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档案
重庆已初步建成“水、陆、空、铁、信”五位一体的国际性枢纽通道:
向东,长江黄金水道通江达海;
向西向北,中欧班列(重庆)已规模化常态运行,截至今年5月底,已累计开行超过3700班,市外货物占比达到60%以上;
向南,“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直达东盟,截至今年6月9日,累计开行1041列,重载率为90%,目的地覆盖全球6大洲中77个国家的183个港口,主要货品扩展至300余个品类;
空中,截至今年5月底,江北国际机场已累计开通国际航线84条,通航五大洲27个国家和地区的63个城市。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航线有55条,通航18个国家和地区的41个城市。
沙坪坝的团结村站,中欧班列(重庆)与“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的出发点就在这里。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李斌 摄
如果内陆开放要有一个看得见的标志,那就是铁路场站有越来越多的海运集装箱,从场站提箱到海船舱位配载,形成一条龙一站式服务。
这样的景象,在位于沙坪坝的团结村站已是常态。中欧班列(重庆)与“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的出发点就在这里。
在团结村站的生产调度室内,一天上百个电话响个不停,其中七成以上都与上述两趟班列有关。
这里也见证了两趟班列累计发车从每天一两班到现在稳定在每天四班,每月集装箱请求发送的重车从几十辆到上百辆,再到现在的上千辆。
联通陆海经济
两趟班列从天天班到每天两班
“把车号报上来,我看一下,请稍等……”6月14日,在团结村站生产调度室的监控画面前,货运调度员陈卓不停接着电话,并用对讲机调度现场货运情况。
从当天的调度需求来看,需要280辆车运载集装箱,中欧班列(重庆)和“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需求133辆,占接近一半。其中83辆车为中欧班列(重庆)的集装箱服务,到站阿拉山口的需求41辆、到站霍尔果斯的需求42辆;另外50辆车全部是为“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去往钦州港运载集装箱的。
陈卓说,从数量上看,当天出发的中欧班列(重庆)、“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各为2列,“这个数量近期也比较稳定,两趟班列已经从天天班,基本升至每天2班。”
从两趟班列去年一年的需求车辆数据来看,每月集装箱请求发送的重车数量稳定在了1000辆以上,最高的一个月超过了2000辆。
作为衔接“一带一路”的国际贸易大通道,中欧班列(重庆)和“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在重庆联通,形成高效联通陆海经济新的亚欧大陆桥。
开放故事不断
短短一个月国际盛会好戏连台
自今年5月以来,短短一个多月时间,2019中国云计算和物联网大会、上海合作组织地方领导人会晤、第二届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一带一路”陆海联动发展论坛等一系列大型国际性会议活动相继在重庆举行。
这些重要活动,一次又一次让世界目光聚焦重庆,搭起了重庆与世界开放合作的桥梁。这也是重庆拥抱开放,推进开放创新所产生的“引力”。
推进开放创新
建议从功能产业制度推进创新
中欧班列(重庆)和“陆海新通道”都是重庆推进开放创新的结果。在国家“万人计划”学者、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李敬教授看来,开放创新是重庆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的重要途径。
李敬说,推进开放创新,为重庆发挥“带动作用”奠定了重要基础。因此,重庆下一步要加强开放创新。大力推进开放功能创新,李敬给出了建议:
从全球经济发展的新趋势看,应当将重庆规划建成大陆经济与海洋经济的联接点;
从开放市场的角度,宜将重庆建成亚欧非一体化大市场的重要联接点;
从交通通道角度,需将重庆建成“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互联互通立体交通网络的联接点;
从产业发展角度,要将重庆建成内陆与沿海、东部与西部产业转移的重要联接点;
从发展战略角度,要将重庆建成区域战略与开放战略的重要联接点;
从媒介角度,要将重庆建成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重要联接点。
另外,李敬认为,当前重庆迫切需要进行开放产业创新,丰富开放产品,构建多层次的开放产业体系;还要大力推进开放制度创新,充分运用“1+2+7+7”的国家级开放平台体系,大力推进陆上贸易规则创新和内陆开放创新。比如,挖掘中国(重庆)自贸试验区和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的创新功能等。
虽地处内陆,但重庆已经站上了开放的前沿,吸引了世界的目光。重庆正在成为“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的生动实践。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陈翔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