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做一张弓要3年,280多道纯手工工序 重庆南派角弓制作人:坚守清贫,传承文化
09-02 16:43:02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


△南派角弓传统制作技艺传承人李青阳正在作业中

夏制筋、春取角、冬伐木、秋合之……280多道工序,3年周期,守着一份清贫,传承一项技艺。对匠人李青阳来说,薪火相传的不仅是技艺,更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

在刚刚结束的九龙坡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评选中,重庆南派角弓制作技艺,被列入九龙坡区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好弓配好汉

爱上射箭索性自己做弓

△李青阳正在做弓

初见李青阳,怎么也跟心灵手巧搭不上边,因为他看上去是典型的佛系一族,朴素的着装,外表就是一个彪形大汉。

交谈一番才发觉,李青阳外刚内柔,粗中有细。

位于九龙坡区图书馆五楼的一个工作室,是李青阳打磨角弓的地方,里面除了琳琅满目、乱中有序的制弓材料,就是挂在塑料柜子里,今年刚刚做好的十几把各式各样耐人品味的弓。这个塑料柜子还放了一台除湿机,看得出他对自己的这些宝贝格外珍惜。

现年41岁的李青阳,是南派角弓传统制作技艺的第四代传承人,在杨家坪长大,小时候爱画画,长大后考入西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现改为西南大学美术学院),从小动手能力强的他,最爱自己做东西。

李青阳说,首先是爱上射箭,他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接触角弓之后,那种拉弓的感觉,有一种“挥斥方遒”的豪迈。瞬间,自己那股被点燃的激情和热血沸腾的劲儿,没日没夜,一直上网查看与角弓有关的视频。

慢慢地他发现,外面买的弓总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我何不自己做弓呢?”李青阳说,要不动手自己做一把弓?反正祖上也会这门技术。

2005年,有份正式工作的他,干脆全职投入到角弓的制作中。如今他是中国射箭协会传统弓分会理事,是知名的传统弓箭高手,角弓制作手艺高超,甚至还仿制了一把康熙皇帝的弓,其所制之弓,被国际上多家博物馆收藏。

天然取材要分季

哪一步错都无法制作良弓

△李青阳介绍角弓的制作步骤

一把古代战场上使用的弓有多复杂?一般人根本没法想象,只能从成吉思汗弯弓射大雕的诗句中,感受出古代弓箭的魅力。

答案是:取材都要四季进行。

夏制筋,夏天气候温热好去油制作牛筋,就是把牛筋放在墩上捶打;春取角,春天牛儿血气最旺,水牛角最好;冬伐木,冬至伐竹折桑不宜虫蛀。

与此同时,收集熬制鲟鱼鱼鳔,熬制好鱼胶蛋白质极高,作为角弓的粘合剂,冬天切好晾干,不容易腐败。一切材料准备妥当之后,秋合之,秋天不冷不热,湿度正好,秋高气爽时将弓弰弓弝粘合在竹胎上完成弓胎的制作。

上面的步骤一步一步完成,才能制作好一把良弓,哪一步错了弓都没法完成。

280多道纯手工工序

没耐心第一步都完不成

△用天然矿植物颜料染出吉祥图案

280多道纯手工工序,3年时间,一张角弓并非一木一弦的简单结构,受时节对材料的影响,其繁杂的工艺细节、制作难度、耗时之长,远超想象。

第一步,牛筋制作。取出阴干的牛背筋,加入锯末在木墩上砸,将筋丝纤维砸松。然后将砸开的筋丝撕开,撕松,犹如人的头发丝一般细,而且不能有岔头。最后将撕好的筋丝按长度排列整齐,扎成小束备用。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注意到,牛筋的制作都相当复杂,没点耐心,李青阳说第一步都完不成。

第二步,弓胎制作。将桑木锯砍出弓弰,再用木挫精细打磨成型,然后是弓胎制作,将阴干好的竹片打去青皮,打磨出粘合牛角的弧度,将成型的弓胎和弓梢以及望弝粘合,一张弓胎基本成型完成了。

△制作过程中的南派角弓

第三步,牛角制作。牛角的选取也比较讲究,必须是水牛,而且耕作年龄在10年以上才算合格。

将完整的牛角锯开,把角弓面留下备用,一张弓需要用一对牛角,同样将牛角打磨出与弓胎相互粘合的弧度,最后李青阳将磨薄后的牛角粘合在弓内侧,承受和续集开弓过程中的压缩力。这个过程还需要用麻绳把牛角与弓胎勒紧,其过程之复杂,无法用语言描述。

