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黄葛树下是我家 3位重庆作家与黄葛树的故事
05-30 06:34:21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

哑铁

老屋附近百年黄葛树根系发达

疏影回老屋与黄葛树合影

今年春节向求纬(左三)一家在060号黄葛树下照全家福

△位于药王巷17号的向求纬家老房子和后来编号为060号黄葛古树

“黄葛树,黄葛桠,黄葛树下是我家……”初夏的重庆,大街小巷的黄葛树下,童谣在耳畔响起。每个重庆人的记忆深处,都有一棵黄葛树。

作家笔下,黄葛树是人文情怀,是乡愁记忆。黄葛树,不仅仅是树,更像是亲人,是长辈,是不可或缺的家庭成员。

是他走散的亲人

“乡愁是什么?乡愁就是爱恋上一棵树,就寄希望于这棵树;离开了这棵树,就深深地怀念这棵树;重逢了一棵树,就再也撇不开搁不下这棵树……”

——向求纬(中国作协会员,重庆市作协荣誉副主席)

万州区北滨路的黄葛树,树龄多在数百年间,绵延2.5公里,都是从淹没区移栽过来的,成为三峡库区乃至全国难得一见的城市古树风景线。其中,有一棵编号060号的黄葛树,向求纬一家每年春节都会来与它合影,照全家福。

71岁的向求纬是万州人。“诗歌、散文,写过关于黄葛树的文章七八篇。”向求纬对黄葛树有特殊情感。编号060号那棵树,原来生长在向求纬位于三马路药王巷17号老房子的小天井里,从小伴着他长大。“有时夏天还在枝桠间斜斜地绑上凉竹板,在树上睡午觉。”

2002年,三峡工程二期移民搬迁,老树陆续移栽。“我偶尔也到街道、广场、公园等移栽有珍稀林木的地方看看,心里总有个感觉:那老家那棵树毕竟太老了,多半在清理废墟时锯掉了……”直到2008年11月,向求纬和妻子在北滨路上散步时发现,编号060号的黄葛树,原址药王巷。夫妻俩像是找到了走散的亲人,围着古树看了又看,摸了又摸。

“我掏出手机给家人打电话,告诉这个喜讯,让他们赶紧赶过来看。”向求纬说。

从2009年春节起,向求纬全家老小一定会在这棵黄葛树下照全家福。

“这棵伴随我家四代人生活生长的黄葛树,一年一张全家福,它是最好的背景,最好的参照物!”10年来,向求纬家客厅墙上,挂着10张全家福照片:都以这棵百年老树为背景,全家人基本上保持相同的姿势和笑容,每张照片装上同样规格尺寸的镜框。于是,客厅里便有了千篇一律却又别具一格的氛围。

家中也有年轻人提议:“老头,这些年这树也照得差不多了,该照照别的地方了。万州美景多得很,只怕是照都照不过来呢。”

年轻人怎懂得老一辈心思?“当年老宅院里那株古树,伴着母亲独身一人抚养四个子女。它看着我们四姊妹从树下分开,天各四方,几十年后又重聚树下。老树被移栽到淹没线上来,人和树真可谓同命相连,风雨与共啊!这渊源,这情结,非亲历还真是有些难以理解。”向求纬明确表态:每年照相可以换地方,但装镜框挂在客厅墙上的,只能是黄葛树作背景的。

缘分就这样结下了,定下了,延续下了。

给她战胜病魔的信心

“黄葛树见证了父母的婚姻和幸福,也伴随着我们成长,也给了我希望和信心!”

——疏影(重庆市作协会员,渝中区作协理事,重庆通俗文艺研究会常务理事)

疏影出生在渝中区李子坝,从小生活在嘉陵新路66号3层楼的青砖楼里。楼下有整整8棵10多米高的黄葛树,枝繁叶茂,生机勃勃。紧邻的石头房子(原美国驻华大使馆俱乐部)石墙崖壁上有一棵百年黄葛树,虬根盘结,苍劲古朴,冠盖如伞。

在疏影的小说散文集《空山竹语》中,读者能从多篇文章中读到像小伙伴一般伴随作者成长的黄葛树。

“父亲和母亲是同乡,父亲5岁从老家来到重庆。”疏影回忆,父母相亲那天,恰好在山梁上的两棵黄葛树下遇见。“在母亲眼里,那两棵黄葛树似乎也是他们的媒人,65年过去了,母亲说起那次相亲和那两棵黄葛树,眼睛总是闪闪发亮。”

聊起黄葛树和一家人的不解之缘,疏影几次哽咽。9岁那年,她生了一场大病,找不到病因,也没药物可以持续降温,医生劝父母放弃,但是父母倾力要把孩子救了回来。“在一处回家必经的陡坡梯坎边,我不经意看到一棵一人高的黄葛树,叶子都枯萎了,看着那棵树就要死了,觉得那棵树就跟自己一样,多病多难,心里难受就站在那里看,却意外看到一根枝条上有很小一粒嫩绿新芽。”疏影对那一幕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那棵病入膏肓的黄葛树上那粒新芽,在她内心深处燃起了希望,也给了她战胜病魔的信心。

2003年,父母从老屋搬迁到江北区,窗外有3棵小小的黄葛树。十几年过去了,父母过着幸福的晚年生活,那3棵黄葛树也长成了参天大树。年迈的母亲常常坐在落地窗前,凝望着黄葛树,沉思,打毛衣,等待回家的孩子们。

在疏影居住的小区,也有参天黄葛树。每天清晨,她喜欢在黄葛树下做操,打拳,周末喜欢坐在黄葛树下安静看书。

疏影怀念童年幸福时光,去年初春再次回到老屋,和儿时的伙伴——黄葛树合影留恋。

“无论在哪儿,这辈子,忘不掉也离不开它了。它是一个顽强的、智慧的、慈祥的长辈。”疏影说,如今她正在创作根系列文章,黄葛树是其中很重要的部分。

向前延伸的城市记忆

“黄葛树身上,凝聚了重庆太多的人文情怀。它们与这座城市呼吸与共,将一座城市的魂,一座城市的命运一并抱住,这是其它树种永远无法超越的记忆和操守!”

——哑铁(武隆区作协主席,著名诗人、作家)

哑铁是《重庆诗刊》副主编,出版了诗集《隔窗听雨》。关于黄葛树,他写过诗歌,也写过散文。今年5月25日,他的文章《黄葛树抱紧一座城》在重庆晚报副刊发表。

“在重庆,黄葛树无处不在。无论城市乡村,不论多么恶劣的环境,只要有鸟儿衔来树种,它就会催生出蓬勃的生命。不需要有厚实的泥土,哪怕只有一丁点瘠薄的土壤,它们就可以抱紧一团岩石,将根须伸出去,寻找到泥土狡黠的藏匿处。这种现象在老城尤为常见。”在哑铁看来,重庆是山城,众多黄葛树伸出根须,将大山包围起来,把城市紧紧抱住。黄葛树将这座城市想象成胼头胝足的岩石,这个画面,是山城重庆的宿命。

“如果说老房子、老建筑是向后退去的城市标签,那么黄葛树则是向前延伸的城市记忆。”哑铁说。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 周小平/文 受访者供图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