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消息,虽受疫情影响,多省市企业对复工时间进行延期,要求外地员工在家远程办公,对病毒的防控严防死守。
为了防止疫情的传播,最大程度地确保员工的健康安全,也有企业贴心的为厂区做好消毒工作。
交通枢纽的疫情防控各地也在加严。以杭州市为例,2月11日,杭州市针对杭州市民启用“杭州健康码”,显示绿码者,方可市内通行。而对于准备入杭人员,必须申领到“绿码”后才能进入杭州。
远程办公、厂区消毒
广州市应急管理局官网早2月6日就下发春节后复工复产工作指引,其中明确要求,企业一般不应采用会议室、集中场地等集中培训方式,应充分利用微信、钉钉、腾讯会议等网络手段,推行线上培训、视频会议。
此外,部分互联网公司早已启动在家远程办公机制。
澎湃新闻此前报道,总部位于上海市杨浦区的哔哩哔哩(以下简称“B站”)启动了在家远程办公机制。2月10日至2月14日,B站在中国大陆境内工作的员工可以在家办公,工作时间为每日的10:00–19:00(中午有1小时的午休时间)。
11日,澎湃新闻采访发现,阿里、腾讯、美团,这些互联网公司也开启了在家远程办公模式。
对于不在家远程上班的情况,有企业“贴心”的为厂区做好消毒工作。
成都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成都发布10日消息,重庆美心集团在厂区门口设置了一条廊式自动喷雾消毒通道,要进入厂区,必须经过这条通道。当员工进入通道就会触发自动感应装置,通道自动喷雾消毒。该设备由厂内的闲置设备改造而成,是厂区里的员工自行设计焊接组装的“消毒神器”。喷雾采用医用消毒水,严格按规定配比,保证了员工身体的安全。据了解该装置可以自动加水,可满足每天数千人的消毒需求。
对于车企这类人员密集型公司,有车企公司行政部将在办公期间每人每日发放两个口罩,也有车企成立志愿者队伍,为公司员工进行体温测量、心理疏导等工作。
澎湃新闻此前报道,自2月10日复工之日起,小鹏汽车公司行政部将在办公期间,每人每日发放两个口罩,并对办公点快递管控、送餐服务、防疫品处置等作出了严格的流程规定,最大程度上使在疫情期间的员工工作环境得到健康保证。
10日,上汽大众研发、质保、采购、安全保障等部门员工已经正式到岗。据悉,上汽大众成立了一支约500人左右的志愿者队伍。根据公司疫情防控工作措施和复工需求,共分6支队伍分布在场景模拟、测量体温、员工停车场疏导、班车和食堂管理、心理疏导等工作中。
多地加强交通防疫措施
复工第二天,交通防疫成为疫情防控的重点之一。
杭州市针对杭州市民启用“杭州健康码”,显示绿码者,方可市内通行。
“杭州健康码”今日上线 微信公众账号@杭州发布 图
据杭州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11日消息,为了运用数字赋能加强疫情防控,做好广大市民群众的健康监测服务,方便大家出行。从11日起,杭州市启用“杭州健康码”措施,广大市民和拟入杭人员可自行在线申报,通过审核后,将产生一个颜色码。
杭州健康码实施“绿码、红码、黄码”三色动态管理:即显示绿码者,市内亮码通行,进出杭州扫码通行;显示红码者,要实施14天的集中或居家隔离,在连续申报健康打卡14天正常后,将转为绿码;显示黄码者,要进行7天以内的集中或居家隔离,在连续申报健康打卡不超过7天正常后,将转为绿码。
特别提醒,准备入杭人员,必须申领到“绿码”后才能进入杭州。
北京地铁官方微博10日发布消息称,将采取三条措施,应对客流增长,将做好全线网进展测温工作,遇到体温异常乘客将进行隔离并拨打120或999送医;强化车站车厢消毒工作;车站出入口、手扶梯、公共卫生间等公共区域和设备设施进行消毒,每日五次;安检设备、自助售票设备、闸机的消毒,每小时消毒一次;做好通风工作,车站公共区域和隧道区间,每天保持22小时通风;地铁列车上线运行期间,车厢按最大通风量进行通风换气,保持空气畅通。
广东复工复产的日子,随着回程和通勤人数增加,疫情防控进入第二个关键阶段。
广州市防控疫情指挥部办公室发布通告,10日起全市公共交通(含城市轨道交通、公共汽〔电〕车、水上巴士)逐步恢复日常运营。
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官方微博10日发布消息,在复工首日,广州市中心城区的交通出行量较元宵前有所回升,根据城市道路交通运行分析系统,当日中心城区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指数仅为0.63,整路网全天均处于“畅通”等级。
南京扫码实名采集乘客信息 微博@南京交通发布 图
江苏南京市从10日起扫码实名采集乘客乘坐出租汽车出行消息。南京市交通运输局官方微博@南京交通10日发布消息称,南京市扫码实名采集乘客乘坐出租汽车出行信息,在全市12000余辆市域经营权出租汽车后排窗口位置张贴二维码,对乘客出租汽车的出行信息进行扫码实名采集,进一步畅通全市疫情跟踪、筛查渠道。
此外,南京市加强登记组织工作,出租汽车做到“一车一码”,驾驶员在扫码后,其车辆信息和后台数据库直接匹配并完成绑定。
原标题:复工后多地出招防控疫情:杭州推健康码,南京采集打车信息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