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巴渝之雄,下引夔巫之胜——重庆垫江,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留下了数以百计的关隘寨卡,地处明月山脉的峰门铺就是其中之一,像一个栉风沐雨的老人,诉说着历史沉浮和世事变迁。
峰门铺,位于垫江县与四川邻水县交界的明月山群峰之间,是古蜀道的一段,也是古代忠州通往成都方向的官道驿站,扼守垫(江)邻(水)边界的关隘,它因两峰对峙,地处山口历来多风而得名。
峰门古道建于唐宋时期,现存宽近二米,长不足千米,它修建在陡峭险峻的明月山上,依山而筑,下临深谷,关口双峰雄峙,两侧绝壁通天,形成天然屏障。在古道石壁上,还较好的保存了从宋代至民国期间1000多年来的2处摩崖石刻群。这些古迹和石刻文字、图形内容,不仅为研究垫江县的政治、历史、军事、交通、宗教、石刻艺术和书法艺术提供了珍贵资料,同时也是千年古县的历史记载和明证。
摩崖石刻群中最早的一方石刻是北宋重和元年(1118年)刻的《潼川府路界》,距今已近900年的历史。《宗史》中记载,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真宗赵恒在巴蜀设置益州路、利州路、梓州路和夔州路。徽宗赵佶于重和元年(1118年)改梓州路为潼川府路。
中国民俗学会会员、垫江县诗词楹联学会会长梁欢说,《潼川府路界》碑距今已有将近1000年的历史,它是峰门铺现存摩崖石刻当中,保存下来最早的一块碑。北宋时期把天下分为四路,垫江县属于夔州府路,邻水、大竹方向属于潼川府路,这就是两个地方的一个路界。
除了《潼川府路界》摩崖石刻以外,还有南宋时期的《建炎三年碑记》和《庆元年修路记》,以及大明成化十四年《垫江创立峰门铺碑记》,清《康熙二十三年碑记》以及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刻的《为民除害》碑、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刻的《盗息民安》碑等。
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也曾路过垫江封门铺,并写下一首《垫江县》流传至今。诗曰“青泥没髁仆频惊,黄海平桥马不行。旧雨云招新雨至,高田水入下田鸣。百年心事终怀土,一日身谋且望晴。休入忠州争米市,暝鸦同宿垫江城。”《垫江县》一诗,正是范成大任四川制置使,途经垫江封门铺时望见垫江县城时,有感而吟。
中国民俗学会会员、垫江县诗词楹联学会会长梁欢表示,峰门铺的摩崖石刻是垫江县千年古县的历史印记,是老祖宗留给垫江的宝贵文化遗产。因为这是一条官道,也是以前从忠州到成都的主要线路,历代都有文人路经,留下不少文字记载。
据介绍,整个封门铺摩崖石刻群共有题刻20余方,展示了垫江县悠久的历史文化,与楠竹山风景区、牡丹源景区、邻水翡翠沟原始丛林邻近,自然、人文风光特色突出。
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记者 柏青青
原标题:垫江:寻访千年古道峰门铺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