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碎的镜子、废弃的瓶子……这些看似无用的垃圾,经过创意和设计,竟然也能“重生”成为艺术品。
8月3日下午,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T3航站楼出发大厅,由光集花道美学空间和“理想与生计”、重报数字传媒共同主办的“废弃与重生——城市垃圾装置艺术文化周”活动正式开幕,数十件以垃圾为创作素材的装置艺术作品展出后,吸引来过往旅客的围观。当下,“垃圾分类”正成为社会热点话题,这场展览正是以垃圾分类为线索来组织收集创作素材,传达一种环保理念,呼吁人们积极学习垃圾分类常识、参与到垃圾分类的行动中。
换个角度就能让垃圾“重生”
这些大开脑洞的“艺术品”都是用垃圾做成的
一周前,一篇《这群优雅的重庆女人,为何痴迷于捡垃圾》的文章迅速在朋友圈传播,引起了人们的好奇。而这些美女们捡来的垃圾,变身成为装置艺术品,出现在了这次活动的现场。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废弃与重生——城市垃圾装置艺术文化周”活动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主题为“归去来兮”的装置静态艺术展,另一个是主题为“生命的流动”的互动沙龙。
装置静态艺术展主题为“归去来兮”,现场的主题板便是用鹅卵石和废纸壳等垃圾素材做成的。除此以外,四个展览单元也是以垃圾分类为线索来设计的: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每个单元都以相关的垃圾来进行创作。
比如,在“有害垃圾”单元,就有用废弃的镜子碎片做成的展品,创作者将这些碎镜片一块一块拼接起来,做成了一个“飞翔”的造型,寓意深刻。
为了突出这次活动的主题,主办方用竹子、枯枝、落叶等元素“自创”了一个舞台,体现生命的流动。“生命本来就是一个流动的过程,曾经这些垃圾也是鲜活的生命,我们希望用花道艺术的手法,让人们去体会生命、感悟流动。”策展人、光集花道美学空间主理人徐珍告诉记者。
“垃圾”展览的背后
是两个女孩在重庆追求理想的故事
徐珍告诉记者,她在最初学习花道时,老师经常用废弃的花材让她来创作,最初这让她很不服气,直到有一次她用落叶做成的作品得到了老师的赞赏,才让她真正体悟到花道的精神。从此以后,她就特别喜欢用废弃的材料来进行创作,“让垃圾重生”的想法也在她心里埋下种子。
而让这粒种子“开花结果”的人,便是这次活动的另一位策展人刘晓娜。她曾经是重庆的一位媒体记者,因为喜欢书写重庆人追求理想的故事,在今年初创立了“理想与生计”公众号,用妙喜作为笔名,以追梦的重庆人作为写作对象,传播他们的故事。
上个月,在聊到“垃圾分类”的话题时,徐珍向刘晓娜诉说了“让垃圾重生”的想法,两人一拍即合,于是一起策划这场展览。另外,关于本次活动,两位策展人均表示,接下来还会长期举办,去往更多的地方,以更加多样的形式让垃圾“重生”,向人们传播环保理念。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李舒 实习生 尚倩玉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