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微信公众号消息,作为新型社交游戏,“剧本杀”吸引不少年轻人参与其中。然而,行业野蛮生长,一些商家在游戏内容、场景设置等环节嵌入恐怖、暴力、灵异元素,并以此为噱头博取客流。看似新鲜的朝阳行业,正因监管缺位而潜藏风险。
1
“恐怖地带”成“伊甸园”
半月谈记者走进一家繁华商业综合体内的“沉浸式体验馆”,但见狭小的屋子里昏暗阴森,大厅赫然摆放着两口巨大的道具棺材,墙上张贴着一位老人的遗像。5名高中男生正围坐一桌,在游戏主持人引导下分析剧情,不时发出惊悚的尖叫声。
孩子们正在玩的是一部叫《阴鬼人》的剧本,讲的是一处偏远小山村里“鬼抓人”的故事。“情节悬疑、场景恐怖、体验刺激,深受孩子们欢迎。”店里的“剧本杀”主持人说。
2
新业态准入门槛低
“剧本杀”兴起于2010年前后,从最初的几个年轻人围坐一桌找线索、找凶手,近年来逐渐拓展为“密室逃脱”“沉浸式体验”等多种形式。随着剧本内容、场景设置不断升级,其体验性和刺激性不断增强,并越发吸引年轻群体参与。今年以来,“剧本杀”线下实体门店数量增长较快,“剧本杀”主持、剧本创作、情节设计等业务也都有了专门的职业者群体。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线下“剧本杀”实体店数量估计有3万家左右。部分商家为吸引客户、赚快钱,推出暴力凶杀内容的剧本杀项目,如毒药杀人、枪支杀人、密室杀人等;有的商家则在场景设置上添加恐怖、血腥元素,部分出格内容超出普通人心理承受度。
一家“剧本杀”门店内展示的重点推介剧本宣传画 陈春园 摄
中部地区一位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人告诉半月谈记者,目前开办“剧本杀”门店的准入门槛较低,既没有前置审批条件,也不需要经过文化、公安等部门的内容审核。
“这是一个新生行业,尚未出台有效的管理办法或法律法规,我们在执法检查中存在模糊地带。”一位基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负责人说。
3
引导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一位患者家属告诉半月谈记者,孩子在周末约同学玩含有暴力、恐怖、血腥等内容的“剧本杀”。出于好奇,她也尝试着参与过一个剧本,其中一个情节是把道具做成一种“畸形人”。游戏中还描绘出死者的惨状,其中模仿的杀人手法也“非常残忍”。
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咨询师工作委员会理事陈建华介绍说,近期她接触过一位刚刚大学毕业的女来访者,一度沉迷于带有恐怖元素的“剧本杀”游戏,并因此严重失眠,开灯睡不着,关灯又害怕。
“剧本及剧情的引领很重要,需要有正确的价值导向。适度的角色扮演有利于参与者释放精神压力、丰富想像力、加强人际沟通,但如果内容过于恐怖刺激,参与者又缺乏辨识能力,反而会混淆现实和剧情,甚至产生心理问题。”陈建华说。
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袁小平说,在事关“剧本杀”等文化新业态的监管上,有关部门要把保护未成年人放在突出位置,尽快出台管理制度和细则,消除监管盲区。
原标题:恐怖暴力没底线,未成年人照样玩:重口味“剧本杀”潜藏风险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