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唯一的城消息,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日常最关心的是什么?
房子、车子之外,市民们最关心的无外乎是城市给予的“待遇”:优质而充足的学位和医疗资源,清洁的生态环境,以及富有亲和力的政府服务。
在人们印象中,大城市在这些方面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因为它们无不依赖人口、经济、政策等资源的多年积累,而非一时的大额投入。而中小城市则因为某些资源的不充足,从而失去吸引人才流动的魅力。
市民待遇,如何塑造一座城市?
基于教育、医疗、环境、政府服务四大维度的指标模型,南方周末城市(区域)研究中心推出《中国34城市民待遇榜》。这是“理想之城”的最后一张子榜单。评价对象与此前发布的《中国34城公共空间体验榜》、《中国34城生活压力榜》、《中国34城市民准入榜》一致。
评价结果显示,北京、上海捍卫了一线城市“尊严”,分别位列第一、第二;杭州挺进第一梯队,政府服务仅次于深圳,展现了这座“新一线”城市的软实力。
市民准入榜中表现优异的珠三角城市,市民待遇却落后于同类长三角城市。这对珠三角城市来说是一个警示:市民待遇的好坏,直接影响人才在一地扎根的意愿。
天津的表现同样令人吃惊,这座直辖市的市民待遇排名倒数第十,比许多中西部城市都低。这主要因为天津医疗资源相对较少,环境质量相对更差。
无锡、天津、佛山、泉州、东莞等工业城市都排在20名之外。这些城市的GDP已超过或接近万亿元,但市民待遇相对较差。
综合上述评估结果,南方周末城市(区域)研究中心认为,在城市竞争白热化的当前,民生福祉与经济发展一样,是城市实力的体现,关乎一座城市的长远发展。
在这一赛道上,新一线城市来势汹汹,杭州在市民待遇上已达到一线城市水平;南京、成都等城市将凭借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优势向领先者发起挑战。相比之下,天津、佛山等部分工业城市需改变城市发展思路,弥补市民待遇短板,为城市的长远发展早做打算。
1
教育:北京的学位令人心醉
无数北漂为何费尽心思想要一纸北京户口?
因为教育。
北京学生享受到的教育资源是最好的,几乎已成共识。在34座城市的评估中,这一共识有充分的数据支撑。
南方周末城市(区域)研究中心选取双一流大学数量、普通中小学学生数量及生师比、教育财政支出占比等指标,评估一座城市的教育资源。测算结果显示,北京的教育实力全国第一。
不管是中小学还是大学,北京的教育资源都最为丰富。北京拥有全国最多的双一流学校,大部分学校实力不俗。
北京虽有2000多万常住人口,但中、小学生数量比成都、广州、深圳、郑州等城市少。一方面北京的人口出生率更低,另一方面北京对非京户籍人员子女入学设有较高门槛。
充足的教师数量,让北京中小学生可以享受更为丰富的师资力量。北京中学生师比仅6.24,也就是说1名北京中学教师只对应6.24名学生,是34座城市中负担最轻的。
“教育第二城”是南京。南京的高校数量仅次于北京、上海,拥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两所A类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10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中小学教育方面,南京实力也不弱。小、中学生师比分别为10.22、15.25,从这个角度看,南京小、中学师资资源分别排名第七、第四。
江淮区域自古尊师重教育,学风浓郁。这一传统延续至今,长三角地区拥有大量优质高校,在此地区出生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也是各区域最多的。
相比较之下,珠三角地区的教育资源比较薄弱。在高等教育中,广州、深圳、佛山、东莞出现明显的“瘸腿”现象:高职高专教育资源丰富,但大学教育资源匮乏。
广州仅5所高校进入“双一流”高校名单,深圳、佛山、东莞榜上无名,在沿海地区实属罕见。当前,这三座城市正努力外培内引,试图补足高等教育的短板。深圳已成功引进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等优质高校,佛山已引进北京理工大学研究院,东莞则在筹备大湾区大学。
