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文物、生鲜、文具……“万物皆可盲盒”背后,营销逻辑何在?
01-27 20:47:11 来源:成都商报-红星新闻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消息,拆开眼前的“生鲜盲盒”,你才知道今天的晚餐究竟是吃生蚝还是黄蛏;打开手中的“文具盲盒”,你才知道你的橡皮擦是柯南图案还是毛利小五郎图案;拆开“文物盲盒”,你才知道你拿到的是青铜戴冠纵目面具还是青铜大立人……

如今市场上的“盲盒”,已经不再局限于大众所熟知的以泡泡玛特为代表的潮流玩具盲盒,而是从动漫、影视周边、玩偶,到生鲜、文具、美妆,一时间,万物皆可“盲盒”。

“盲盒”正在大行其道。“万物皆可盲盒”的背后,究竟是什么样的营销逻辑?

商家纷纷入局

天猫:近20万人一年花费2万元收集盲盒

90后女生林迎家里有一百多个拆盲盒拆出的玩具娃娃。她在家里的墙上专门设置了一处摆台,把娃娃摆在一起,铺满了这块摆台。为了收集整套的娃娃,林迎“端盒子”端了三次。“端盒子”是“娃圈”用语,意思是把一整盒共12个盲盒“一锅端”,这样就可以拥有该系列所有的娃娃。

然而,林迎并不认为自己是盲盒的狂热爱好者,在向记者展示她的娃娃照片时,她说:“我这算很少的了,一面墙都没铺满。你要去看真正收藏盲盒的人,家里整面墙都是。”

△泡泡玛特潮玩盲盒

盲盒的概念源于日本流行的福袋,类似的扭蛋、盲盒产品都是如今动漫影视周边、或者设计师玩具销售的重要形式之一。根据天猫发布的《95后玩家剁手力榜单》显示,有近20万人一年花费2万元在收集盲盒上,甚至有消费者一年耗费百万元购买盲盒。

如今,在国内最被人熟知的盲盒产品,便是泡泡玛特。泡泡玛特的成功以及潮玩市场的不断扩大,也让“盲盒经济”火了起来。2019年11月,名创优品推出盲盒产品,目前已经开发了包括米奇米妮、漫威、Hello Kitty、Kakao Friends、长草颜团子、天生企鹅、美乐蒂、迪士尼反派等数十套产品。此外,文创品牌若来也推出了包含十二星座系列、海底奇遇系列等多种系列的盲盒;玩具品牌52TOYS也推出了蜡笔小新系列、狼人杀系列的潮玩玩具盲盒……

△名创优品潮玩盲盒

纷纷入局潮玩盲盒领域,企业看中的是什么?

在2020年12月1日泡泡玛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发布的招股章程中,重点强调了客户忠诚度及重复购买率。据统计,2019年,泡泡玛特注册会员的整体重复购买率达58%。

名创优品相关负责人则向红星新闻记者表示,盲盒具有独特的收藏分享特性,由此产生社交行为,满足人们的娱乐和社交需求,在各大平台上更是形成了以盲盒为主题的社区。“盲盒产品受到追捧,这也源于Z世代(指在1995-2009年间出生的人)用户具有的更强的消费意识。”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优质物质生活下,Z世代更愿意为兴趣买单,更喜欢情感代入感强的产品。“加之,目前市面上进驻潮玩领域的企业只是少数,大家都在摸索、创新,整体产能还处于起步阶段。对消费者来说,这类型的产品是稀缺的,所以也容易火爆。”

万物皆可盲盒?

