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过一劫】
男子因机票问题躲过乌克兰坠机劫难 妻子却不幸丧生
中新网消息,据英国《每日电讯报》9日报道,日前,一架乌克兰客机在伊朗坠毁,机上所有人遇难。一名男子因机票问题未能登机,躲过了这场劫难。但不幸的是,他的妻子在空难中丧生。
据报道,穆赫辛(Mohsen Ahmadipour)本应乘坐乌克兰国际航空公司的这趟航班,但他的机票被“意外取消”,由此得以逃过一劫。据悉,坠机事故发生时,穆赫辛正在航站楼里。
但不幸的是,穆赫辛结婚近6年的妻子登上了飞机,在空难中不幸丧生。
当地时间1月8日,乌克兰PS752航班从伊朗德黑兰霍梅尼国际机场起飞不久后坠毁,客机上人员全部遇难。现场搜救工作仍在继续,事故现场可以看到飞机已经全部成为碎片。
据当地新闻网站“渥太华公民” (Ottawa Citizen)报道,这对夫妇在加拿大渥太华居住,此前一直在伊朗探亲。
而对另一对夫妇来说,这趟飞行也是幸福婚姻的终点。25岁的彭尼(Pouneh Gorji)和26岁的阿拉什(Arash Pourzarabi)在伊朗举行了婚礼,他们和其他四名参加婚礼的成员搭上了这趟航班离开,却遭遇了不幸。
据报道,随着乌克兰国际航空公司公布乘客名单,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哀悼之声。加拿大圭尔夫大学的费萨尔(Faisal Moola)在“推特”上称,“我的一个很棒的博士生,Ghanimat Azhdari,今天早上在德黑兰坠毁的飞机上。”
有报道称,机上数十名来自加拿大各地校园的教授和研究人员全数罹难,专家表示,加拿大学术界痛失人才。
【点赞致敬】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他们的故事,你知道吗?
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今天(10日)揭晓。其中,最受瞩目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和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庆存分获。
你可能没有听说过他们的名字,但你应该知道他们的故事……
1958年,中国核潜艇工程正式立项;
1970年,中国第一艘鱼雷攻击型核潜艇下水;
1974年,中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正式列入海军战斗序列,中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中国第一艘核潜艇
不到13年的时间,中国创造了一个奇迹。而这个奇迹背后,是一个“赫赫无名”的人——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
从没见过核潜艇 算盘打出核心数据
上世纪50年代,面对西方大国不断加压的核威慑,刚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决定研制自己的核潜艇。
1958年,以黄旭华为代表的29人团队,在一个秘密的小岛上,拉开中国核潜艇建造的序幕。而当时,这支队伍中,甚至没有一个人见过核潜艇长什么样。
△黄旭华和为中国核潜艇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们
核潜艇是在深水中运动的武器库和战斗堡垒,一个数千吨重的钢铁圆筒必须集成航海、导弹、计算机、核反应堆等几十个专业学科才能将它制造出来。
面对西方严密的科技封锁,黄旭华和同事们大海捞针,从浩瀚的报纸杂志中搜寻所有和核潜艇相关的资料。
△研发核潜艇时用的算盘
