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在武汉专访呼吸病权威专家刘又宁:新冠病毒传染力何时能减弱?
02-17 20:24:02 来源:环球时报-生命时报

环球时报-生命时报消息,抗击新冠病毒疫情的战斗仍在持续,尽管国内除湖北以外的地区确诊病例在持续下降,但湖北尤其是武汉的情况仍很严峻,新增病例和死亡病例都有波动。2月15日的武汉下着小雨,《生命时报》一线记者准时抵达军队医院驻地的会议室,采访了正在武汉参与一线救治的著名呼吸病专家、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科教授刘又宁。刘又宁教授还是2013年收治北京第一例“非典”病人的专家。采访时,他表示:“按现在的情况来看,湖北以外地区的拐点几天前就出现了,但在战‘疫’的关键地武汉,有些情况至今还没有彻底摸清。”

刘又宁教授

新冠病毒传播力高于“非典”

从疫情暴发到现在,新冠病毒给许多人的直观印象是传染性很强。病毒的传染威力,在专业上称为“传染强度”。在流行病学上,衡量病毒传播能力的最重要指标是“传播指数”,英文缩写是R0。简单来说,就是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一个人平均可以传播多少人。17年前的“非典”(SARS)疫情结束后,经过统计当时的R0在2~3之间。“而这次的新冠病毒是一个新病毒,仍处于传播过程中,因此现在没法准确确定它的R0,目前看肯定比SARS病毒要高一些。前不久的一项临床回顾性研究建议将新冠病毒的R0修正为4.7~6.6。我认为,新冠病毒与SARS病毒最大的区别是症状轻微时也具有传播力,这也是疫情防控的难点。”SARS感染后,患者出现发烧、肺炎等症状后才具有较强传染性,而这次新冠病毒感染后有12天左右的潜伏期,甚至更长;发病不是急性,患者不一定出现高热,有的患者呼吸道症状不明显,有的患者就是有点乏力、头痛,伴有消化道症状。

虽然新冠病毒的R0比“非典”高,但对于是否真会出现“超级传播者”,刘又宁给出了谨慎的回答。他说:“‘超级传播者’是流行病学概念,指的是具有极高传染性的带病者,比正常带病者更容易传染他人,从而导致疫症大规模暴发。目前报道的集中传染多为院内感染,但典型意义上的‘超级传播者’还没有发现,主要原因是针对这次疫情,我们采取的隔离措施更加严格,比SARS时要严格得多。病毒失去了传播环境,即使有潜在的‘超级传播者’,也被我们有效遏制了。”

在传播力上,还有一点至今无法明确,就是新冠病毒到底会不会通过气溶胶传播?“我的观点是不能排除。因为确实存在一些病人是找不到传染源的,可能是到公共场合走了一趟,并没有与病人接触,他就被染病了,这说明空气里有游离的病毒,尤其在武汉确诊人数比较密集的情况下,有可能存在气溶胶传播。”

不过,尽管气溶胶的传播距离很大,但病毒载量很低,所以即便吸入了,一般致病性也不会很强,要比飞沫传播力小得多。此外,气溶胶微粒很小,一般在2微米左右,有固体的也有液体的。如果是比气溶胶大的微粒,比如7微米以上的,人吸进去以后,就沉降到肺里了;如果是2微米的颗粒,人吸入到肺泡里以后,还可能再呼出来。所以,我建议大家一定不要恐慌。”刘又宁强调。

病毒在传播过程中,结构也常常会产生变化,于是有人担心,新冠病毒会不会还没等疫苗研制出来,就又产生了新的变异。对此,刘又宁说:“病毒变异肯定是有的,但我们不太好预计它会向哪个方向发展。”他举例说,新冠病毒在动物身上时,最早并不具备传播给人的能力,一定是它的结构产生了某种变化,才具有了传播人的能力。“第一批被动物身上病毒感染的人,我们称其为第一代病人;第一代病人将这个病毒传播出去,就出现了第二代、第三代……传染病就这样流行开来。不过在临床上,我们并不关心病毒结构的变化,我们更关心的是结果——症状是重了还是轻了,病毒传播力是大了还是小了。”

那么,新冠病毒在人传人过程中是否会越传越弱?此前,世界卫生组织就新冠肺炎疫情称,新型病毒可能造成“持续人传人”。也就是说,无论传染到多少人,最后一个被传染者仍具有传染性。另据此前研究,与新冠病毒结构相似的、引起SARS和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的冠状病毒,两者的传播力在传播过程中都在不断减弱。刘又宁说,有可能新冠病毒经过变异后致病力也减轻,症状变轻微,那时即使它还在传染,可能就像流感一样了。

