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重庆有个现实版许三多:“我身上的10余处伤疤,就是最夺目的军功章”
06-02 17:40:31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现在比分咬得很紧,咱们支队能不能夺冠,就看你的了。”武警重庆总队军事大比武400米障碍考核的现场,25岁的张遥是压轴出场,也是胜负的关键。排长说完前面那番话,顺势拍了拍张遥的肩膀,一脸期待。

QQ图片20190602171511.jpg

△张遥

发令枪响了,张遥如猛虎下山,轻松通过了前面几个障碍物。可就在快要通过云梯时,他却一脚踩空,从一米多高的架子上摔了下来。

现场官兵一阵惊呼,都为张遥捏了一把汗。“没事,臭小子,别着急呀,你肯定能赢。”一旁的排长一边替张遥加油,一边因怕他受伤而担心。

好在,摔在地上的张遥又迅速起身,继续冲向独木桥……“1分47秒!”裁判员当场宣布成绩,现场人员也纷纷为他竖起大拇指。

此时,走下考核场的张遥脸色苍白,手腕已经不能转动了。“手腕软骨骨折。”拿着检查结果报告单,排长心疼地问:“你就不会疼吗?”张遥挠了一下后脑勺,又憨憨一笑,“当时只想跑优秀,哪顾得上这么多?”

从“吊车尾”到“尖刀兵”

武警重庆市总队执勤第一支队特战副小队长张遥,是出了名一拼到底的狠角色。1994年出生的他,2013年9月入伍,先后被总队表彰为“十大强军标兵”、“全能特战尖兵”,连续3年荣获“魔鬼周”极限训练勇士勋章,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

第一次见到张遥,留给人最深的是他略黑的脸上写满了坚毅,带着一丝执拗,三分稚气,像极了《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

“他是个一‘拼’到底的‘狠角色’。”特战中队指导员卢青说,在张遥的骨子里,有一种敢于向自己开刀的战斗精神。

可初入军营的张遥并不是这样。新兵时刚下队,张遥就毛遂自荐来到特勤排。就像许三多刚进军营的样子,看到热火朝天的训练氛围、眼花缭乱的特种装备,他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特战训练,看着神勇威武,置身其中却发现困难重重。大到综合演练,小到战术动作,都藏着刻骨铭心的酸楚。没过几天,他大多数课目都挂了“红灯”,心理就产生极大落差。

QQ图片20190602171526.jpg

就在他低头想要放弃的时候,入伍前父亲的谆谆教诲突然在脑海浮现。“越是看不到希望的时候,就是你越要坚持的时候。”

那之后,张遥像是变了个人。别人训练据举挂一块砖,他挂两块;攀登训练,别人穿一件防弹衣,他穿两件,脚上还要绑上2公斤的沙袋,雷打不动,愈战愈拼。

战友劝他不能这么拼,要沉住气慢慢来。他的眼神中充满坚毅,“长痛不如短痛,现在对自己狠点,将来收获才会更大。”

功夫不负有心人,凭着这一股拼劲,张遥的军事素质突飞猛进。不到半年时间,他就从同批战友中脱颖而出,在各类比武集训中崭露头角。

军人就该为荣誉而战

张遥入伍后的第四年,在总队反恐特战集训“抢占坡顶”课目中,因为敢拼敢干,即使受伤也不下火线的刚毅,给特战中队文书张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QQ图片20190602171534.jpg

那一天,导调员在“抢占坡顶”课目中因地制宜,分别设置两条路线,一条是难走的近路,要从悬崖下爬上去。另一条是好走的远路,要从另一边绕上去。不过胜利的条件很简单,先爬上山顶夺下红旗的单位胜出。

当导调员下达“开始”口令后,所有特战队员奋力发起冲锋,而张遥却反向而行。

“军人就该为荣誉而战。”张遥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如是说,红旗的位置就在悬崖顶上,从另一条路线上去要多绕一座山,于是他毫不犹豫选择第一条路线。

