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消息,时隔两年,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以下简称“安徽书协”)原主席李士杰再次“走红”书法界,“走红”的原因也再次与钱有关。
9月28日,由李士杰发起的首届“中国书法大厦杯”书法大奖赛(以下简称“大赛”)作品展在安徽合肥开幕。开幕式上,主办方以现金方式向大赛获奖者现场发放数百万元奖金(特等奖每人50万元)的颁奖方式,在书法界引发巨大争议。
批评观点以《北京晚报》的6篇评论为代表。10月10日,该报以一个多版面的篇幅,集中发表《艺术不需要大卖场》《重奖抑或嗟来之食》等评论文章。评论直言,大赛颁奖方式“感觉就像民营公司土豪老板发年终奖”,“是以资本对书家情怀实行直接碾压”,“是将书法文化异化的一种典型案例”。
特等奖获得者桌上摆放的50万元奖金。 《北京晚报》 图
安徽书协原副主席余国松则对李士杰的做法表示肯定,认为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李士杰本人也表示,举办大赛是为了繁荣书法艺术,鼓励更多人投入书法创作。至于现场发放现金的颁奖方式,李士杰没有给出更多解释。
“盛大启幕”
大赛颁奖仪式举办于9月28日。至今(10月13日),一条题为《首届“中国书法大厦杯”书法大奖赛作品展今日盛大启幕》(以下简称《启幕》)的消息,依然呈现在中国书法大厦官网首页的显著位置。
据中国书法大厦官网发布的《中国书法大厦的缔造者——李士杰》一文介绍,中国书法大厦由李士杰担任院长的安徽省书法院引资建造,是经中国文联同意、中国书法家协会(以下简称“中书协”)批准命名、巨资打造的全国首座综合性高层次书法创研基地。大厦集书法创作、研究、展览、培训于一体,兼具文房四宝供应和徽文化传播等多项文化功能。
据《启幕》一文,9月28日,由中国书法大厦主办、安徽省书法院承办的首届“中国书法大厦杯”书法大奖赛作品展启幕。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文联副主席冯远,中书协副主席刘洪彪,中书协原副主席申万胜,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任海深,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陈瑞鼎,安徽省政协原副主席秦德文,安徽省文联主席、安徽书协主席吴雪,安徽书协原主席张良勋,中国文联书法艺术中心主任刘恒等受邀参加开幕式。
李士杰以中书协理事、中国书法大厦艺委会主任、安徽省书法院院长身份致欢迎辞。他表示,大赛从征稿到展出历时数月,共收到作品近2万件。
李士杰致欢迎辞。 中国书法大厦官网 图
据《启幕》一文,本次大赛由中书协主席苏士澍担任组委会主任,中书协副主席吴东民、刘洪彪、包俊宜,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副院长曾来德担任副主任。大赛自2018年11月20日面向全球征稿,共收稿19365件,其中符合要求作品18273件。就投稿分布情况看,安徽、河南、山东作品数量位列前三。
大赛组委会邀请刘洪彪、包俊宜、吴东民等15位评委组成评审委员会,周志高、张戈、王荣生等9人组成监审委员会。经初评、复评、终评、文字审读等环节,327件作品脱颖而出,其中4件分获50万元特等大奖,31件分获5万元大奖,185件入展,107件入选。
优秀奖获得者领取5万元现金奖励。 中国书法大厦官网 图
集中批评
中国书法大厦举办的活动确实“颇受书法界关注”,其中也包括书法家和评论家的公开质疑和严厉批评。
10月10日,《北京晚报》以第40、41一个多版面的篇幅,集中发表《艺术不需要大卖场》《重奖抑或嗟来之食》等6篇评论,对大赛发放总奖金640万、尤其是对特等奖得主现场发放50万现金的颁奖方式,公开提出质疑和批评。
《北京晚报》10月10日第40版截图
上述版面中,艺术批评家张瑞田在题为《有钱不是万能的》文章中称:当50万元现金,摆在特等奖获得者的面前,我看到了获奖者的媚笑,看到了竞技书法高潮的瞬间,也看到了书法艺术的无奈和书法家受宠若惊的表情。艺术的兴奋点不是买与卖,那种以营业额为标准的评价体系卑劣无耻,不仅混淆艺术的是非,更会损害我们对书法艺术和书法尊严的正确判断。
大赛以现金方式向特等奖获得者发放50万元奖金。 中国书法大厦官网 图
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评论委员会主任斯舜威在题为《“640万”砸不起多少水花》的文章中称:“安徽·合肥中国书法大厦”此前引发的几个“新闻点”,包括打了一场有关名誉权的官司,都与“钱”有关,不知这意味着什么?一个人有了权、有了钱之后,想要到书法圈混一点名堂,靠“权”“钱”是没有多少用处的,还是应该遵循书法自身的发展规律。
画家、评论家、北京作家协会理事兴安在题为《艺术不需要大卖场》的文章中称:看了这个书法大赛用几大摞现金发奖金,感觉就像民营公司土豪老板发年终奖,或者是某个村召开的分红大会,总是无法与书法联系起来。艺术需要仪式感,而不是大卖场。赞助者应该以更文明的方式支持和运作艺术,书法尤其如此。
山西师范大学教授杨吉平在题为《重奖抑或嗟来之食》的文章中称:大赛以现金方式颁奖,引来了一片嘘声,正是将书法文化异化的一种典型案例。大赛的赞助者始终透露出的是扑鼻而来的铜臭气和一种窒息的味道。面对一摞摞大钞和坐在后面的获奖作者,我们耳边回响的是“嗟,来食”的声音,其中况味真是五味杂陈。斯文扫地,无过于是!
