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周刊消息,看过电影《食神》后,你是否也曾发问:如果火鸡姐最终没有变成美女,史蒂芬还愿意和她在一起吗?
毕竟,莫文蔚饰演的火鸡初登场的那一瞬,一口龅牙的确十分劝退。
图/电影《食神》剧照
这也是当下不少人整牙的初衷:即便功能性上自己并没有觉出问题,但出于提升颜值的考虑,依然选择通过正畸去改变原本的排列不齐、龅牙、凸嘴、地包天等问题,追求一个更漂亮的微笑曲线,和一张轮廓更好看的脸。
一个佐证是,在小红书上共有超过 14 万篇关于“正畸”的笔记,其中一大部分是关于整牙后变美的心得体验。
在这个过程中,为了不变身“钢牙”,多花几万块戴隐形牙套的人也变得越来越多。要知道,金属托槽矫正便宜的不超过 8000 元的开销,隐形矫正则需多达 20000~50000 元,甚至在有些诊所可以上探到 10 万元之高。
前阵子,国内隐形正畸第一股时代天使在港交所敲钟,将这个并不算大众的市场——灼识咨询报告显示,去年全年我国佩戴隐形牙套正畸的案例也不过 33.55 万例——进一步推到了大众面前。
从时代天使在资本市场的高开,以及正雅齿科、美立刻口腔、Hibeauty隐秀等企业在过去几年间陆续完成几千万到几亿元不等融资的现象。不难看出,隐形正畸市场的发展潜力被寄予了厚望。
一位曾在数年前投资过隐形正畸相关项目的投资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正畸正在成为颜值经济下的‘刚需’之一,随着国人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双双提升,这一赛道的未来不容小觑”。根据新氧颜究院数据,2020 年,口腔齿科类消费中,牙齿矫正需求最大,占比达 69%。
然而矛盾的是,一片火热之下,藏不住患者在社交媒体上自曝的隐形牙套矫治失败案例。
图/微博截图
据中日友好医院口腔医学中心主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全科口腔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徐宝华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在大型三甲医院中,哪怕用全球最知名的隐形牙套品牌来做正畸,拔牙病例重启(即重新取模、设计生产牙套)三、四次都是很正常的。
不仅如此,伴随着时代天使登陆港股,微博上“1 万元牙套赚 7000”的热搜亦引来了无数质疑:隐形牙套,到底是炒作出来的下一个玻尿酸,还是真正能还人一口漂亮牙齿的神器?
被隐适美打开的新天地
提及牙齿正畸,不少人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画面应该都是微微一笑、露出钢丝。
除了不美观外,这种传统的金属托槽矫治器还有不少“原罪”,比如把佩戴者磨得满嘴起泡,疼痛难忍;吃东西受限制,硬的食物不能碰,黏的也不行,食物残渣还常常会塞满托槽和牙齿间的缝隙;且这一戴,可能就是两年时间,每四周左右还要去复诊一次……
金属牙套的可怖,再加上此前普遍对口腔健康的忽视,让正畸在中国发展得极为缓慢。哪怕是到了 2019 年,中国 10.37 亿错颌畸形(包括牙齿、咬合关系、颌骨等畸形)病例中,也只有 0.28% 进行了正畸治疗。
上世纪 90 年代,大洋彼岸一个名为 Zia Chishti 的年轻人好不容易熬过了这些痛苦,却因没有好好佩戴保持器牙齿再次变得不那么整齐。他不禁想,一个透明的保持器也能让牙缓缓移动,为什么非戴金属托槽才行?
