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相信大家都被一段高能得不像国产剧的开场给惊到了——
秦昊饰演的斯文眼镜男,带爸妈去爬山。
是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一家三口登高望远,决定拍照一张以作留念。
眼镜男又是找角度,又是对焦距,又是给二老摆姿势,以求摄影效果一级棒。
搞得老头儿不耐烦了,“好了吧”?
眼镜男低头的一瞬间,眼神有些阴郁。
抬脸却又重新堆满笑容,柔声应和:“好了。”
然后......把二老推下了悬崖......
此时,惊悚的阴间配乐响起,诡异的片头动画出现。
不到两分钟的时间里,故事尚未开始,就制造了让人汗毛倒竖的观剧体验。
经此一役,继“阿乐带你去钓鱼”之后,“秦昊带你去爬山”也成为了一句有画面感的作死警告。
高能开场成为出圈要素。
即使你只是因为好奇而点开视频的路人,本剧也绝对不会让你带着失望离开——
《隐秘的角落》
豆瓣 9.0
本剧改编自紫金陈的小说《坏小孩》。
讲述了三个小孩——朱朝阳、严良、普普,无意间记录下了一个成年人——张东升,谋杀岳父母的过程。
从此他们的人生互相裹挟着走向了失控。
原著的名字,已经透露了谁才是这罪恶故事的真正主角,并且早早给他们定了性——坏。
相比原著赤裸裸的“坏”,《隐秘的角落》改编得更加“隐秘”。
我并不认为这只是对抗审查的被动选择,而是充满了主创的积极创造。
它不界定人的好坏,而展示人性的困境。
死去的人多少都有一点“原罪”。
第一集死去的岳父岳母瞧不起上门女婿,第二集坠楼的朱晶晶恃宠而骄专横跋扈,第四集死去的徐静婚内出轨。
(防止剧透,后续送人头的就不说了)
作恶的人也有可被理解的动机。
无论是表面恶人张东升还是终极恶人朱朝阳,他们在婚姻和原生家庭里,长期被压抑、遭受最痛苦的背叛。
爱的缺位导致了他们内心的扭曲。
“我还有机会吗?”
每次杀人前都不忘礼貌确认的升升子之问,实际上也是一种暗示:
恶人行恶,都有来自他者的助推。
这个推动力,可能只是我们平时习以为常的刻薄、冷漠、自私等各种践踏他人尊严和感受的作为。
一些平平无奇的小恶,最终成为酿造大恶的引子。
导演辛爽说,“我对展示纯粹的恶没有兴趣。”
他想为观众剖开的是家庭、情感与成长这些问题背后的心理根源。
那才是所有不幸和罪恶滋生的深渊。
它也不明说剧情真相,而交给我们自己选择。
贯穿全剧的“笛卡尔寓言”,首先串联起了张东升和朱朝阳的命运对照。
他们都是数学天才,同样心思缜密、善于伪装,高手过招间也有种惺惺相惜。
并且都被卷入了命运的选择题——
在自己的人生故事里,相信爱还是背叛?
同样,“笛卡尔的寓言”也交给了我们观众一个选择题:
相信真相还是童话?
为此,剧中设计了大量欲说还休的细节,以供观众开放性解读。
很多人包括原著作者紫金陈在看完大结局后,表示最后两集为了规避审查还是有所妥协。
“比如有些人应该死了,但是必须活下来。”
“再比如最后一个镜头删了窗户外的镜头。”
普普和严良到底有没有死?
自从在张东升家呼吸困难以后,普普就再也没有出现过。
严良最后突兀地出现在朱朝阳开学仪式的礼堂,画面十分超现实。
包括片头动画里,三个小人最后只剩下一个蜷缩在角落里。
他们俩是死是活,你可以选择自己相信的结局。
再者,朱朝阳对朱晶晶的死到底有没有责任?
现场唯一目击证人普普,在最后一集的回忆里说了这么一句话:
“她要掉下去了。”
一个“要”字,以及叶警官勘察现场时发现树枝上的裙子残片,足以说明当时的朱晶晶没有直接摔下去,而是挂在了树枝上。
朱朝阳是见死不救,还是推了一把,你依然可以选择自己相信的版本。
“给欣欣治白血病”,成为了触发并推动全剧事件的“麦格芬”。
第三集有个画面是,普普想象她给家人唱《小白船》,她正好遮盖了弟弟的位置。
并且她也曾和朱朝阳一样说过,想替自己的弟弟/妹妹受过的话。
如果是朱朝阳杀了朱晶晶,那么相应地,欣欣是不是早就死了?是不是因普普而死?