兵贵神速,说干就干。张遥顺着悬崖峭壁,抓着荆棘,扣着岩石,手脚灵活地一路向上攀爬,手上脸上被树刺划出一道道血痕。离终点还有3米左右,他的双腿像灌了铅似的沉重,吃力地抬起头向上望去。

“加油,就差一点儿!”钻心的疼痛不由得让双腿立马收到腰际,张遥左脚用力一踩右脚,眼看终点将近,他猛然发力,第一个夺下红旗。

从山上下来后,张遥的双手血流不止,脸上也有很多划痕。但他开心地笑着,好像一点儿也不觉得痛。“回头看看来时的路,那些树刺和岩石没有让我退缩。”张遥坦言,此时此刻,他才真正理解到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的壮举,就是我们现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源泉!

我是一个兵,刻苦训练是本领

张遥的拼劲,不光体现在训练场上对自己的狠,他研究训练时的琢磨劲,也常常拼到“走火入魔”的程度。

“高强度体能训练后,立即展开弓弩射击,要求必须在30秒内完成上箭、拉弦和击发。”聊起自己最擅长的课目,张遥一下打开了话匣子:“此时,特战队员已经处于体能极限,无论是手抖还是动作缓慢,都会导致无法按时击发。”

讲起当时刻苦钻研训练技巧的体会,张遥的记忆里也浸满了汗水。一无参考,二无借鉴,他全靠一股拼劲往前摸索。跑障碍、爬大绳、翻轮胎、拖弹药箱、手榴弹投掷、楼房攀登下滑……完成这些训练后,张遥每天都在低迷意识和极度疲惫情况下反复进行弓弩训练。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对他来说已是家常便饭。

QQ图片20190602171545.jpg

作战靴磨烂了三四双后,张遥发现,一步步完成弓弩上箭、开保险、击发,会拖慢整体速度,如果将动作流程优化,同时完成取弓、上弦、开保险,再一口气上箭、瞄准、击发,就会节约很多时间。弓弩上箭的方式也可以优化,将弓弩放在地上,将箭卡上去后提弓拉弦,要比正常上箭方式快好几秒。

省出来的时间,就能让瞄准更加从容、更加精确。利用这种方法,最快18秒内就可完成射击。靠着张遥研究出的训练方法,如今,特战中队80%的特战队员都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弓弩发射,准确命中目标。

身上的伤疤,是他最爱的“军功章”

张遥不是天生的王者,但他骨子里流淌着永不服输的血液。

去年7月,接到总队反恐特战集训通知,张遥毅然第一个报名。中队长张坤皱起眉头:“你腰和腿上的伤还没好,不能去!”倔脾气的张遥“软磨硬泡”,反复地表达意愿,终于如愿以偿。他不仅顺利参赛,还临危受命,成为所有参赛队中唯一一名战士小队长。

临出征前的那天晚上,张遥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他担心自己不能胜任指挥员的身份……

但是张遥永不服输。没有自信,那就练到自己充满底气。

参加集训的那段时间,他白天顶着烈日,带着队员在训练场摸爬滚打;晚上就给自己开小灶,勤背理论要点、观看教学视频,熬过一个个不眠之夜。

重庆地形以山地为主,集训队每次武装越野,就是不停地上坡、下坡。战友都是累得出汗,而张遥是痛得咬牙。由于腰肌劳损和膝盖半月板受伤,他每次训练都要比战友承受更多痛苦,上坡时腰痛,下坡时腿痛,但每次跑步,他总冲锋在前。

夺第一,就得拼。

“下次别这么拼命了!”战友莫海峰给张遥递水时带着关心和责怪,而他淡然一笑:“没事儿,老伤习惯了。”其他特战队员纷纷被他这股训练劲头所感染,训练更加刻苦。那次特战集训,张遥荣获总队“全能特战尖兵”称号。

入伍6年,4次立功,3次受伤……细细数来,张遥身上的伤疤不下10余处。面对赞誉,他总是淡定地说,“和那些成绩和荣誉相比,我感觉,‘拼’出的伤疤才是我最光彩夺目的军功章。”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曲鸿瑞 景然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