三星堆推出文创盲盒,“借助热度,拓展产品形式边界”

在市场不断变大的同时,盲盒的领域也在不断拓展。一时间,生鲜、文具、美妆、文物盲盒层出不穷。

青铜戴冠纵目面具、青铜大立人、戴金面罩的铜人头像、铜持璋小人像以及青铜神鸟,这五个极具代表性的文物形象,组成了一个青铜时代的“偶像天团”。这,正是三星堆博物馆文创联合宇宙尘埃设计团队于2020年5月22日推出的三星堆祈福神官主题盲盒。

△三星堆博物馆文创盲盒

推出这款产品的考量何在? 三星堆博物馆文创负责人、三星堆景区管委会文化产业发展部部长任韧表示,通过盲盒这种潮玩形式,让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来了解喜爱三星堆文化,让三星堆文化融入到大众日常生活中。“盲盒的主力消费群体‘90后’特别是‘95后’,他们思想独立,注重个人精神表达,对传统文化有好感。盲盒等潮玩具有个性化、收藏性、设计性的特点,迎合了年轻人的个性审美需要,体现了新一代年轻人精神文化需求的增长,是消费升级的一种表现。”

三星堆文创盲盒通过众筹预售就达到45万元,比原先预估的12万,超额275%。任韧坦言,借助盲盒的产品形式,根据IP自身文化特色开发产品,这只是一条短期产品捷径,持续品牌文化创新才是长远目标。“从短期来看,借助盲盒品类热度,拓展产品形式边界。在丰富的古蜀文化素材中,找寻适合的机会点。从长期来看,加强知识产权体系的建设和管理,完善品牌授权体系,提升产品的质量,才是形成品牌壁垒关键。提高对市场的洞悉能力,寻找下一个新品类方向深度挖掘客户对新文创的需求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争上游。”

除了三星堆博物院外,玩盲盒营销的博物馆还有很多。比如河南博物院推出的“考古盲盒”、陕西省博物馆联名推出的“青铜小分队”系列等,都颇受热捧。

“文具盲盒”也在悄然崛起,盲盒价格在几块至十几块不等。笔、本子、橡皮等各类文具因套上了一个盒子充满神秘感,成为了中小学生的新宠。

△文具盲盒

美妆盲盒也在抢占市场。丝芙兰官方旗舰店推出了美妆盲盒,MAC也上线了限定美妆盲盒。美妆盲盒内通常有眼影、口红、刷子、保湿乳等不同类别的产品。

可以吃的盲盒,也入局了,在2020年5月,菜鸟驿站与哈罗助力车联合推出了“生鲜盲盒”的免费申领活动。2个月后,今锦上生鲜也通过直播的形式开启了抽奖送生鲜盲盒的福利。还有部分生鲜平台及市场卖家也纷纷推出“生鲜盲盒”,有的是在盲盒订单中随机抽出生鲜商品作为奖品;有的则是随机抽取蔬果米肉。

营销逻辑何在

行业人士提到两个关键词:刺激性、社交属性

众多商品纷纷入局盲盒领域,背后有什么样的营销逻辑?

在世邦魏理仕成都顾问及交易服务商业部负责人江南看来,盲盒受到欢迎的主要原因在于趣味性,因为没法确认和控制的东西,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更大的刺激。“以前就有一些类似盲盒的概念,比如英雄联盟等游戏可以抽皮肤。这种盲抽的形式,就是一种心理营销。”

江南还谈到了盲盒“饥饿营销”及“社交属性”。江南表示,盲盒中所设置的隐藏款、限量版、特别款,本质就是一种饥饿营销。而“社交属性”则基于盲盒爱好者的社交圈。“就像以前大家玩NBA球星卡一样,现在大家玩盲盒,都可以在同一个社交圈里进行交换。这样会使供需关系的平衡,盲盒的社交链条就串起来了。”

“万物皆可盲盒”模式下的商品是否都能成功呢?江南并不这么认为。“像泡泡玛特这类能火起来的产品,首先是基于消费者对于这个产品的认可,再加上其他盲盒属性的加持下才能火出圈。”江南说,“基于社交圈层的盲盒产品,是能够站得住脚的。圈子中的人对盲盒有一种持续性的收集行为,这种收集行为能够满足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需求。”

