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11年,江津莲花石水文题刻再次“惊艳”出水
02-27 16:51:56 来源:上游新闻

att_681406_副本.png

“快看快看,莲花石露出水面了!”2月27日上午,在江津区几江长江大桥上散步的市民陈冬惊讶地发现,由于长江水位持续下落,被誉为“川江七大枯水题刻”之一的江津莲花石11年来再次露面。

记者与江津区文管所工作人员一起,登上几江长江大桥,打探莲花石出水的情况。据江津区文管所负责人张亮介绍,莲花石水文题刻位于江津区几江东门外长江航道北侧江水中,距几江长江大桥约100米左右。它由36块大小礁石、38段题刻组成,全露面积可达800余平方米。因其宛若一朵盛开的莲花而得名。

站在几江长江大桥上,极目远眺,只见宽阔的江面上烟波浩淼,奔涌的江水中,一大片黛青色的黑色礁石隐隐约约地埋藏在清清的江水中,像一朵硕大的莲花在江水中静静地绽放。而露出江面礁石约有半米高,四五平方米左右,所有石块上布满斑驳的浅黄色水藻,石缝间漂浮着丝丝的青苔。

att_681405.png

市民对再次出水的莲花石进行拍照留念。

据张亮介绍,莲花石上次出水是2007年。那一年,出水最大面积约8平方米,当时文物保护部门在海事部门的配合下,曾登上莲花石考察。当他们清洗完石上的青苔后发现,在莲花石北侧的一个“花瓣”处,有一长约3米、宽约0.5米的条形题刻,保存较为完整。撩开粘在石面上的青苔,可见“春”、“莲”等优美的小楷题刻,让人连声惊叹不已。

“常不见石,见则丰年。”张亮说,莲花石最早记载自宋乾道年间,已悄然“开放”在水下近千年。据可考记载共出水16次,而最近一次是在2007年,即11年前。而再上一次出水要追溯到1987年,即31年前。

“随着三峡蓄水后,由于河床极缓慢地抬升,加之距莲花石下游约三百米处修建了一段拉沙坝,近来年莲花石出水越来越不容易,因此必须趁此次出水尽快进行抢救性保护。”张亮表示,石上题刻记录了近800年的长江枯水位情况,因其地处长江重庆段最上游,是长江上游历年水文的重要参考资料。同时,石上的诗词、书法、镌刻艺术等均有研究价值。随着三峡蓄水及其他工程的开展,莲花石很可能永远沉没于江水中。因此相关的勘测保护保护工作要趁此次出水加紧进行。

downLoad-20180227205751.jpg

莲花石近貌

目前,江津区文管所已联系了专门的文物保护公司,准备于近日登上莲花石,用专业的仪式设备,对其进行勘测记录,拍照存档,收集相关水文资料数据,建立起三维数字模型。届时,市民借助电脑模拟,可随时立体、直观地看到长江中这一千年水文题刻奇观的全貌,让更多市民一睹其“芳容”。

新闻链接>>川江七大枯水题刻

长江三峡库区堪称世界第一大古代石刻水文记录走廊,其中重庆段的水下石刻有江津莲花石、朝天门灵石、江北耗儿石、巴南迎春石、涪陵白鹤梁、丰都龙床石、云阳龙脊石等七大枯水题刻。

传说故事>>谢秋芳“莲花石”殉情

明崇祯年间,泸州一位貌美如花、多才多艺的名妓谢秋芳,与在泸做官的江津人杨生相识,为其卓尔不群的气度和才华所打动,互生爱意。后来杨被诬受贬,离泸回津时向谢承诺,将凑钱为其赎身并结连理。哪知时隔一年,不见杨影,谢自赎来江津找杨,后得知杨在途中郁疾而亡,痛不欲生的谢到莲花石上排遣忧伤,吟诗悼杨后殉情于江心。

通讯员 袁孝椿 上游新闻记者 罗永攀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