病毒主要攻击肺部,心和肝也会累及

从临床来看,新冠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攻击的部位是肺部,目前感染的危重病人,绝大部分死亡原因是呼吸衰竭。如果呼吸衰竭到氧疗、机械通气,甚至体外膜肺氧合(ECMO)都解决不了问题,病人就会去世。

“临床上也有些现象提醒我们,病毒还可能侵害其他部位,比如心脏。很多病人出现了心肌炎,我在临床中就碰到有年轻病人肺部感染情况并不严重,却出现了心跳骤停。一般病毒性心肌炎会引起致命性心律失常。这个情况需要高度关注。病毒还可能累及肝脏。临床上检测发现病人的肝转氨酶升高,但我认为这可能与药物干扰有一定关系,特别是病人大量服用的抗病毒药,大都是有肝毒性的。此外,还有重症患者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这种情况主要因缺氧导致。”

刘又宁说,新冠肺炎患者的个体差异很大。目前的新冠病毒感染疾病分型里,轻症是指没有肺炎的感染者,这部分病人不在少数;也有的病人胸片结果显示感染十分显著,但他自己却没有感觉,也不发烧,没有任何症状。“所以对该病既应有统一的治疗方案,也要针对个体随机应变治疗。适应个体的方案才是最好的。”

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刘又宁教授特别强调,到目前没有任何抗病毒药被证明是“特效的”,都还处于探索阶段。现在的治疗手段,主要还是支持治疗,如呼吸不畅要吸氧、上呼吸机、ECMO等。只要坚持把支持治疗做好,维持好基本身体机能,大多数病人都可以治愈。

他提醒,对于药物的研发情况,大家不要盲目乐观。虽然有些药物是有苗头的,比如,目前正在做临床试验的瑞德西韦,还有俄罗斯的抗流感药阿比朵尔、日本的抗流感药法匹拉韦等,都可能是有效药物。“但不管是哪种药,我建议一定要做严格的临床对照试验,哪怕试验规模不大,也很有价值。”刘又宁说,“至于有些媒体报道的某些药在体外显示有抗病毒作用,这距离临床应用还很远,公众对此切不可盲目。正在进行试验的瑞德西韦,我们也不要抱过高期望,一切等到试验结束之后才能见分晓。”

武汉病死率为什么那么高

在此次抗疫行动中,武汉地区是主战场,其新冠病毒感染病死率与全国其他地区差异较大。刘又宁说,一个传染病的病死率要看整体,光看局部情况并不准确,比如武汉全市甚至湖北省的重症比例相当高,甚至能达到18%,但在其他地区,却远低于这个比例。以浙江省为例,截至2月16日24时,已确诊病例数为1171,死亡病例为0。这就非常说明问题。

武汉之所以有这么高的病死率,刘又宁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受病毒感染的多是第一代、第二代患者,临床表现相对较重;二是武汉作为疫情起源地,重症患者集中、大量涌现,导致湖北省,尤其是武汉市医疗资源严重不足,无论是病床、设备还是医务人员都严重短缺,有时病人即使住进医院,也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

“不用说ECMO、呼吸机等设备,我听说个别医院甚至连氧气供应都不够。其实我能理解,因为医院最初设计时根本不需要如此大流量的氧气,现在突然收进需要大量吸氧患者,比如100个病人同时要吸纯氧,极少有医院能有这个承受能力。现在武汉的情况已经好多了,医疗设备问题也正在逐步改善,有些外地来武汉支援的医疗队都自己带着医疗设备,比如呼吸机、ECMO、除颤仪,有效缓解了武汉当地医院的压力。”

刘又宁表示,除湖北以外,有的地方新增病人已经是0了,就可以逐渐不必采取如此严格的隔离防护措施了。“我们还要发展经济,总是采取这样严格的措施,百姓的民生问题怎么办?”但他同时强调,这次疫情让人们形成了出门戴口罩的习惯,这是好事,因为在人多的地方,戴口罩不光是针对新冠疫情,对常年流行的流感也是有效预防手段。随着人们卫生、健康意识的加强,口罩或许会成为人们日常储备用品之一。

采访最后,刘又宁教授说:“希望能尽早控制住疫情,尽全力减少死亡;希望战斗在一线的广大医务者平安,你们的付出人民和历史都不会忘记!”

原标题:在武汉专访呼吸病权威专家刘又宁:新冠病毒传染力何时能减弱?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