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重建圆明园”之争
11-12 17:38:08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新闻消息,秋冬之交,是圆明园最美的时节。@中国新闻网 近日发布的视频报道介绍,皇家御园,层林尽染,既浸润着秋的浓郁色彩,又透露着冬的安详宁静。不过,在遗址之外,“重建圆明园”的话题经由国家文物局答复推向台前,引发舆论热议,其中近乎是一边倒地反对。

事实上,早在2011年,北京市人大教科文卫体委员会曾就加强国家文化中心建设提出九大建议,其中包括研究论证圆明园的恢复重建。

持续多年的争论中,“废墟派”主张历史不容抹杀,应保留圆明园遭焚毁后的残迹以警示国民勿忘国耻,而重建恐有劳民伤财之嫌;“重建派”则主张,重建或修复圆明园可以恢复民族往日荣光,抚平这段历史创伤。

而一份由新浪网2011年发起的投票显示,77%的网民选择反对重建圆明园,并认为重建恐有劳民伤财之嫌;近21%的网民则表示赞成重建。

9年时间过去,这一问题会在今天收获哪种答案?

圆明园为圆明、长春、万春三园之总称。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始建,嘉庆十四年(1809年)建成,是我国清代最重要的皇家建筑之一,1860年和1900年先后被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所毁。1988年,圆明园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几经变幻,而大水法等劫后废墟依然矗立园中,围绕圆明园是否应该重建的争论,从未停止。

就在最近,国家文物局经商北京市政府,就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重建圆明园,加强国家爱国主义文化建设的建议”予以答复称:加强圆明园遗址展示利用工作、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等建议非常重要。圆明园遗址不仅是清代皇家园林的重要代表,更是近代中国被侵略、殖民的历史见证。遗址以断壁残垣告诫后人勿忘国耻、警钟长鸣,重建圆明园缺乏必要的考古及历史文献依据,且将改变圆明园遗址被列强破坏的历史现状,应慎重论证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国家文物局的答复虽未直接给出判定,但是,全国各地多家媒体已接连刊发评论文章,“力挺”国家文物局。

《光明日报》文章指出,国家文物局的回复,虽然有“慎重论证”的含蓄措辞,但意思已经非常明显。这项建议本身的诉求点其实是不太立得住的。论爱国主义教育和文化建设,圆明园断壁残垣的遗址,便是最现实的教材。虽然耻辱,但令人反思。它用残酷的现实告诉所有中国人,落后就要挨打,强大才能兴邦。

文章还称,断壁残垣的圆明园,是中国知耻奋进的最好的爱国主义教材之一。家长带着孩子到圆明园遗址参观,不是来膜拜建筑艺术的,更不是来欣赏皇家奢华生活的,而是到这里直面外国列强侵略给中华民族留下的疮疤,告诉我们的后代“勿忘国耻,建设强国”。

“圆明园所具有的爱国主义价值,并不在于其曾经的奢华景观,而是其在挥霍无度的建成之后,却又被野蛮破坏的悲剧结局。保存现有断壁残垣的现状,所能给予的反思价值,可能要远大于再重建一座圆明园。” 红星新闻文章认为,这也是文物局所说的,重建“将改变圆明园遗址被列强破坏的历史现状”。从这个意义来说,重建反而违背了“加强爱国主义文化建设”的初衷。

在文章作者看来,在重建圆明园所反映的偏颇历史观之外,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动辄以大兴土木展现所谓文化意义的思维,其本质就是近些年饱受批评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些年来,很多地方都喜欢在文化典籍中“捕风捉影”,重建历史上有过的、甚至只是传说中的景点,看起来是为了文化,实际上有很多经济图谋,或是利益相关者可以在其过程中谋取私利,或是为了吸引游客赚钱。

南方网刊发的评论文章也表示,“很认同国家文物局的这个答复”。作者称,“在我看来,圆明园遗址不仅是清代皇家园林重要代表,更是近代中国被侵略、被殖民的历史见证。历史记忆不容抹杀,它有且只能有一种方式存在,那就是时下的遗址状态。”

