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消息,931万,这是南京市的常住人口数,也是这次抗击新冠疫情时要进行全员核酸检测的数据,而且要尽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时间分秒必争。
7月20日,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多名保洁员工被曝新冠疫情核酸检测呈阳性。 次日,南京开始对全市常住人口、来宁人员开展全员核酸检测。数千名南京医护人员迅速集结,其中大批曾经驰援湖北的医护再上一线。截至22日中午,已采集超500万份核酸标本。
南师附小检测点现场。澎湃新闻记者 王奕澄 图
22日中午,澎湃新闻记者来到南京市玄武区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四牌楼校区(以下简称南师附小)检测点,这里除了医护人员,卫健委、街道、社区等来自政府及基层工作人员,以及老师、大学生、老兵、居民等来自社会各界的志愿者也在维持秩序。其中年纪最大的志愿者是一位72岁的退伍老兵,年纪最小的是一名14岁的初中生。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志愿者,自发加入的这场与新冠赛跑的战斗中。
其中,有人已经连续24小时在现场工作,没有休息过。还有工作人员之前腿骨折了,坚持坐在轮椅上驻守在现场调度;也有人累的跑不动了,直接盘腿席地而坐,短暂的低着头闭眼休息一会。
全员检测,一夜无眠,南京在和时间赛跑。
有人超一天一夜没合眼
22日下午3点,栏杆线外隔着一波又一波的等待检测核酸的市民。这会是太阳光照正浓烈的时间,南师附小采集点大厅外,居民们依次在排队,安静有序,并未因为高温有明显烦躁的情绪。
南师附小检测点现场。澎湃新闻记者 王奕澄 图
“这会人已经少多了。”56岁的新街口街道的工作人员蒋书余显得略微放松了些,他带着口罩,两鬓灰白的头发。从前一天(21日)南京市宣布全市全员采样开始,蒋书余就一直在筹备检测点的工作。21日晚上18点,他和街道、社区的工作人员一起来到南师附小检测点现场,直到22日晚上22点仍未离开。
在采集点现场,医护人员、志愿者们各司其职,驻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蒋书余像是全场最活跃的那个。哪里需要,就自动“补位”帮忙。有群众送爱心物资过来,人手不够了,上前帮忙搬运物资;亲自核点工作人员人数,“中午定了173份盒饭,虽然我们的工作人员只有30多人,但也有很多志愿者自发赶来了,也要保证他们有口饭吃。”
有位上了年纪的老人,因为此次核酸混合检测而无法出具书面报告而在现场闹脾气,蒋书余看见了,赶忙上去协调,做出详细的解释:“在社区检查都是没有书面检测报告的,如果需要书面的检查报告,需要麻烦您去医院进行单独检测.......”平时负责街道的政法综治工作,经常处理居民之间的矛盾,蒋书余和老百姓沟通,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琐碎之外,蒋书余一直在现场琢磨,怎么能让流程更优化一点。其实,比起21日晚上,现场采集的速度已经提升了几倍。比如,在居民行走的线路上做了调整,最开始大批的居民从学校正门排队进入,采集结束后,还是从正门再出去,“进来的人撞上出去的人,这样容易造成混乱,效率也低。”蒋书余说。
随后,蒋书余和学校商量,将采集点大厅后面的学校侧门也打开,标好提示牌,志愿者引导所有采集结束的居民从学校西门出去,这样就形成了一条单向的流动线路,整体采集的速度也提升上去了。
南师附小的老师志愿者名单。澎湃新闻记者 王奕澄 图
此外,原本志愿者将市民10人分成一组,满额以后依次放人进入检测位点。现在采取流水式,来一个放一个进去,“这样加快速度,就不用硬等着满10个人,节省了时间。”蒋书余说。截止22日15点,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四牌楼校区的检测点已经采集了近1.3万份标本。
在来到新街口街道工作之前,蒋书余是一名警察,最累的时候,有超过3天没有合眼。“现在年纪大了,不过还是能坚持的住。”蒋书余说。
像蒋书余一样,现场还有多位从21日晚上就一直没有合眼休息过的工作人员。其中,同仁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带队人员王灵聪,穿着一双拖鞋,方便在全场走动,额前掉落的两缕头发已经被汗水浸湿。
记者注意到,王灵聪几乎每隔5分钟就有电话进来,安排工作人员换班,统计检测数据,检查试剂存量,安排标本的输送.......整个核酸检测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她几乎都在跟。“这里有快乐水(可乐),你们随便喝”。看见有医护人员换班休息,停下手里记录的笔,王灵聪还不忘记叮嘱一句。
一位街道的工作人员说,“其实她平时是妆容很精致的人,今天看着憔悴多了。”
南师附小监测点医护人员正在休息。澎湃新闻记者 王奕澄 图
驰援过武汉的护士:“这都是小场面”
南师附小将一个小型会议中心作为工作人员的休息点,22日17点,有零星的几位医护人员在这里休息调整。
刚拿下的防护罩上蒙了一层雾水,口罩勒出的印子像是刻在脸上,头发上粘湿了汗水。脱掉防护服,穿在里面的绿色手术衣被汗水浸湿,紧贴着皮肤。