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黄旭华:我们的核潜艇牵涉到大量管道、电缆、钢材,这么多的东西组合在了这个潜艇上,要保证它的重量、重心在最好的位置上,那是非常困难的。而我们没有计算手段,我们是用算盘打出来的,一点改变,整个情况又要重新算。
“在海水压力下,能听到焊条撕裂的‘咔咔’声”
1988年,我国核潜艇研制迎来了第一次极限深潜试验。
△深潜试验
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黄旭华:任何一点结构、材料、设备达不到(极限深度海水压力的)要求,都有可能就艇毁人亡。我说我下去,万一在试验过程当中发生了哪种不正常的现象,我会及时地协助艇上研究,采取措施。作为总师,我要为这一百几十个人的生命安全负责到底。
△黄旭华深潜归来
年逾六旬的黄旭华成为全世界第1位参与极限深潜试验的核潜艇总设计师。这次深潜试验,黄旭华的眼底、耳朵和牙龈都因承受压力过大而渗出了血……
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黄旭华:在海水压力情况下,艇在不断地变形,一变形就发出声音。“咔咔”“啪”,听起来是非常可怕的,个别的焊条撕裂了,那撕裂的声音像尖叫一样,那更厉害。后来(潜艇重新)上升到100米安全深度,突然一下,整个艇就沸腾起来了,握手的握手、拥抱的拥抱,有的都哭起来了。
△ 黄旭华(后排左一)同参与深潜试验的科研人员合影
黄旭华:这条艇我们从无到有,我们完全靠我们自己白手起家干出来,没有任何一个小的(零件)是进口的。
三十年不入家门 赫赫而无名
1957年的元旦,投身核潜艇事业前,黄旭华最后一次回乡探亲。此后,整整30年,他再没回过家。
1988年,黄旭华借着出差的机会,终于再见自己93岁的老母亲。
△ 黄旭华全家福
他不曾见过自己的家人,不曾踏入自己的家门,与父母的联系只能通过一个信箱。父母多次写信来问他在哪个单位做什么工作,他总是避而不答,直至父亲去世,黄旭华都没有给出答案,也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
2019年9月29日,黄旭华老人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
△黄旭华在颁授仪式上发言
黄旭华:誓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我和我的同事们,此生属于祖国,此生无怨无悔。
2019年度国家科技最高奖的另一位获奖者,就是我国气象泰斗——曾庆存。
他的名字你可能不熟悉,但他从事的工作你一定非常熟悉——每天睡前,看一眼天气预报,明天穿薄还是穿厚,带不带伞,都要“问”曾老。
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曾庆存:1954年河南的晚霜,正好(是)麦子要抽穗的时候,一晚上死了40%。你可以想象,我是农民(出身),听到这个,那真是非常惊心动魄。中国的气象学要搞好,天气预报要搞好,这个心愿。我要读这个,一定要读好。
世界上首个用原始方程直接进行实际天气预报方法
1957年, 从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的曾庆存被派到苏联留学,学习先进的气象技术,支持国家的建设发展。
△曾庆存到苏联求学
彼时,国际气象研究还处在十分初级的阶段,误报、错报现象频发。而“数值天气预报”,还是一个预报准确率很低的简单方程。
数值天气预报,是在一定条件下,把大气中所有复杂的数据通过大型计算机,用研究出的可计算的方程模型,作数值计算,预测未来一定时段的大气运动状态和天气现象的方法。
在这个预测方式中,最难的就是方程的算法。各国的科学家都在求解数值天气预报的原始方程,但多年来毫无结果。
来到苏联一年后,曾庆存的导师就把这个难题交给了他。
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曾庆存:我周围的师兄弟都说,你(导师)不要把这个演习方程给他,你害了他,如果他做不出来毕不了业,拿不了学位怎么办?