QQ截图20201112173933.png

横店圆明新园夏苑风光  视觉中国 资料图

对于“重建圆明园”,中国民间已有尝试。

正如《光明日报》文章中提到的,重建一个“形似圆明园、胜似圆明园”的园林并不困难,浙江东阳已有一处。

这便是东阳市横店镇上的横店圆明新园。

2015年,占地6200多亩、总投资300亿的横店圆明新园(一期)在争议声中如期开门迎客。

据其自我介绍,横店圆明新园是由横店集团创始人、横店文化产业奠基人、横店共创共有共富共享工作委员会主席徐文荣发起。根据横店圆明新园最新资料,圆明新园以北京皇家御苑圆明园为蓝本,以1:1比例仿建。它汲取圆明园盛时精华并进行了创新,是一座集中西方优秀造园艺术,融中华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于一体的辉煌壮丽的文化乐园。区现已建成开放新圆明园、新长春园、新长春园夜景——火烧圆明园、新绮春园、皇家实景动物王国5个景园。

在2015年开园仪式发布会现场,徐文荣表示,建设“圆明新园”是他“此生最后一个夙愿”。他说,圆明园被焚毁,是民族的一段屈辱历史。他想建一个比原来更大更美的圆明园,弘扬和激发国人的爱国主义精神。

“北京圆明园遗址应该保护,因为它是文物,可以让国人牢记国耻;而在横店建设圆明新园,可以再现当年艺术经典。”徐文荣认为,北京圆明园目前仅是遗址,圆明新园是按照圆明园图纸仿建的全新的园林景观,谈不上侵权。

圆明新园的建设争议很大,大到令徐文荣2016年接受《广州日报》采访时直言,“真没想到,建圆明新园会引起这么多指责,甚至辱骂。我一个农民,希望通过建圆明新园,长一长中国人的志气,扬一扬国威,错在哪里?圆明新园是我一生最大的文化梦想,可是,它却给我留下了一生最大的遗憾和伤感。”

事实上,横店“异地重建”的新模式,是圆明园被毁140多年来首次遇到。新华网报道指出,这除了给古迹保护和历史研究领域提出一个新的课题之外,也再次把重建问题引入到争议的漩涡之中。

据新华网报道,百余年间,几代人试图重建圆明园的计划也在争议声中几经波折,从修复园中古建,到异地“重造”圆明园,每个计划出台都能挑动中国人最敏感的历史神经,掀起新一轮“修”与“存”的论辩,并逐渐形成“废墟派”和“重建派”两大阵营,辩论旷日持久,然而始终没有形成定论。

“废墟派”主张历史不容抹杀,应保留圆明园遭焚毁后的残迹以警示国民勿忘国耻,而重建恐有劳民伤财之嫌;“重建派”则主张,重建或修复圆明园可以恢复民族往日荣光,抚平这段历史创伤,而目前已经具备这样的财力和技术水平。

对于圆明园是否应该“重建”的问题,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大学教授韩水法有自己的看法。“历史的‘苍凉感’很重要!”他对新华网记者强调,因此有必要保持大水法、西洋楼这些标志性历史废墟的“旧貌”,“甚至可以做一个大一点的整体废墟模型”,而部分山水景观则可以复原。

新华网报道还提到,很多人对这一庞大复古工程的巨大投入、重建动机,以及是否能够达到古代的工艺水平都提出了疑问。北京圆明园管理处也提出质疑,认为“盛时的圆明园是山形、水系、植物、建筑四大园林要素组合达到极致的表现,是独特地理环境和文化氛围孕育出来的文化名园,对它进行重建需要有足够的历史资料为依据”。

但也有支持者认为,即便复建的是一座“商业的圆明园”,也可与“国耻的圆明园”并存不悖。在更妥善地保护好圆明园遗址,让其作为一种历史的刻痕传承子孙后代的同时,大可不必拘泥于“保护”的形式。退一步讲,异地重建圆明园即使纯粹出于商业开发目的,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也“无可厚非”。

10年前的这篇报道在最后提到,圆明园重建问题的争议,如同近年来追索流失文物的问题一样,时而在公众面前凸显。韩水法说:“(关于这个问题)一个人一个看法,争议会永远继续下去”,他理解社会在这方面的分歧。而这种争议本身也反映了在国力提升和国际影响力扩大背景下,中国社会和民众如何对待伤痛历史的纠结以及回归理性探讨的态度。

原标题:“重建圆明园”之争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