而另一些以营销为噱头的盲盒产品,江南认为则很难长期发展。“我个人认为类似于生鲜盲盒,持续下去就比较难,比如大家不会用白菜去换一个土豆。这类把‘盲盒’这个概念作为噱头,而缺乏盲盒圈层的火爆逻辑背后的东西,难以长期发展。”江南表示,这类产品,还是要回到商品本身,消费者要认可商品,商品才会有发展空间。

△美妆盲盒

安永(中国)企业咨询有限公司华中区商业管理咨询经理赖帆认为,盲盒受到追捧的原因重点在于“盲”,“大家购买盲盒,其实对盲盒里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拆开时的喜悦和期待。”

赖帆表示,“万物皆可盲盒”背后的商业逻辑,是一种营销创新。在赖帆看来,市场经济、行业经济发展到这个状态,市场的疲态,从业者的疲态逐渐凸显。在这种疲态下,各领域都要通过分析消费者心理,了解个体消费习惯等方式,来寻找创新点,以此为出现疲态的商业环境带来亮点,让消费者有更多的兴趣点。“生鲜、美妆、古玩等领域纷纷推出盲盒,就是找到了这个亮点。在短时间内,让企业抓住商业机会,通过这样的新的营销模式,去拓展新的市场。”赖帆补充道,“今天是盲盒,明天可能就是其他的东西,其他的模式,其他的渠道。本质是一样的,就是在复杂的商业环境下,为出现疲态的商品市场寻求一些新的生存空间。”

对于盲盒经济的前景,赖帆是很看好的。“与其说是看好盲盒经济,更准确的是看好创新经济。”赖帆表示,根据社会环境、消费习惯、消费模式的变更,那么营销手段也会随之进行变更。

为何让人成瘾?

心理专家:激发消费者的赌徒心理 

没有尝试过的人很难理解,小小的盲盒究竟有什么魔力,让人“如痴如醉”?

“购买确定性的商品,是有目标有需求,是为达到目标而努力。而购买盲盒,目标性不强,而是更在意购买的这个行为过程,更享受抽盲盒带来的快感。”

在成都市武侯区心传青少年心理服务中心理事长、心理咨询师余宓宓看来,消费者购买盲盒的首要出发点是“好奇”。“因为盲盒的随机性和神秘感,就像以前的福袋一样,它会引起消费者的好奇心理。”

余宓宓表示,和福袋不同,盲盒一般是成系列、成套的,消费者为了圆满,要凑齐一整套,投入大量时间和金钱,这从心理学来说,就有了赌徒心理。“有消费者会花几十万,不断地收集成套的盲盒,这就有了成瘾性,就像赌博一样。”余宓宓补充说,盲盒是随机的,未知的,神秘的,再加上会有隐藏款,这些特征会使消费者成瘾,激发消费者的赌徒心态。“再加上一些美妆盲盒、生鲜盲盒、首饰盲盒,宣称可能会开出价值超出你支付的价格的商品,这种‘可能会开出超价值物品’的机制,更会激发消费者的赌徒心理。”

此外,余宓宓认为,盲盒走红背后的心理原因,还在于炫耀心理。“收集到成套、抽到隐藏款、拥有很多系列……会促使消费者在社交平台上炫耀,这会让消费者有满足感。”

余宓宓特别提到了“文具盲盒”。余宓宓说,文具盲盒不止是成年人在买,很多中小学生都在购买。“当然,中小学生只是因为喜欢、好奇,去购买几个盲盒,获得满足感,这可以放松自己,转移学习压力。但是,如果中小学生出现了上瘾行为,花大量的钱去购买成套盲盒、去不断抽取隐藏款,那么‘文具’这一性质就变质了。如果中小学生有这样的倾向,就需要关注了。”

原标题:文物、生鲜、文具……“万物皆可盲盒”背后,营销逻辑何在?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