这些便都有了疑问与猜测。
《隐秘的角落》的细节功夫,给了观众强烈的解谜快感。
就连朱朝阳桌子上的魔方,也有了《盗梦空间》里的旋转陀螺内味儿。
不仅如此,作为有效对抗二倍速、一秒镜头都不浪费的神仙剧,它让每个出现的内容元素,都有效地参与了叙事。
惊悚的黑白动画 片头,是导演 要求团队结合整部戏的内容制作的。
就算单独拿出来也是一部完整的动画故事,而非像传统片头一样沦为字幕背景板。
▲大鬼和三个小鬼的猫鼠游戏
第十集《张叔叔》一幕,由新裤子主唱彭磊绘制的《三个小鸡》绘本漫画,与剧情也有着强烈的呼应。
能请到彭磊画漫画并不奇怪,因为导演辛爽也混了几十年的滚圈。
一个广为人知的幕后趣闻便是,辛爽曾是Joyside乐队成员。
所以我们头一次在一部国产剧里,看到如此多的高质 片尾曲(12首)。
它们大部分来自国内小众先锋乐队,也有传统民谣改编。
仔细看这些配乐歌词,其实都埋下了人物命运的伏笔。
▲一首《小白船》,成功毁童年
还有广受赞誉的 剪辑,让本剧脱离了国产剧的通病——推动剧情靠嘴说。
过分依赖台词,是国产剧视听语言匮乏的反映。
《隐秘的角落》则用构思巧妙的蒙太奇,为镜头添加了丰富的意涵。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朱晶晶火化和朱朝阳生日的交叉剪辑。
死与生,痛苦与快乐,失去女儿与夺回父亲。
强烈的对立意义被并置在一起,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感。
即使这时的朱朝阳还是一个令人同情的乖孩子表象,但是从这样的剪辑中就可以嗅到一丝邪恶的意味。
参照与他对应的张东升,他在岳父母死后的怡然自得模样,我们就能感觉出朱朝阳的快乐并不是天真单纯的。
甚至是 色彩。
如周春红那涂了又抹的口红,丝袜遮掩的红色指甲油,都象征了她自我压抑的情欲。
这些细节,共同构建了所谓的“电影质感”。
它们是创作的乐趣所在,也是观赏的乐趣所在。
是国产剧在审美上的一次胜利。
但相比细节解谜,电影质感,我最有感于本剧的,还是它的 生活质感。
国内大部分犯罪悬疑剧/片,都喜欢把背景放在冬季的东三省。
阴冷天气、废旧厂房等环境,成为渲染犯罪氛围的常见元素。
《隐秘的角落》则不,它把背景放在了夏季的南方城市。
阳光猛烈,绿植油油。
红瓦灰墙的潮湿小镇,闷得人满身都是油亮的汗珠。
大人小孩围坐在小卖部的矮凳上,喝着色彩缤纷的玻璃瓶汽水儿。
好似秋山亮二拍摄的《你好小朋友》,轻易就能勾起80、90后对夏季的回忆。
室内人家的居住环境,也脱离了样板间装潢。
细节到苍蝇拍、雨伞、发卡的布景陈设,使得空间充满了生活感。
如辛爽所说:
“要让观众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某处真的有这么一个小城,你才可能去相信这个人身上发生的事情,再去感受他的情感。”
从《无证之罪》里的“李丰田”一出现——
在烟熏火燎的“老井油条”早餐店前,香香地嗦着粉、吃着油条、喝着大麦茶。
让人身临其境的市井味,一下子就让我进入了这个故事。
还有我个人认为的演技最佳王景春,将一个即将退休的老刑警演绎得纤毫毕现。
和老伴儿介绍严良的间隙,自然而然地拍一下腿上的蚊子。
现实中有没有蚊子不知道,但这一动作既生活化又符合潮湿的南方环境。
老伴儿不想他临退休还惹事,于是挖苦他只是一个小民警。
老陈愤懑地反驳:“别小民警小民警,我就是退休了,也不跟你跳舞去”。
边说边挥舞着手里的馒头,狠狠地咬上一口。
他闷头吸溜着早餐,老伴儿没好气地甩掉撑衣杆。
老俩口的拌嘴戏一下子就鲜活了老年夫妻生活日常,也立起了老陈的暴脾气、荣誉心和责任感。
吃,这个动作,是本剧十分重要的表达手段。
令观众赞不绝口的表演,大部分重头戏都是借助吃东西这个动作来完成的。
比如周春红(刘琳 饰)吃橘子这场戏。
面对情人的抛弃,她没有挣扎吵闹,而是安安静静地吞咽橘子,无声地流着眼泪。
婚姻不幸、情感失败的她,咽下生活的苦果。
这份安静,与她对待朱朝阳和朱永平的歇斯底里,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当她对着病床上的儿子大声吼叫,朱永平无奈地说:
习惯了,她就是这样的。
魅力平平、能力平平的她,在外人面前弱势但是“窝里横”。
为了保护儿子,她会变得十分强势;
但儿子也是唯一让她在失意生活中,拥有权力感的发泄口。
相比儿子这个相依为命的一生寄托,中年的感情际遇,实在是吃个橘子就可以消解的淡淡苦涩。
都说“为母则刚”,这句话背后,除了有对母亲的剥削,同样有对孩子的施压。
又比如朱永平(张颂文 饰)吃馄饨这场戏。
痛失爱女,安慰完妻子的他,像往常那样下楼点三份馄饨。
买完后听到店家寒暄“你老婆小孩没下来吃啊”,才发现自己多买了一份。
本打算扔掉女儿那份,终是不忍,坐到一家人平时常坐的位置,吃起那碗馄饨。
悲痛、疲惫、歉疚、无力,让一位中年男人食不知味、难以下咽。
对朱晶晶的父爱,是有必要尽力表现的。
只有知道他对朱晶晶的父爱有多少,才知道他重组家庭后对朱朝阳缺失的父爱有多少。
朱永平一出场,是在烟雾缭绕的牌桌上。
儿子的成绩,是他在朋友面前炫耀的资本。
当朋友戳破他对儿子的不够关心,他很聪明地圆了场:
我没有兴趣知道他第几,因为回回都是第一啊!
