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微信公号消息,“726.4公斤!”11月26日上午,在广州市黄埔区新龙镇洋田村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双季稻亩产3000斤高产攻关黄埔示范基地晚稻测产现场,验收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宣布了晚稻测产结果,现场欢呼声一片。
加上此前7月份早稻平均亩产783.1公斤,双季杂交稻亩产达到1509.5公斤。这个数字,意味着黄埔区成为了在袁隆平院士2020年提出双季亩产3000斤攻关目标后,广东省首个早稻和晚稻在同一田块(面积30亩以上)突破双季稻亩产3000斤的地区。
测产现场,收割机正在收割晚稻。
“开割!”
上午9时30分,试验基地格外热闹。罗锡文院士等来自全国各地的农业专家组成验收专家组,随机选取3处田块开展现场测产。随着专家组的一声命下,收割机开始收割。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收割、脱粒、称重、测量面积和水分后,稻田间传来喜讯:三丘田的算数平均亩产数为726.4公斤。
加上今年7月,在同样的地块,测产取得了早稻平均亩产783.1公斤的数据,得到一个令人喜悦的成绩——双季稻亩产1509.5公斤,成功实现了亩产3000斤的目标。
“这是去年袁隆平院士提出‘3000斤工程’后,广东省首次实现早稻和晚稻在同一个30亩以上规模地块双季亩产达3000斤。”隆平农业科技黄埔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建武说。
黄埔示范基地双季稻亩产突破3000斤。
2020年12月,袁隆平院士提出在广东、广西、福建、湖南等双季稻区实施双季稻亩产3000斤攻关研究与示范项目。2021年2月,由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黄埔区农业农村局、黄埔文化集团合作建设的隆平农业科技黄埔研究院承担了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双季稻亩产3000斤攻关示范任务。
“种庄稼讲究良种、良法、良田、良态‘四良’配套。良种、良法,黄埔示范基地都具备,但并不算是‘最好的良田’。”罗锡文说,广东昼夜温差小,不利于农作物蛋白质和淀粉的转化,高温多雨还会带来病虫害,在这里实现双季稻亩产3000斤的突破并不容易。“特别是由于上半年缺水,导致示范基地的早稻插秧时间晚了20多天,影响了晚稻的种植,这对晚稻的产量也会有影响。”
验收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在验收。
对于示范基地的水稻收成,罗锡文认为整体还是不错的。“这对水稻不是最好的生态环境,但我们偏偏要选在黄埔这个地方,这也是袁隆平先生生前要求我们这样做的。”他表示,“我们想在广东这种气候条件下,实现袁隆平老师的梦想。”
“示范点水稻综合表现抽穗整齐、穗大粒多、茎秆粗壮、结实率高、杂种优势强。” 李建武托起一把金灿灿的穗子说,“虽然今年早稻种植由于缺水遇到困难,但最后仍然完成了双季亩产3000斤的目标任务,可见我们的杂交水稻在黄埔的适应性还是很好的,广东其他地方也有高产潜力。”
据了解,该示范基地由袁隆平院士生前亲自部署,隆平农业科技黄埔研究院承建。广东省一直是人多地少的缺粮大省,是全国最大的粮食主销区,广东省的粮食安全问题在全国粮食安全大局中占有特殊重要地位。因此,在广东省实施以高产为主题的双季亩产3000斤项目的研究与攻关示范显得十分重要。
黄埔区重点规划隆平国际现代农业公园,并成立隆平农业科技黄埔研究院,打造隆平院士港,通过引进高端农业科技资源,建设世界一流的农业科技研发高地。
“袁老生前一直说‘高产’是杂交水稻永恒的主题,我们不能放弃这个目标。”李建武说,接下来希望通过总结成功经验,扩大种植面积,把黄埔成功的经验向广东乃至华南地区进行推广,让广大农民朋友增产增收。
原标题:“袁爷爷,您的愿望达成!”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