书法评论家郑荣明在题为《破坏书法生态,要抵制!》的文章中称:50万奖励一个获奖者,这是一种严重破坏书坛正常生态的行为,这是赤裸裸的金钱、暴利概念对书法界的侵蚀和凌驾。如果我们认识不到这种“精神和文化的扭曲”,任由这种不正常变成“正常”,那我们当代书法的机体必将越来越不健康!
薛元明在题为《都是钱闹的》文章中称:以现金方式发放奖金这种“秀肌肉”的做派,展现了主办方强大的经济实力,可能因此就有了老子天下第一的快感。其实这是以资本对书家情怀实行直接碾压,书家的心态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改变。整个颁奖过程充满江湖气,第一次将书法家和钱的关系变成赤裸裸的现实,扯掉了那层仅有的织物。
“士杰现象”
从字面上看,尽管上述6篇评论均未直接点出李士杰的名字,但还是有一些自媒体将其概括为“北京晚报质问李士杰”“ “批评界‘群殴’李士杰”等。
10月11日晚,澎湃新闻就《北京晚报》评论文章一事致电李士杰。他表示,书法是国粹,发起大赛是为了号召更多人投入书法创作。至于奖金来源和现场发放现金的颁奖方式,李士杰没有给出更多说明和解释。
根据前述《启幕》一文,吴雪代表安徽书协出席了大赛作品展开幕式并致辞。10月11日晚,他向澎湃新闻表示自己尚未看到《北京晚报》的评论文章,暂时无法置评。
吴雪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中国书法大厦官网 图
和李士杰、吴雪不同,10月11日晚,余国松向澎湃新闻记者发来了他写的《来看看50万奖金的书法作品》一文,文章甚至提出了“士杰现象”这个新概念。
余国松认为,安徽书法界近十几年实力越来越强,除安徽书协及全体会员努力外,李士杰及其安徽省书法院、中国书法大厦的活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公开报道显示,李士杰1952年生于安徽宿州,1981年从部队转业,先后出任宿州市(原县级市)燃料公司人事股长、经理、物资局长等职务,1992年任宿县地区商业局副局长。2003年,李士杰调入煤炭工业合肥设计研究院,历任该院处长、副院长、党委书记,2009年当选中书协理事。2012年李士杰退休后组建了安徽省书法院,2013年底当选安徽书协主席。
正如前述斯舜威的评论文章所言,此次大赛并不是李士杰第一次“引发新闻”,其上回受到舆论关注是“打了一场有关名誉权的官司”。
2017年底,知名书法家、暨南大学书法研究所所长曹宝麟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公开举报, 李士杰2010年涉嫌巨资贿选中书协副主席,贿选金额以千万计。举报文中,曹宝麟还对有星级酒店功能的中国书法大厦土地使用性质提出质疑。
2018年1月,李士杰以曹宝麟涉嫌诽谤并造成经济损失为由,向宿州市埇桥区人民法院提起控诉。2019年1月,曹李双方在埇桥区人民法院主持下达成调解协议,曹宝麟表示道歉,李士杰放弃诉讼。不过根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对于调解协议的具体文本及是否应该公开,当事双方的说法仍不一致。
在余国松看来,李士杰“在大中小气候适合、主客观条件应手的情况下,建起史上第一座高端大气的私费中国书法大厦’”,举办大赛并设50万元特等奖,“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用不着大惊小怪的事。”
4位特等奖获得者。 中国书法大厦官网 图
对于以现金现场发放50万元特等奖的颁奖方式,余国松认为只是为了产生直观效应,“其实用卡方便得多。”他还向澎湃新闻指出,虽然李士杰曾资助其举办书法展览,但他的观点与此无关。
自媒体微信公号“个三文艺批评”也表达了和余国松类似的观点。
10月11日,作者“个三李哲”通过微信公号“个三文艺批评”发布了题为《批评界“群殴”李士杰为哪般?》的文章,对《北京晚报》的6篇评论逐一作出批驳。
文章还写道,“曹宝麟骂李士杰时,笔者作了一个网络调查,书法发展更需要谁?结果更多的人选择需要李士杰。”在“个三李哲”看来,“君子固穷”不可取,像李士杰这样的资本介入书法应该受到欢迎。
原标题:书法大赛以数百万现金颁奖被狠批,发起人称办赛为繁荣艺术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