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旭阳
白白净净的皮肤,极具亲和力的笑容,一颗热爱公益的心……1997年出生的谷旭阳是重庆大学大四学生。从大二开始谷旭阳成立了“唯爱公益”,利用网络直播和现场义卖等形式,推广特教学生、困难群众制作的手工艺品,帮助销售手工艺品6412件,累计销售291万元,所有资金全部用于帮扶困难群体。
家有特教老师萌生做公益初心
谷旭阳与特教学生交流
“我们家里有两名特教老师,我从小就和这些特殊学生在一起玩耍。”谷旭阳告诉上游新闻记者,爷爷原本是一所高中的老师,后来被调到湖南省邵阳市特殊教育学校当校长。“我妈妈学的特教专业,当年学校招老师,爷爷一眼就看中了我妈妈——后来的儿媳妇。”
谷旭阳的妈妈是特教学校的手语老师,因为一直住在学校家属院,所以他幼时的玩伴,很多都是残疾孩子。在谷旭阳的印象中,母亲的声音一直是嘶哑的。“尽管这些孩子听不见,我妈妈在教手语的时候,也放开声音讲话。”他说,特教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家庭,这些特教学生生病了,妈妈陪在他们身边,走丢了,妈妈半夜去寻找……这一幕幕都被谷旭阳看在眼里。
母亲从事这个职业二十多年,带出了一大批学生。谷旭阳也希望有一天,自己能接过母亲手中的接力棒,继续帮助特教学生。
利用身边资源用直播做公益
直播
在重庆大学,谷旭阳选择了播音主持专业。从大一开始,喜爱科技产品的谷旭阳常常在网上发布科技新产品的体验视频。
三年前,小米发布第一代手环产品,谷旭阳成为第一批“抢”到产品的幸运儿,他激动地拍摄了产品测评视频,传到网上后,收获了第一批粉丝。
此后,谷旭阳以自媒体运营者的身份开始与许多国产手机厂商合作,持续在网上发布产品测评视频,为新产品进行推广。到2017年底,他运营的“美丽科技”自媒体已经拥有100多万粉丝。
2017年,谷旭阳随妈妈到上海参加东方卫视《诗书中华》栏目的录制,妈妈特教手语老师的身份收获了不少关注和称赞。回家后,看到观众源源不断地为母亲点赞留言,谷旭阳内心深受触动,他想起了“美丽科技”的上百万粉丝。
“人气即资源,也许我这个有人气的大学生也能做公益。”谷旭阳与妈妈商量后,发动亲朋好友一起成立了“唯爱公益”。
大二的暑假,谷旭阳在湖南省邵阳市特殊教育学校组织了第一场公益活动。高中同学、大学同学、自家亲戚六七人,从五湖四海赶到湖南邵阳,现场架起手机开始直播,在网上吆喝售卖特教学生的手工作品。
2个多小时的直播很成功,唯爱公益卖出了100多件作品,收入10万余元。谷旭阳亲手转账,把所得收入悉数交给了邵阳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这么大笔钱,能帮孩子们做不少事了!”转账时,谷旭阳的手有些颤抖,师生们十分感动,谷旭阳自己也激动万分。
公益形式新颖学校出资金支持
特教学生制作的手工艺品
回到校园,谷旭阳尝试在重庆也把义卖活动办起来。
谷旭阳把想法告诉了校团委,很快得到了资金支持,同学们也纷纷加入,谷旭阳的“唯爱公益”很快有了40多名成员。
并不是每一场公益活动都一帆风顺。在联系特教学校时,谷旭阳也曾遭遇不信任。为此,谷旭阳跑了好几家科技企业,最终带着给孩子们的礼物,收获了师生好感,赢得长期合作关系。
除了现场直播义卖,“唯爱公益”还尝试过新的公益形式。比如,联合多所特教学校共同拍摄学生手工作品,制作手机背景图,以每幅一元的价格出售。
“做公益也需要资金支出,比如志愿者出行的费用,寄送快递产生的费用等,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谷旭阳表示。他们和特教学校合作,直播或者现场义卖产生的收益全部返还学校。“目前,学校团委给予了资金帮助,同时在2018年的国家级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我们也获得奖,有项目资助。此外,直播平台也会打赏。”谷旭阳说,作为大学生,团队能得到的资助还算多,目前经费基本能够满足。
探索可持续专业化公益模式
去年,谷旭阳带着“唯爱公益”参加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夺得重庆赛区金奖。
目前,“唯爱公益”与全国28所特教学校保持联系,拥有1000多名志愿者。已经在网络上拥有超过100万名粉丝,进行了58场直播、152场培训,售出手工作品共计6412件。其中,宝庆竹刻《春》销售额最高达8万元,累计销售291万元,帮扶学生1021名。先后荣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银奖、全国大学生公益创业20佳项目。
“我们不可能一直靠捐款和直播平台分成维持,学弟学妹们总有一天会毕业。”今年,谷旭阳已经大四,即将毕业的他不再像过去一样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公益事业,他开始尝试一些可持续、专业化的公益形式,但还不太成功。
谷旭阳计划建立一种“高校+特教+政府”三方位参与的公益模式。“首先就需要注册成立一个民办非盈利性企业,目前手续基本完成,预计今年2月注册成功。”
“这个模式最大的好处就是政府承担了做公益产生的费用,随着公益组织的扩大,我也希望里面能够有全职人员,统筹负责。”谷旭阳告诉上游新闻记者,这几年,他发现很多人购买手工艺品都是做慈善,这些工艺品可利用价值并不高。“今年,我希望推动非遗美食进特教,让大家在做公益的同时,也能品尝到美食,同时也能让特教学生多一门收益。”
上游新闻记者 陈竹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