38岁的杨文芬刚被同事换下休息,她这次有空拿了一瓶冰镇可乐,这是她今天第二次喝水。闷热的防护服,穿上身20分钟后,全身就已经浸湿了,就像穿了泳衣一样,防护服里层的手术衣就是湿了干,干了再湿,几乎就是泡湿闷在汗水里。
当记者问及,要上厕所怎么办?“忙的时候没有上厕所的需求,体内的水分都随着身体的汗流掉了。”杨文芬说。
其实,22日早上8点多的时候,杨文芬和同事们还在病房工作。南京鼓楼医院临时从各个科室抽调人员,组队到基层一线检测点担任检测人员。此次从鼓楼医院来南师附小检测点支援的有18名医护人员。
在此之前,南师附小检测点只有3组医护人员负责检测。22日早上11点,鼓楼医院18名医护人员到场后,现场已经有11组人员可以进行常态的采集工作。
32岁的徐鹏飞是鼓楼医院此次带队的队长,也是现场为数不多的男护士。早上还没有从大巴车下来的时候,隔着窗户就看到南师附小校门口的排队有300多米长。“人很多,我们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轮到什么时候就干到什么时候。”
澎湃新闻了解到,在南师附小的检测点现场,有不少医护人员去年都曾支援过武汉。
“现在只是做检测,就是天气热了点,和去年武汉支援相比就是小场面。”杨文芬说。2020年2月9日,杨文芬作为鼓楼医院第二批支援武汉的医护人员出发去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支援。“在武汉一共待了52天,去的时候穿着棉袄,回来的时候只穿着长袖衬衫”。
杨文芬回忆,在武汉医院支援的时候,防护服穿戴更麻烦,里外穿了好几层,口罩都是带双层的,“看不清大家的脸,只能通过防护服上的名字来辨认”。
武汉对于杨文芬来说还有一层特殊的意义,这是她老公的家乡。如今,作为南京人的杨文芬,又在为自己的家乡南京奋斗,“希望南京早点痊愈”。
杨雯也是去年支援武汉的医护人员,刚换班休息,就收到孩子发来的信息,“妈妈出去打病毒要注意安全,早点回来”。这时候,有工作人员过来突然通知,“检测最迟可能要到明天(23日)早上6点才结束。”整个休息室里,显得很平静,并没有人对此抱有怨言,甚至有的医护人员在23日还有一整天的排班,这意味着他们结束检测后还要立刻投入医院的正常工作。
一旁的杨雯已经将新的防护服放在了桌子上,“就拿出干饭精神,干就行了,早做完早结束”。
截止到22日18点,南师附小四牌楼校区核酸检测点已经采样1.6万人。
“附二代”们加入志愿者团队
时针指向傍晚19点,天色缓缓暗了下来,南师附小的校园里又排起新的长队,许多居民下班赶过来做核酸检测。与下午相比,又迎来了新一波的检测高峰。
记者注意到,在检测大厅前面的蓝色棚子下面,志愿者将居民分成了两列排队进行引导。其中一队是针对老人等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扫码登记的群体,由志愿者引导进行人工登记。在帐篷下面,还增设了两排简易的蓝色板凳,有零散的几位老人坐在椅子上等待登记。“这是怕老人排队时间长站不住,方便他们休息。”南师附小的志愿者老师陈静对澎湃新闻说。
紧挨着的一列长队,以年轻的居民群体为主,每隔3米左右,就有1到2名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在帮忙引导,扫码登记身份信息。
记者注意到,在穿着红色马甲的志愿者中还有几名学生。14岁的刘奕天是玄武外国语学校初二的学生。扫码、帮助居民填写信息,引导排队.......刘奕天上手很快,他也是当天现场年纪最小的一位志愿者。
“他知道我晚上要来做检测点的志愿者,自己主动申请跟着我一起来。”陈静说。作为妈妈,尽管存有担心,看着孩子在服务群众的时候找到成就感,陈静还是很开心。
像刘奕天一样,从昨天晚上开始,南师附小检测点就来了多位学生志愿者,他们几乎都是南师附小老师们的孩子,南师附小的校长余颖称呼他们为“附二代”。
其实,按照原来的计划,南师附小只需要提供检测场地。不过,作为新街口街道最大的社区检测点,从21日晚上7点开门检测后,居民的队伍最远从学校门口排到了南京市政府附近,队伍有数百米长。此外,最初21日晚上时,现场还无法扫码登记信息,所有的记录全部需要工作人员手动记录。
南师附小的校长余颖也是21日晚上第一批到达学校的工作人员, 开始帮忙布置现场。“仅靠街道、社区的工作人员来引导是不够的”。
22日刚过零点,余颖就开始在学校的微信群里呼吁住在附近的老师当志愿者。半个小时后,已经有7位老师连夜赶到现场支援,有已经退休的老师,还有“大带小”,老师带上自己的孩子一起过来当志愿者。
一位志愿者老师说,夜里(22日凌晨)刚到现场的时候,居民排着长队在准备核酸检测,所有工作人员都忙得停不下脚,没有人过来对接安排志愿者的任务。“老师们在学校里经常组织大型活动,比较有经验,观察了几分钟以后,自觉就找了任务,投入工作中。”校长余颖说。
比如,医护人员背后墙上贴着的红纸黑字的数字标牌,“1、2、3、4....11”,就是教师志愿者们制作的,方便引导群众到相应的队列里进行检测。
“我们今天夜里(23日凌晨)的志愿者也已经开始报名了,随时都可以来现场支援。”南师附小一名姚姓负责人正在核对志愿者名单,这已是南师附小招聘的第七批教师志愿者。
昏黄的灯光下,现场的检测还在继续,又是预料中的一夜无眠。在南京,像这样的核酸检测点还有1451个,参与采样的首批医护人员超1万人。22日晚上近22点,蒋书余给记者发来了信息,“今晚又是通宵”。
原标题:实探南京核酸检测点:医护忙得没空喝水,有人24小时没合眼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