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房里,从西藏昌都“打飞的”到重庆来的危重症患者次旺正在快速康复中。1500公里外的昌都市人民医院里,正在进行医疗援助的重医附一院重症医学科余应喜教授也每天关注着次旺——这个昌都牧民的重庆求医之旅,就是他促成的。
牧民身患重病当地无法手术 重庆医生提出“去重庆”
7月底,正在放牧的次旺突然感到胸背部撕裂样持续性疼痛,来到昌都市人民医院就诊,进行胸腹主CTA检查后,诊断医生考虑诊断为“胸腹主动脉夹层”。
次旺今年57岁,有8年高血压病史,但从未规律监测血压,也没有服用过降压药物,入院时已经是极高危血压。胸腹主动脉夹层是致死率极高的危急重症,患者体内就像有一个随时可能引爆的炸弹,而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法。
昌都市人民医院医疗条件有限,无法开展手术。正在大家为难时,余应喜教授与医疗援助队队长、重医附一院胸心外科副主任蒋迎九沟通后,又与重医附一院相关科室进行了沟通,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方案:“将患者从昌都转诊至在主动脉夹层诊治方面经验丰重医附一院血管外科。”
这是一个极为冒险的方案,昌都距离重庆约3000里,虽然乘飞机只需1个多小时,但次旺夹层病变范围广泛,在转运途中高血压随时可能再次撕裂血管,引起相应脏器受累、下肢缺血,甚至是血管破裂,导致大出血而死亡。然而这也是最有利于患者的方案,昌都地处偏远,无论患者转诊到哪里都面临同样的风险,而重医附一院有丰富的援藏经验,对付次旺的病也有很多先例。
机场到医院 医护全程监控防止意外
收到接应次旺到重庆治疗消息后,重医附一院第一时间做出了反应。由血管外科护士长刘丽萍与急诊医学科护士长周素梅共同协调患者转诊途径,开通急诊绿色通道,力求让次旺在飞机降落时,以最快的速度得到救治。
“机场急救中心离航班抵达的航站楼较远。患者、家属都是少数民族,语言不通,第一次来重庆的他们可能在航班抵达后无法顺利经急救通道到急救中心。若途中出现意外,那之前的努力都将白费。”7月28日上午,为严防意外,来机场接诊的重医附一院血管外科李凤贺副主任医师迅速赶到机场大厅,在航班到达后立即联系上患者家属。在机场工作人员的协助下,李凤贺顺利将患者安全送上急救车。
一路上,李凤贺一边关注患者病情变化,一边指示科室王垚柯医生配合急诊医学科,开通急诊绿色通道。次旺安全抵达重医附一院时,放射科与超声科已严阵以待。在急诊医学科的监护下,次旺以最快的速度完善了相关检查。
80分钟手术 挽救生命
“患者夹层病变累及范围广泛,存在多个破口,开放手术创伤极大,应首选微创腔内治疗,但患者主要夹层破口距离左锁骨下动脉短,支架覆盖可能影响锁骨下动脉、颈总动脉的血供,造成上肢、颅脑缺血等严重后果,是传统腔内治疗的禁区。”重医附一院血管外科主任赵渝教授介绍。
反复研究患者的CT结果,并精确测量患者病变结构后,赵渝主任及其团队发现一款定制的国产开窗支架对患者的病情十分适用。该支架已在血管外科使用多年,其特殊结构可使支架在隔绝病变的同时保证重要分支血管的通畅。
“这样可以避免‘开窗’‘烟囱’等多组支架的使用,降低手术时间和风险的同时为患者节约费用。”赵渝主任说道。7月29日上午,赵渝主任主刀,在李凤贺副主任医师、范高翔医师、彭煏涛护士,麻醉科梁宁医师的配合下,使用定制开窗支架成功隔绝了患者的夹层病变,保证了其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的血流通畅。手术非常成功,耗时仅80分钟。
术后,次旺转至重症医学外科ICU监护治疗,并于6小时后脱机拔管。目前,次旺病情平稳,已转至普通病房。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石亨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