第四步,铺筋。每年的初冬,李青阳都会来到海拨3000米,空气稀薄,气候干燥,紫外线强烈细菌少的阿坝州松坪沟基地,为角弓的铺筋工序做准备。

过程是这样的:将弓体外侧的竹黄面打磨刮槽后涂胶,再拿出准备好的牛筋计算好长度,把牛筋用清水清洗浸泡软,最后在特制的铺筋暖房中铺筋,把筋浸泡在温热的胶汤中吸饱胶液,温度极其重要。接着就将浸好胶的牛筋放在梳筋板上梳理平整顺畅,再铺贴在弓体弓外侧梳理压实,承受和续集开弓过程中的拉伸力。

△做好的弓要放进有除湿机的塑料柜子里

根据弓力的大小,决定铺筋的层数,弓力越大,铺的层数就越多。最后将制作完成的弓反盘静置一个冬天,靠高原的寒冷使弓体收缩致密。

第五步,在第二年的春天,李青阳会再上弦调训弓型。初夏的时候,亲自挑选光滑有色泽,千年不腐的桦树皮贴在调训得体的弓身。

最后一道工序,便是装饰。擅长作画的李青阳,用天然矿植物颜料染出标示级别的吉祥图案,再作桐油大漆防潮,一张传统的南派角弓制作就此结束。

△熬制好的鱼胶块

△将鱼胶块化开

所以一张弓严格来说,打乱顺序的四季,这才是做弓工艺的一个周期。就如阴阳调和的自然之道,做弓追求的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

独当一面精益求精

慨叹如今收徒弟实在太难

工匠总结累积的经验,经过时间实践,角弓的每个制作工序都有特定的规定,从材料的选择到制作的精益求精。做角弓对人的考验极为苛刻,不仅要耐得住性子,还要心灵手巧。

△李青阳精雕细琢角弓的弝箍

△剪好珍珠鱼皮

△为角弓弝箍贴上珍珠鱼皮

曾有过两位半途而废学徒,李青阳无奈地感叹,现如今能静得下心、做手工的人越来越少了。

现在是他一个人完成所有工作:一个人砍伐竹子、一个人寻找水牛角、一个人打磨……比古代工匠更厉害。李青阳每天都要工作很久,妻子偶尔也会帮忙打打下手,日积月累,妻子熬制鱼胶早已不再话下。

在父辈的口传心授和言传身教下,李青阳自己也不断钻研学习。解刨清弓,挖掘古代记忆,从古代文献里摸索,有时候在博物馆一待就是一天。也到国外去交流学习,就是为了做好角弓,守住生命中最大的欢乐。

弓和人合二为一

用灵魂穿越时空去制弓

△为角弓弝箍贴上珍珠鱼皮

△目测调校

在李青阳看来,一张弓是活的,有生命力的,它们有着未被工业机器掺杂过的纯粹与美好,保持着世间万物最原始的自然。按古法做的弓,拉时很柔,放时刚猛;现代材料做的弓,拉时刚猛,放时就很柔,很无力。古法做的弓,野性未驯,它能记住很多东西,包括你的习惯和个性。当人们拉弦、使弓的过程,身体的能量也在储存与猛烈地释放,这不由得感觉到弓和人合二为一的至高境界。

“几乎要用灵魂穿越时空去做一张良弓。”李青阳说。

传承南派角弓技艺,犹如一种宗教式的信仰。在外人看来,工匠,其实就是个苦逼行业、劳苦命。对李青阳而言,这并不是所谓的埋头苦干,而是一种精神享受,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方向,内心的这份坚守是让他感到满足和愉悦的。就如悟道,将中国制弓之法传承,将中国文化弘扬世界,不让时光磨灭它的光辉,这就是李青阳坚守的道。

南派角弓承载古人智慧

本人多次代表中国出战

△弯弓射雕

据史料记载,南派角弓在保持巴渝地区制弓技巧下与清代弓形特征融为一体,是中国现存派系中最贴近清弓弓形的角弓。南派角弓传统制作技艺承载了古人智慧,精巧的弓,性能优良,是现代工艺仿制品远不能媲美的。独特又繁杂的传统技艺,顺应天时地利,蕴含匠人精神;一把时间与精力成就的良弓,精美又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李青阳曾多次在国际传统骑射比赛中,代表中国出战,赢得优异成绩,令国际友人对中国弓夸赞不绝。九龙坡区文化委负责人也对这项技艺存在于九龙坡赞不绝口。

记者手记>>

匠心不朽情不泯

现代社会已经被科技占领,随处可见的先进已经不是古代的任何时代可以比拟的。在社会经济的推动下,熟悉角弓行业的李青阳常常感到寒心,经常会有一些商贩在贩卖弓箭,要价很高,可是质量非常劣质,跟他记忆中的传统弓箭相去甚远。

越是这种情况,越需要有人将宝贵的工艺传承下来。弓箭承载着博大的文化,其实非遗传承有多种方式,但匠人凭借一双巧手,用他们自己的方式默默地守护、承接。制弓人的传奇,还在续写,别让它们断在这个时代里。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  王渝凤  李化  实习生  蔡红梅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