父子独处时,精明老板在牌桌上的如鱼得水不见了,相反是无话可说的局促。
车上的现任妻女挂相,横亘在两人之间。
食物是与生活最息息相关的东西。
吃什么,怎么吃,一来可以给剧中情境增加真实感;
二来对人物塑造、情感表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青皮橘子串起了周春红和马主任的地下恋情,情与果都是酸甜掺半;
张东升杀人后总会用水果刀削红色苹果,营造出邪恶而危险的气氛;
梨则成了严良与父亲之间不断分离的隐喻。
老陈对严良宛若父爱的感情,打包一份牛腩粉就已表露;
要不了孩子的张东升,带普普去吃麦当劳儿童套餐,也可窥见他暗中滋生的父爱。
叶警官经常给女儿吃零食,这是工作繁忙的单身父亲的取悦,也是宽松教育的体现。
吃,除了单向的象征隐喻、人物情绪烘托,还会更加自然准确地刻画出人物之间的关系互动。
张东升对徐静的体贴照顾,不是体现在给她炖滋补的鸡汤,就是给她准备药。
有缺陷才需要进补,而且还补错了人:
▲需要补的是张东升自己
有问题才需要吃药,最后还变成了毒:
吃药喝汤是两人病态关系的体现,也说明两人之间充满了无法契合的付出和需求。
婚姻的破裂实属必然。
朱朝阳和周春红的母子关系也有异曲同工之处。
长期放在冰箱的烧麦,说明朱朝阳得不到应有的照顾。
一回家,周春红就做鱼给儿子吃,因为“吃了聪明”、“对学习好”。
不管朱朝阳喜不喜欢,喝不喝得下,烫还是不烫,牛奶都要逼着他喝下去。
她只想儿子快点长大,好好学习,出人头地。
目的不是为了儿子的幸福,而是终结自己的悲剧。
两场喝牛奶的戏份,就把一个阴晴不定、仇恨教育、自怨自艾的母亲形象,以及她那压抑窒息的母爱表现得淋漓尽致。
朱朝阳最爱吃的其实是甜品,那是小时候爸爸常带他去吃的。
本以为朱晶晶死后,自己便完全占有了父爱,但是朱朝阳发现了朱永平包里藏着的录音笔。
接着,一贯内向的他开始向爸爸回忆以前的美好时光,讲一些宁愿替妹妹去死的话。
直到朱永平愧疚地把头埋到甜品碗里。
看着无地自容的爸爸,朱朝阳露出了意味悠长的一抹笑容。
就像是看戏,嘴角眉梢写满嘲讽。
朱朝阳的甜品一口没动,两人离去,上面落了一只苍蝇。
爸爸的不信任,爱的不平等,就像一只苍蝇,残忍地噎到了朱朝阳。
也污染了他的纯白。
朱永平回去听录音时,朱朝阳拉拉链的声音,却没有被剪辑出来。
只剩下他亦真亦假的动听话语。
朱永平听着儿子的心声,看着墙上死去女儿的画像。
后来像什么都没有发现那样,开始给予朱朝阳完全的父爱。
结合他死前跟儿子说的那句:
忘掉今天的事情,重新开始。
那晚他或许已经彻底醒悟,是谁,是什么,造成了儿子扭曲的变化。
他以死亡证明的父爱,是对过去的弥补,是想抹掉他亲手粘在儿子心里的苍蝇——
他最后一次,试图拯救与净化儿子的心灵,想让他选择继续相信童话。
作为一部推理剧,《隐秘的角落》最薄弱的反而是推理。
11集的强行送人头,最后一集才发力的叶警官,使得诸多逻辑经不起推敲。
它好看的恰好是推理之外的东西——
真实的生活氛围,细致的人性刻画,可信的情感表露。
当犯罪发生在可信的环境里,深入生活的肌理,它才会创造回响、产生反思。
隐秘的角落里,那些真正让人后背发冷的恶,不是张东升的七杀,不是朱朝阳的腹黑。
而是日常生活中那些以爱之名的控制与占有。
难以克服的人性缺陷,才是最让人无计可施的恶魔。
原标题:“隐秘的角落”,夸点新鲜的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