随后,Zia 创办了爱齐科技(Align),开始研发隐形牙套。到 1998 年,他做出的隐适美获得美国 FDA 批准上市,全球第一款隐形牙套就此诞生。
刚上市的时候,隐适美的日子并不好过,惯用金属托槽的牙科医生不认可,产品的销售自然十分艰难。但很快 Zia 找到了另一条出路,疯狂通过电视广告等方式对消费者安利隐适美,以此倒逼医生给患者佩戴隐形牙套。
毕竟,消费者很难抵挡这个完全透明牙套带来的良好体验:最重要的当然是美观,又可摘戴,不会影响口腔卫生及吃东西;不用频繁跑去医院复诊,自己在家换牙套就行。
而另一边,中国的隐形矫治器才刚刚于 2003 年起步。到 2006 年时代天使的第一款隐形牙套拿到国内首张隐形矫治器的二类医疗器械证,正雅齿科等其他公司亦紧随其后,但国内的这些企业陆续遭遇了隐适美在世纪初时同样的推广困境。
作为亲历者的正雅齿科 CEO 姚峻峰回忆,整个起步阶段一直蔓延到 2012 年。“在隐形牙套正式投放到市场之前,虽然有产品拿到注册证,但无论从监管还是从学术上来说,对隐形牙套的认知都很空白,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边做边改、边改边做,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案。”
直到隐适美 2011 年正式进入中国,以在美国同样的宣传方式“洗脑”中国消费者,这一僵局才慢慢得以打破。一时之间,在国内消费者心中,隐适美就是隐形牙套的完全代言人。一线城市开始出现患者走进医院,要求医生用隐形牙套给自己正畸的现象。
国内的隐形牙套企业借上了这波东风。彼时,医生和患者的认知已被激活,靠着价格优势,国产隐形牙套开始具备从隐适美手中抢夺蛋糕的能力。
还没摸清的原理,还很初期的产品
但问题是,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隐形牙套技术真的已经成熟了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美国学者此前曾有几项研究发现,隐形牙套的牙移动有效率参差不齐,譬如对上颌中切牙伸长效率仅有 18.3%,下颌尖牙近远中向倾斜的有效率为 26.9%,但对磨牙远移这样的问题表达有效率能达到 87%。
换言之,对于不同部位、不同程度问题的错颌畸形问题,隐形牙套自身仍有局限性。
据中山大学正畸学研究者、中华口腔医学会会员王一轩介绍,即便以隐适美 1998 年在美国获批上市作为起点,整个隐形正畸行业的发展也不过只有 20 多年的时间,隐形牙套的各种基础理论,包括生物力学原理等其实现在并不完全清晰。
说起力学,最基本的便是大小、作用点和方向三要素,但关于隐形牙套的这三个基本问题,学界尚无明确的结论。
“传统牙套的金属丝就像一个轨道,牙齿控制是很精准的。而现在的透明隐形牙套是包裹在牙齿上的,牙齿到底哪几点受力还没有搞清楚,也就无法做到精准”,徐宝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隐形牙套本身就有误差,目前来讲,我个人认为其精准性和效率相当于传统金属托槽矫治器的 60%~70% 左右,因此还需要深入研究和优化。”
相比于受力点和作用方向的不确定,正畸学界对隐形牙套作用力的大小已经有了初步判断。最早,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测算的初步结论是,隐形牙套力量是传统正畸的 30~50 倍。但据徐宝华介绍,如果真有 30~50 倍,佩戴者的牙可能都要被连根拔起了。
经过徐宝华团队与北大生物医学合作研究后,其发表文章指出,这一倍数应当是在 3~5 左右,“我们基本确定它是一个局部的间歇重力”。而这样的重力,意味着对佩戴者牙周和齿槽骨等的压迫是很大的,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它对患有牙周病等的正畸患者的牙周健康没那么友好。
生产厂家也在试图探索更好的隐形矫治方案。
以直接影响隐形牙套矫治效果的膜片为例,其目前均由 PETG 和 TPU 两种高分子材料构成。前者往往用于植入式医疗器械、奶瓶、矿泉水瓶等的生产中,弹性模量偏硬,但透明度高;后者是输液管、输血袋等的原材料,弹性和抗断裂性能较好,但硬度和透明度较弱。
“如果将两种高分子材料复合在一起,做成多层膜片,或按不同比例配比,就可以去弥补它们彼此的缺点,从而得到更好的性能。”据姚峻峰介绍,这其实就是隐形牙套最重要的技术迭代。
另外,传统金属托槽正畸,早期用弹性十足的镍钛丝来排齐牙齿;待排齐后,再用钢丝固定牙齿,依靠橡皮圈的牵引控制牙齿整体移动。如果与之类比,则可以在牙齿矫正的不同阶段——譬如重度拥挤、中度拥挤、轻度拥挤阶段——分别找到更适宜的膜片,就能进一步优化隐形正畸的精准性和效率。这也是如今徐宝华研究的方向——多膜片技术。
在姚峻峰看来,随着研究的进行,以及临床病例的积累,隐形牙套的短板将逐渐得以弥补,适应症的边界也将得以拓展。
不过眼下,隐形牙套产品本身显然还处于非常初期的阶段,这是整个行业面临的问题。
