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爆了】
3名航天员在太空向全国人民敬礼
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北京时间今天(17日)18时48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我们乘组已进入我们的太空家园——天和核心舱,感谢全国人民的支持,感谢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辛勤付出。敬礼!”进入空间站后,三名航天员向全国人民报告并致谢敬礼。
【段子手】
打疫苗会发胖?那是生活的肿胀,河南疾控官微机智回答引围观
澎湃新闻消息,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恐怕没有想到,自己官方微信公众号就这么让广大网友“围观”了。
澎湃新闻记者6月17日注意到,在新浪微博、知乎等多个网络资讯平台上,不少网友晒出了“河南疾控”微信公众号编辑近期和网友互动的截图,各种“机智”回答不仅让网友围观,也让一些从事官微运营的网友大呼“学到了”。
来看看“河南疾控”微信公众号的几个“名场面”。
上周末,“河南疾控”微信公众号转载发布了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消息《再解答: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禁忌相关问题》。引言部分,公众号写道:关于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禁忌,我们之前虽然已经做了很多的科普,但是目前仍有一些朋友在后台提问,比如哺乳期、经期、抑郁症、贫血、有心脏支架或者正在服用抗病毒药物的人能不能接种新冠疫苗。小编整理了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冯子健在近日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的解答,您心中的疑问都有回应。
真正的亮点在留言区。
有网友提问:打新冠疫苗能怀孕吗?
“河南疾控”回答:您好,就目前的上报的不良反应数据而言,没有一例因为新冠疫苗而导致怀孕的。随后,“河南疾控”继续回答:正经的回答你,打疫苗不耽误备孕,也可以怀孕。如果打完一针才发现怀孕的话,也不用担心,正常孕检就好。剩下的针可以等生完宝宝再接着打。
有网友提问:为什么我打第一针就很疼疼了两天,碰到就疼!我老婆却说一点都不疼。
“河南疾控”回答:好的,知道你有老婆了。
有网友提问:打完不影响我开法拉利吧?
“河南疾控”回答:您好,以前也有网友问过,但目前为止我们还无法回答,因为我们都是开坦克上班。
有网友提问:前几天打的左臂,第一针,第二天感觉左脸有点疼,右脸没问题,第三天、今天都是左脸疼,左臂打针的部位也是有一点点的酸疼,没听说过打疫苗还会脸疼的啊?
“河南疾控”回答:可能是扭伤,打针时不要一直扭着头看医生小哥哥。
有网友提问:打了疫苗影响我公主抱对象吗?
“河南疾控”回答:打针时的疼痛能帮您在美梦中醒来。
有网友提问:打完新冠疫苗后发胖算后遗症吗?
“河南疾控”回答:我感觉您这不是胖,是对生活过敏造成的肿胀。
……
澎湃新闻记者查询发现,“河南疾控”微信公众号类似“机智”风格的回答在其近期发布的不少博文留言区中都能找到。
对此,有网友在微博上评论:只能说是自信的表现,只有自信的人,才是幽默的人。还有网友点评:这个河南疾控“不正经”,还蛮可爱,送给他个小花花。
【熬鸡汤】
父母若管不住自己,很多教育都是无用的
教诲是条漫长的路,唯有榜样是条捷径。
1
经常听到身边不少家长抱怨:现在的孩子,怎么就那么难管呢?
上到十几岁的青春期少年,下到只有3岁的小人儿,家长管得越多,孩子越反抗;家长管得越紧,孩子越叛逆。
不禁让人困惑,到底是哪出了问题呢?也许答案是:要管好孩子,家长首先要管好自己。
看到这样一张图:地铁上,妈妈看书,孩子在一旁也拿起一本书看;另一个妈妈在玩手机,孩子也凑过去盯着手机看。
在教育的路上,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照单全收。然后从他们的视角,将真相粗暴地展现在父母面前。
孩子的问题往往是大人造就的,孩子的每种心理或行为问题,很可能和父母的行为有关,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父母的眼睛只盯在了孩子身上,对自己的错误却毫无察觉。
劲都往孩子身上使,只顾大刀阔斧地砍掉孩子的毛病,只管孩子,不管自己。这样“双标”教育最容易导致的结果就是:父母越管越头疼,孩子越来越叛逆。
所以,一个家庭最该被教育的,是父母。父母管不好自己,所有的教育都是无用功。
2
有人曾说:“别把劲儿都使在孩子身上,如果自己充实,快乐,有责任感,有情绪管理能力,孩子会模仿你的。”
教育的关键在于父母,父母做好了,孩子自然也不会差。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标杆”。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要先行。
父母管不好自己的情绪,孩子遇事也控制不住自己,只会复制父母发怒的样子。
父母遇事时只有先控制好自己的脾气,才能看见孩子情绪背后的需求,引导孩子感知、管理自己的情绪。如此,孩子才能在父母的理解和接纳中学会共情。
父母“管好自己”,比管孩子100次都有效。
父母只有先管好自己想玩游戏的冲动,管好自己想玩手机的欲望,孩子才能在父母严于律己的熏陶下习得自律。
3
有位校长说:“与其每天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孩子身上,试图掌控孩子成长的每一秒钟,做父母的不如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很多父母在有了孩子之后,便一门心思扑在孩子身上,付出了很多,孩子却不买账。这是因为放弃自我成长的父母,很难给孩子积极正面的影响,孩子也因此缺乏向上的动力。
孩子最有可能的成长方式,就是复制现在的父母。
教育,就是先自教,而后教人;先自管,而后管子。只有我们先成为更好的自己,才能引导孩子成为更优秀的人。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