整整推演了一年半的时间,真正留给曾庆存上大型计算机来验证结果的时间,只有短暂的10个小时。
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曾庆存:苏联那时候也只有一到两部计算机, 编程程序非常复杂,我们那个时候也要一万多条指令,你要打孔的,用纸带打孔,把那个砸烂,我手又笨,砸得很慢 。
而就是这10个小时的上机验证,26岁的曾庆存提出了世界上首个用原始方程直接进行实际天气预报的方法,并得到应用,预报准确率超过60%。
△世界第一张应用原始方程的天气图
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曾庆存:归心似箭了,就想着早一点回国作出贡献。
然而,当时我国并没有大型计算机,无法实现大量高难度的计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曾庆存只能一边做一些气象研究理论工作,一边坚持推进改善原始方程。
我国首颗气象卫星发射 建立数值天气预报业务系统
1970年,35岁的曾庆存又迎来了人生第二个未知的挑战——研究中国第一颗气象卫星。从基本概念入手,又一次从零开始研究,曾庆存提出求解遥感方程的反演算法,成为当前世界各主要卫星数据处理和服务中心的主要算法。
在曾庆存的理论基础上,我国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Ⅰ号”于1988年成功发射,第一时间发回了清晰的遥感图像。
我国开始建立数值天气预报业务系统,比国外晚了整整25年。
上世纪90年代,我国通过国外引进的计算机,为数值天气预报中大量的运算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很快开展了自己的数值天气预报业务。虽然起步晚,全球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也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准。
“得到这个奖项我心情很平静”
2007年,在曾庆存的倡议下,我国开始研制自己的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通过这个装置,可以研究和预估全球气候和生态环境变化,在精准数值天气预报的基础上,提前预估近一年甚至几十年的气候情况,为我国气象科学发展步入国际一流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如今,在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还经常能看到曾庆存忙碌的身影,今年85岁的他依然工作在科研一线。
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曾庆存:得到这个奖项我心情很平静,我还是要照样耕耘,照样带学生。毕竟国家让我上大学,没有这个我没有这些。感谢国家,因为国家不强大,我能够做什么?这是真真正正,从内心的感激。
【煲鸡汤】
不念过去,不畏将来,不负余生
给时间以时间,让过去成过去。
人生在世,过去的总是让人心生牵挂,未知的总是让人局促不安,我们不免会经历一段困惑、迷茫的时光,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
其实,正如丰子恺在《不宠无惊过一生》中写道: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
活得通透的人,都懂得这三条人生真谛。
第一条:不念过去。
20岁的时候,我们会怀念童年的自己,怀念那段天真无邪、无忧无虑的时光。
30岁的时候,我们会怀念20岁的自己,勇往直前,精力旺盛,哪怕输了还有重来一次的勇气。
40岁的时候,我们怀念30岁的自己,不像人到中年,肩膀上是沉重的负担。
人生路上,总有很多遇到的人,做过的事情值得我们记忆,但只能偶尔想起,适当怀念。如果一旦停滞在昨天、过去之中,就会有数不尽的遗憾缠身,如果步步回头,永远也抵达不了远方。
就如一句话说的:给时间以时间,让过去成过去。
时光不会倒流,生活还要继续,对于过去,无论是留恋也好,后悔也罢,都不要再紧抓不放。而是认真把握现在,去发现未知的精彩,唯有把自己从过去解救出来,我们的脚下才有路。
名家画廊 | 欧仁·布丹
第二条:不畏将来。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堂园艺课上,一位女孩迟迟不把种子播撒在土里,当老师询问时,她说:“因为害怕花朵凋谢。”
老师说:“你不爱种花,因为害怕看见花瓣,一片片地凋落。是的,为了避免一切结束,你避免了所有的开始。”
这正像生活中的我们,经历过一次失败后,就会患得患失,害怕一切相似的事情,害怕自己会遭遇更大的坎坷,害怕面对自己将来的路。
然而,变化和未知本身,却是我们活着的最好印证,无论这段经历是好是坏,都是人生的一部分,都自有它的意义。
因为正是那些走过的路,受过的伤,爱过的人,构成了我们现在的样子。
就像有句经典话说:开始一件事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
人生路艰难,没有人会知道明天要面对的是什么,但是我们想要破茧成蝶,就得勇敢地尝试,当我们拥有笑对未来的能力,同样也拥有了享受人生的权利。
名家画廊 | 欧仁·布丹
第三条:不负余生。
人生就是一个从出生不断走向死亡的旅途,正因为人生短暂,所以我们更要认真的活。
在面临困境时,重新审视脚下的道路,重新调整自己的心态,选择更适合自己的生活和方向,希望我们都能做自己人生的主人,跟随自己的心。
在无常的生活里,我们要在无法回避的失意中,保持一个积极的心态,不殆时间、不负自己、不负余生。
记得,昨天再好,已经成为历史,未来再难,也要勇敢继续。
在接下来的时光里,愿我们都能不念过去、不畏将来、不负余生,知道自己内心的真正需求,在通往幸福的路上奋勇直前。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