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消息,白露降,秋风起。经历了七个月的季节性禁渔期,数百艘渔船在平静的太湖水面拉开大网,捕捞鲜味。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渔民们的等待时间将被持续拉长:10月1日起,太湖水域全面禁捕,为期十年。
这是《长江流域禁渔计划》落地的一个缩影。2020年初,农业农村部在官网发布关于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范围和时间的通告,宣布实行暂定为期十年的常年禁捕,其间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的生产性捕捞。
阳澄湖大闸蟹协会原会长、大闸蟹品牌联盟荣誉理事长杨维龙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尽管禁渔去年就已经开始,但从产量来看,全国大闸蟹的总产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这主要得益于内塘养殖扩大和稻田蟹的增产。从价格来看,品质优良的大闸蟹仍有小幅涨价空间。
中国五大淡水湖将十年“无渔”
江苏的另一大湖——洪泽湖也将在10月结束繁忙捕捞的景象。从去年8月开始,鄱阳湖、洞庭湖、巢湖相继宣布进入十年禁捕期。这意味着,中国五大淡水湖将共同走进史上最长的全面禁渔期。
值得注意的是,洪泽湖是上述湖中唯一不属于长江流域的淡水湖,但是依然被划入了十年禁渔的行列。对此,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工程师梅肖乐向第一财经记者解释:“尽管洪泽湖属于淮河流域,但与长江流域贯通。同时,全省已经把渔业资源保护提高到了较高的政治站位,所以洪泽湖也就被纳入了禁渔范畴。”
禁渔,根源在于越发紧迫的生态压力。2019年,长江生物完整性指数已跌至最差的“无鱼”等级。作为联合提出“长江十年禁渔政策”建议的专家之一,徐跑曾对媒体解释,十年时间可为以“四大家鱼”为代表的长江渔业资源提供至少2~3个世代的保护期,使自然种群得以恢复。而对于江豚等以鱼为食的大型动物来说,禁渔十年是它们长久生存的希望。
休整,也一直在进行。2018年5月,苏州市人民政府和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正式对外发布公告,明确了太湖中最后一块围网养殖区的拆除补偿方案。
依托在大中型湖域中架设围网进行集约化养殖,围网养殖是介于纯天然生长和纯人工喂养之间的一种生态养殖方式。2007年太湖蓝藻爆发后,湖区围网养殖面积从2008年20.4万亩,到2018年4.5万亩,再到2019年清零。过密的围网养殖淡出人们的视界,还给了湖泊以水质净化、洪水调蓄和气候调节的生态功能。
没了野生捕捞,就没了太湖特产?并非如此,取而代之的是带有尾水净化功能的标准化池塘。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显示,2019年中国人工养殖淡水产品产量占比达到94.24%,天然生产的产量占比仅为5.76%。
“端上餐桌的绝大多数都属于人工养殖。”中国渔业协会河蟹分会秘书长韩英林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不管是哪个湖,退养还湖都是大趋势。”
但行业另一个需要面对的问题是,部分水产品种尚未实现大面积人工养殖。“太湖三白”中的白鱼、白虾养殖产业较为成熟,但是银鱼却还是以野生捕捞为主。
“这里既有市场的原因,也有技术的原因。银鱼的苗种技术没有突破,市场售价又不高,人工繁育还不如到湖里直接捞划算。”梅肖乐解释。
优质大闸蟹或将小幅涨价
中秋将至,中国人吃蟹的热情可谓高涨。作为太湖大闸蟹养殖的主产区,对比2018年全湖2800吨的大闸蟹总产量,2019年苏州吴中区拆除围网后,全区太湖大闸蟹产量仅有约1000多吨,几乎是断崖式下跌。
“实际上去年全国大闸蟹的总产量是上升的。虽然拆网拆掉了一些,但是有两方面的产量提高了。一方面是内塘养殖扩大,另一方面是北方的稻田蟹养起来了。”杨维龙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全面禁渔即将到来,大闸蟹产量会下跌吗?其他湖域是否也会被列入禁渔名单?
杨维龙分析,这主要取决于两方面:一是水质,看减少围网养殖后的水域环境能否得到改善。二是市场,看消费者对养殖环境调整后的产品是否认可。如果这两个条件转好了,结果可能就是产量加大。如果条件都不好,结果可能就是产量减少。
相比产量,质量或许更值得被关注。“我碰到过好几次,明明是体积很大的大闸蟹,但是吃起来没有膏、味道不鲜甜,这肯定也不是消费者想要的。即便是二两上下的中小型蟹,但是如果能做到口感好,这也是精品蟹。真正的好蟹,不代表体积大,也不需要局限在阳澄湖。我们一直在提‘中华好蟹’,也就是说你只要达到养殖标准了,不唯出身和大小,都是品牌蟹,都能卖上好价钱。”杨维龙说。
经验与教训并存。2019年,中秋节在九月初就来了,比往年足足提前了一个月。未等大闸蟹成熟,许多商家坚持捕捞起售,口感自然不好,大大降低了人们购买大闸蟹的热情。没人买了,当年大闸蟹的价格一路大跌。
“我们行业里有一些不规范的地方,比如这种急于求成的。按理说,只有等西北风一刮,10月、11月蟹黄和蟹膏才能成熟,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牺牲品牌的长久价值。”谈及未来大闸蟹价格走势,杨维龙表示,考虑到市场消费水平和态度,优质品牌蟹和中小型的精品蟹的价格可能还有小幅上涨的空间,但是质量差的、滥竽充数的大闸蟹,将会是最先被淘汰的那一部分。
原标题:中国五大淡水湖将十年“无渔”,阳澄湖大闸蟹要涨价了?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