尽管珠三角的四座城市教育财政支出占比都不低,但师资力量没有跟上。相较全国平均水平,广州、深圳小学教师相对缺乏,而东莞、佛山中小学教师都不够。
深圳已然认识到自身的教育短板,高薪聘教师的新闻屡见报端。近五年,深圳累计财政性教育投入达2800亿元,年均增长20%,总量及增幅均居广东省第一。同时,深圳近五年新改扩建了150多所公办中小学校,新增25万个学位。
中部地区的教育资源也令人担忧。郑州、南昌、长沙分别位列倒数第一、第三、第五,武汉亦排在20名开外。
武汉、长沙高教资源相对丰富,也有多所至今仍实力超然的百年中学,但综合测算下来,整体教育资源相对较差。长沙短板在教师资源,中小学生师比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意味着长沙小学、中学教师都不够。同理,武汉小学教师也不够。
对此,南方周末城市(区域)研究中心认为,不管是珠三角地区还是中部地区,这几年对外来人口都极具吸引力,但考虑到城市的进一步扩张和长远发展,必须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对大城市来说,教育是一本万利的投资。已有研究表明,人口受教育程度的持续提高能够减轻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
2
医疗:天津的床位令人心碎
医疗资源没有教育资源那么集中,不同区域都有自己的好医院,在床位、医护、卫生健康财政投入方面各有千秋。
医疗体系错综复杂,我们选取多个指标来衡量城市的医疗资源,包括医院数量、每千人床位、千人执业(助理)医师、千人注册护士、卫生健康支出占比和人均卫生健康支出,兼顾医疗服务的数量与质量。
评估结果显示,北京依然是第一。北京拥有的医院数量仅次于重庆,医护资源也不缺乏,人均卫生健康支出仅次于深圳。
令人意外的是,许多沿海城市的医疗资源不如中西部城市。医疗资源最多的前十座城市中,中西部城市占据六席,其中中部城市独占四席。
昆明医疗资源得分仅次于北京。昆明医院数量比广州、郑州等千万人口城市都多。分摊到个体身上,每1000个昆明常住人口有9.22张床位、6名护士。
郑州拥有坊间戏称的“全球最大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床位数让其他城市望尘莫及。郑州的千人床位数在34座城市中最多。
南方周末城市(区域)研究中心比对数据发现,成都、武汉、长沙等医疗资源较丰富的中西部城市,同时也是强省会城市,GDP首位度超过或接近30%。
这也就是说,这些城市的医疗资源不光供给本地常住人口,也要满足省内其他城市人口的医疗需求,实际医疗负担比榜单呈现的更重。
而分析医疗资源匮乏的城市,福建的泉州、福州、厦门和直辖市天津的表现让人惊讶。
泉州虽然是福建省的GDP第一城,但人均卫生健康支出在三座城市中最少,仅938元左右。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泉州缺床位、缺医生、缺护士。综合下来,泉州医疗资源在34座城市中最少。
直辖市天津的医疗资源表现类似。天津有441个医院,但每1000名天津人只有4.37个床位,而全国每1000个人有6.03个床位。因此,天津定下未来15年内病床数接近翻番的目标不足为奇。据今年8月份公布的《天津市医疗卫生机构布局规划(2015-2035年)(2019年修订)》,到2035年,全市病床总规模将从现在的6.8万张增加到12万张左右,每千人床位数将增加到5.8张。
医疗资源和经济实力不匹配的城市还有佛山、东莞和深圳。深圳不如沈阳、乌鲁木齐,东莞比不过宁波、无锡、贵阳,佛山倒数第三。
深圳看病难一直饱受市民诟病,医院少、实力差、费用贵、分布不均,看大病就得往广州跑。
这些年来,深圳想了不少办法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砸钱,2019年深圳人均卫生健康支出达2496.35元,在各城市中排名第一;创新制度,区域医疗中心“建高地”,基层医疗集团“强基层”;启动“三名工程”,引入名医、名院、名诊所。
从数据来看,深圳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
环境:有钱的城市也有碧水蓝天
优质的环境,是否只存在于经济较不发达地区?
