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明贵驾驶航道维护艇。
航标工,一个鲜为人知的职业,常年驻守在江上。因为有他们,夜间的嘉陵江似一条银河,为过往船只撑起安全的航道。
入夜,嘉陵江上“星光”闪烁,那是航标灯,点缀在夜幕下的山城,指引过往船只的方向,在江面延伸,前行。
昨日,站在趸船上,柯明贵喜欢看着这样的风景,望着航标灯,也望向他31年的青春。从一个19岁青年到如今步入知命之年,从一个初涉航道维护工作的新手到重庆市嘉陵江航道管理处石马河航道站站长,主城嘉陵江水域68公里的每一块暗礁、每一处险滩他都如数家珍。
31年,嘉陵江一如旧时,而江面上的一切却早已发生变化。
挪动航标曾靠人力收锚
7月12日,是柯明贵最忙碌的一天,航道站所负责水域的37座航标需要在当天全部收回。第二天,洪峰将袭来,嘉陵江草街以下将禁航。
“如果不及时收取,等洪峰来了,航标会翻沉或被冲走。”从早上7点开始,柯明贵和同事们就驾驶航标艇频繁往返于江面、岸边。
上游漂下来的浮渣堆积缠绕在固定航标的钢缆上,航道工作人员需要将这些浮渣一一清理掉,才能收回沉在水下的锚石。这一环节,往往是最耗时的,清理浮渣的速度决定了收取航标的效率。
用于固定航标的锚石重量一吨左右,将它从水底拉上来,却用不着工作人员费力气。只需将钢缆套在航标艇上的电绞关上,通过机器可自动将锚石拉上来。
看着机器收锚,柯明贵总能想起自己刚工作那会的艰辛。多年前,收取锚石的过程,能够将四个船员累趴下。
“30年前,固定航标的锚石只有600斤左右,但四个人来拉都费劲。”上世纪80年代,想要将锚石拉上来,只能靠人力。一艘航标艇上4个船员,2名水手,1名轮机员,就连驾驶员都得参与到收锚工作中。
而现在,航道站配备的航标艇绞缆器承重达到两吨,能够轻松拉起一吨重的锚石。
航标灯照明持久更环保
坐船畅游两江,尽赏山城夜景。很多人并不知道,多年以前,主城嘉陵江部分水域是禁止船只夜航的。
“原来大竹林以上航道都是用的棒标,夜晚不发光,船只晚上不能航行。”选取粗壮的楠竹,从中间分隔喷上红白油漆,制成棒标,在竹篓里装上鹅卵石,充当固定棒标的锚石,这样制成的棒标被放置在礁石、险滩处。
2006年,主城嘉陵江水域全部统一配备航标船,船上安装上航标灯,用于指引船只夜间航行。
而江面上使用的航标灯也经过了几代发展。30年前的航标灯所用的都是干电池,作为消耗品,仅能够支持航标点亮一个星期。后来航标灯改为使用蓄电池,能够支撑几个月,再回收充电。
“无论是干电池还是蓄电池,偶尔也会出现航标灯不亮的情况,这种情况对航道安全有很大影响。”现在的嘉陵江上,航标灯使用的都是太阳能一体化灯,白天吸收太阳能,晚上照明引导船只航行,能源更加充足,也更环保。
未因航标设置失误造成事故
航标工正在对航标灯做日常维护。
从嘉陵江临江门到草街,68公里的航道都是嘉陵江航道管理处的管辖范围,在航道内共设置了160余座航标,5座信号台。
航标之间标出的范围,是船舶安全航行的航道,这些航道设施保障着嘉陵江重庆主城段通行船舶的安全和畅通,而维护他们的,正是柯明贵这样的航标工。
据了解,柯明贵所在的石马河航道站需要维护航标37座,为保证航标正常发挥效能,必须按时清理航标周围的浮渣,这样的清理每天至少有3次,有时航标工们还需要登上陡峭的小路,维护设置在峭壁上的岸标。
在日常工作中,除了维护航道,设标改槽,除锈打漆等,柯明贵和同事们的工作范围还包括水上救援,石马河航道站也是一处人命救助点,担负着辖区水域的救援使命。
2016年7月10日深夜,柯明贵接到报警电话,嘉陵江石门水域有人遇险。临近事发水域的石马河航道站立即出动救援艇,行至石门大桥下发现3名年轻人被困在江中礁石上。顶着湍急的水流,多次尝试后,最终将3人成功救出。
30余年来,柯明贵所在的航道站从未发生一起因为航标设置失误造成的水上交通事故。如今,他的很多学徒已经走上了航道工作的重要岗位,和他一起保障着嘉陵江水运的安全畅通。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冯锐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