并不是为生而生,而是为爱而生;疼爱孩子却不纵容、管教孩子却不强权,约束孩子的同时还懂得教育他们如何选择成长的自由。
电视剧虽说结局播完,但我相信每个父母们都应该各有所悟,就如明玉在剧中说的“你可以选择不原谅,但也可以选择放下”。
即是对过去谅解,同时也是对原生家庭带来伤口的自我疗愈。
当我们为人父母时,也可以知道如何避免让这种伤害,继续反射到我们下一代身上。
原标题:《都挺好》没说破真相:有多少中国式父母,正在牺牲孩子的人格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