生活在深圳、上海、广州等地的居民会告诉你,不是。这些城市经济发达,也拥有碧水蓝天。
南方周末城市(区域)研究中心搜集2019年空气质量达标率、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数据,评估34城的环境状况。评估结果显示,一些城市能兼顾环境和经济的发展,而一些城市尚未实现环境质量与GDP脱钩。
需要解释的是,衡量一地的环境质量,空气质量、水质、土质必不可少,但考虑到数据的可得和准确,研究中心选择了数据最为齐全的三项指标。综合34座城市的环境质量排名和GDP排名,南方周末城市(区域)研究中心发现,34座城市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第一类城市已实现了环境和GDP的良性循环,表现为GDP、环境质量排名都靠前,这类城市包括深圳、重庆、上海、广州等。
深圳所在的珠三角地区,其空气质量在全国三大城市群中率先连续三年稳定达标,2018年退出蓝天保卫战三年重防区。
水污染治理也跟上脚步。深圳曾是重点城市中黑臭水体最多的城市,过去四年投资上千亿治理,如今已全面消除黑臭水体,被国务院评为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明显的5个城市之一。
南方周末城市(区域)研究中心认为,这些城市的经验破除了“大城市污染更严重”的偏见。合理的产业规划、科学的环境管理、不断的技术革新之下,雄厚的经济实力能成为改善环境的坚实后盾。
对比之下,北京、武汉、天津等城市,还未跨过拐点。这些城市都是“万亿GDP俱乐部”成员,也是空气质量不达标地区。
而厦门、昆明、贵阳、南昌等城市,拥有优质的生态环境,但GDP排名较低。在维护优质环境的同时,这些城市应当挖掘生态环境优势对经济的正向作用,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市建设,发展生态旅游、健康养老、绿色农业、数字经济等绿色产业。
第四类城市既没有环境优势,也没有GDP优势,还处在以环境换GDP的阶段,典型代表有石家庄、太原等,西安、济南也接近这一类型。一方面,在城市规划和产业规划中,这些城市应当向绿色产业、公共供给品倾斜;另一方面,对现有的基础设施、污染企业、生活方式等进行绿色化改造。
4
数字政府服务:有“智慧”的杭州超越北上广
评估市民待遇,政府服务不可缺席。办证、上税、开店,入学、买房、养老金,政府服务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我们选取来自第三方机构的组织机构、制度体系、治理能力和治理效果数据,评估城市的数字政府服务水平。
测算结果显示,整体上南方城市好于北方城市。前十名中,只有北京、青岛两座北方城市。青岛、厦门、苏州的表现都比本省省会城市更好。这与大众的观感一致。
深圳数字政府服务水平最高,尤其是治理能力和治理效果方面最具优势。排在第三的广州,组织机构和制度体系上稍显弱势,但治理能力与深圳并列第一,治理效果仅次于深圳。
广州、深圳同属珠三角地区,两座城市在数字政府服务方面的表现也契合了城市精神:创新与务实。它们拥抱数字技术,注重实际应用,收获民众好评。
杭州力压广州、上海、北京,成为数字政府服务当之无愧的“一线”城市。杭州在组织机构和制度体系方面表现较为突出。例如,杭州在电子政务、“互联网+”等领域均有专门机构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部署,还拥有杭州市云计算与大数据协会、杭州市数据资源开发协会等多个社会组织。
贵阳是前十中唯一一个西部城市。贵阳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制度体系上。为推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贵阳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数字政府和数字生态政策体系。前者涵盖了数字政策、数据管理、数据安全等类别,比如全国首部大数据安全管理地方性法规《贵阳市大数据安全管理条例》;后者包括数字经济、智慧城市、人工智能等。
【数据来源】
市民待遇榜分为教育、医疗、环境、政府服务4项一级指标,16项二级指标。数据说明如下:
教育子榜单包括6个二级指标,其中:
双一流学校(学科)数量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
普通小学、中学学生数,普通小学、中学生师比来源于《2019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普通中学包括初级中学和完全中学;
老师数为专任教师,指具有教师资格、专门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包括临时(一年以内)调去帮助做其他工作的教学人员;
生师比为学生数量与专任教师数量的比例;
教育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相关数据来源于34市财政局-2019 年预算执行情况;
医疗资源包含6个二级指标,其中:
2019年医院数量、每千人床位、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每千人注册护士相关数据来源于34市统计局以及34市卫健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人均卫生健康支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卫生健康占比相关数据来源于34市财政局-2019 年预算执行情况;
生态环境包含3个二级指标,其中:
2019年空气质量达标率来源于34市生态环境局-2019年生态环境公报,
污水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来源于《2019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数字政府发展指数源于清华大学数字治理研究中心-2020数字政府发展指数报告,衡量组织结构、制度体系、治理能力、治理效果四项综合打分;
指标所涉及人口数据均为2019年常住人口;
原标题:34城市民待遇榜:北京户籍“含金量”傲视全国 珠三角输长三角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