为口腔诊所提供供应链服务的领健商城总经理张莉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虽然目前大家有所谓的第三代、第四代技术,让隐形牙套在舒适度和力度上有改进,但实际上消费者端的感知是不明显的”。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现在的隐形牙套产品不适合用来做牙齿正畸。“我的团队做隐形正畸,以目前的技术使用有效率可能达到 60%~70%,还有 30% 多的复杂病例及中重度牙周病病例,我不建议选择做透明隐形”,拥有多年正畸临床经验的徐宝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市场教育仍需继续
在技术尚不成熟的情况下,隐形牙套已变得十分市场化。
放眼中国隐形正畸市场,前有鼻祖隐适美,后有中国本土隐形牙套企业不断追赶。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数据显示,目前现存有效的隐形牙套注册证共计 125 张,其中 97.6% 系国产牙套相关。
根据灼识咨询报告,中国通过隐形牙套解决的正畸案例数已由 2015 年的 4.78 万例增至 2020 年的 33.55 万例,复合年增长率为 47.7%,预计到 2030 年增幅将超过十一倍。别看数目不算大,但市场规模预期到 2030 年可以达到 119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760 亿元)。
此前爱齐科技的财报,再加上时代天使上市时的招股书,也让大家纷纷表示懂了:这是又一个毛利率能达到 70% 的暴利行业。# 1 万元牙套赚 7000 #的热搜也正是因此而来。
对此,姚峻峰向中国新闻周刊解释:“的确,如果直接按原材料成本来算,隐形牙套的确算是暴利。但一方面隐形牙套是定制化的产品,成本更高,就像买标准的西装可能只需要 3000 元,但如果定做,上万元也是肯定要的;另一方面,隐形牙套到用户手中其实要打通上、中、下游各环节,除了原料成本外,还需要大量的研发成本、设备成本等。”
同时,张莉认为,消费者动辄几万元的隐形正畸费用,其实是产品+医生服务的一个最终定价结果,而医生服务部分的溢价又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决定的。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的确有不少医生会因为利益驱使敦促正畸患者佩戴隐形牙套,即使他们自己根本掌握不了这个工具。一个现实是,部分牙医如今完全依靠隐形牙套公司给患者制定的隐形正畸方案,自己并没有设计和调整的能力。
要知道,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0》,中国共有 19.5 万职业口腔医生,其中高水平医生仅占 10.4%。而在这之中,正畸专科医生仅有 3000 人左右,即便具备执业资格的全科医生也可以从事正畸治疗,但缺口仍然巨大。
虽然正畸在外界看来是口腔医学中最赚钱的专业之一,但正畸医生的门槛也相对较高。王一轩向中国新闻周刊详细介绍了正畸医生培养的难度:“正畸专业有硕士学历门槛,科研型正畸硕士八年本硕毕业之后还有三年的国家规范化培训,到有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能拿到不错的收入之前,每个人可能每月只能有 2000 多元的薪水。”
这导致的另一个问题便是,“江湖派”医生涌入,让国内的正畸市场变得鱼龙混杂。
也正因如此,在技术未成熟情况下隐形牙套这样高度的市场化,在徐宝华看来十分值得警醒。
一方面,中国的正畸病例与美国并不具备可比性,中国成人正畸病例普遍都比较复杂,隐适美在美国矫正的成功很难在本土复制。“2013 年,我去访问宾大时,美国的发达州已经能做到 80% 的儿童和 30% 的成人做矫治,这 80% 儿童做完矫正以后,到成年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了”,徐宝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而相比之下,“亚洲人的凸面多,牙齿拥挤情况本就更严重,更何况对口腔的早期关注也不足够”,姚峻峰也有相似的观察。
另一方面,部分被广告推进公立医院口腔科或民营口腔诊所的消费者们对隐形正畸抱有不切实际的期待。之前曾有一个男生拿着王嘉尔的照片找到王一轩,要求将自己的牙齿,尤其是侧面看起来要跟王嘉尔整得一模一样。
“然而正畸跟整形美容并不是一回事”,王一轩表示,“即便两种看起来都是龅牙的人,但由于致畸因素不同,正畸所用的方案也可能完全不一样,达到的效果也不会完全相同”。
显然,对于消费者、从事正畸治疗的医生和作为正畸工具的隐形牙套来说,这一切才刚刚开始,前路依然十分漫长。
原标题:1万元牙套赚7000?你为隐形正畸花的钱值吗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