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周刊微信公号消息,杭州市余杭区一张2018年招聘公示的截图突然在网上火起来:列表中被录取的50名应届生,不是毕业于清华就是毕业于北大,也都是硕士、博士这样的高学历。而余杭区淡定回应:这是发展需要,今年还会招更多。
听起来吸引眼球,但看看余杭区的街道办对待人才的态度就可以理解了。这些街道办身处“包邮区”,拥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治理观念,他们招聘的硕士平均年薪在35万元左右,博士平均年薪在38万元左右。被录取的人可自由选择事业编制人员或政府部门高级雇员两种不同身份类型,还有数万元的房屋补贴等一系列丰厚的福利,听来令人动心。
在“抢人时代”,优质的街道办工作或许已经变成了人才的主动选择。而当街道办为人才提供了良好环境,他们也能让街道办的工作方法更新升级,为百姓真正做些实事。一个例子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余杭区闲林街道需要收集和管理人口的出行情况,在此工作的北大毕业生陈吉设计二维码让居民们填写问卷,3天就收集到10万余人的出行信息。
真要关注,还不如关注学历教育的不均衡问题。美国学者罗斯高2017年在一项研究中提出中国的“罗斯高难题”,在他的研究中,城市高中入学率达到93%,而贫困农村只有37%,普通劳动力中受到足够教育(高中学历)的人数不足。也就是说,城市的激烈竞争和资源过剩导致高学历过剩,而在真正需要知识的贫困农村,发展希望却越来越少。
海外也存在类似的现象。2019年4月,英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在英国目前的工作岗位上,有三分之一的群体存在过度教育现象。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李锋亮和博士生王亮在一篇文章中分析,过度教育的原因包括劳动力市场的错配、教育投资过度等原因,也包括经济低迷这个重要诱因。
良禽择木而栖,“扎堆”的硕士博士可能不仅仅“扎”在街道办,可能也“扎”在优质企业、互联网公司等任何需要高精尖人才的地方。但因为教育资源不均衡导致的培养成本浪费、专业能力和市场需求不匹配,贫困家庭的学生无法实现阶层跃升等问题,才是教育和就业市场的“真问题”。
高学历者不一定“高就”。一个人所受的教育可能更多地体现为他的内在素质,而非直接的变现能力。高学历者可以自主创业挣钱,比如“卖肉”的北大毕业生陆步轩;也可以守住自己的专业或追求理想,如有些硕博选择进入清贫的文博机构。只要经济上自给自足,精神上觉得富足,个人怎么选择都无可厚非。
而政府和社会的任务是做好平衡,让更多的人享受到相对公平的教育,或者让已经毕业的人找到相对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这样才能避免高学历人才“扎堆”、盲目追求文凭和社会资源的浪费。
原标题:清北硕士争进街道办,学历过剩才是真问题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