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秘密的潜伏任务,一颗掉落身旁的燃烧弹,让铜梁籍普通战士邱少云直面生与死的抉择。他可以选择离开火源,也可以选择压灭火焰,但为了不暴露目标,为了整体的胜利,他选择了献出自己的生命,在烈火中化着一片云,化着一颗星。
邱少云烈士的英雄事迹
2009年9月,邱少云烈士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熊熊烈火中永生出一个伟大的名字:邱少云。
1926年,邱少云出生于重庆市铜梁区少云镇的一个农民家庭。少时的他命途多舛,9岁丧父、11岁丧母、13岁就开始了长工的生涯,受尽了地主豪绅的压迫和剥削。
1949年12月,邱少云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一员。不久,他便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作战。
在人民军队里,他感受到了家的温暖:班长帮他补衣,战友教他学文化,老百姓送来慰问品。感动的同时,邱少云也用行动付出真爱回报:缝棉袜送战友、行军为战友扛枪;山洪暴发,他跳进急流,抢回朝鲜老大爷的耕牛……此外,邱少云由于苦练军事本领,各项军事技能都是连队一流,被委任为一排三班战斗组组长。
1952年10月11日晚10时,邱少云所在连队接到任务,消灭盘踞在朝鲜中部山区平康和金化之间391高地的美李军队,把战线向南推进。这项任务需长时间的潜伏,绝不能暴露目标,邱少云和战友们以草裹身作为伪装等待着。
12日上午10时30分,美机飞来邱少云所在连队的开阔地盘旋侦察,并不时俯冲、扫射,投掷燃烧弹。干枯的野草燃成烈火包围了邱少云,火苗在他身上乱窜,痛彻肝肠。
就在离邱少云很近的地方有一个小水坑,这时只要他滚到小水坑里打几个滚,就能将身上的火扑灭,可他没那样做。他紧咬牙关,强忍剧痛,两只手使劲往地里挖,任凭烈火在身上烧,直至血肉之躯化为灰烬,只剩下胸前巴掌大一块棉衣。
下午5时30分,总攻打响了。我军战士怒吼着潮水般地冲上了391高地,仅仅23分钟,全歼守敌,鲜艳的红旗在391高地上飘扬。
“纪律重于生命”的邱少云精神传遍了全军、传回国内,产生了深远影响:他被追认为中共党员,追记了特等功,授予了“一级战斗英雄”称号。他的画像被印发全军,凝聚中国军魂。他的事迹被载入小学语文教材,影响着世代学子。
在邱少云烈士事迹的感召下,铜梁涌现出了全国道德模范陈淑梅、李其云,全国最美职工杨发英,中国好人吴定富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同时,来自铜梁各行各业的少云志愿者已达13万人。一代一代的铜梁人,用自己的言行铸起了一道不屈的脊梁精神,成为铜梁最美的风景。
铜梁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闫强:地有山梁、人有脊梁,我们要立足岗位职责,大力弘扬“靠得住、顶得起、过得硬、容得下”的脊梁精神,为推动铜梁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柏毅:铜梁的“双晒”作品,既晒出了脊梁和担当,又晒出了初心和使命,既贴近铜梁的历史和本真,又紧扣时代的主题和精神,让人感动激动,自豪感幸福感油然而生。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李明忠:很振奋,真切感受到铜梁对这次“双晒”的用心用情,可以说,是由风景讲到了风骨,由文化讲到了文脉,由自然生态讲到了精神状态,立意高,脉络清,特色鲜明,重点突出,我为铜梁这次“双晒”点赞。
上海善夷普济中医院创办人宗兵:我毕业于铜梁中学,邱少云烈士纪念馆就在我母校隔壁。作为邱少云烈士的家乡人,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发自内心的感到自豪。家乡的唐小平书记说的好,烈士风采犹在,英雄从未远去。铜梁人靠得住、顶得起、过得硬、容得下的脊梁精神,是咱们铜梁最美的风景。为家乡点赞!
邱少云烈士纪念馆馆长王成金:对铜梁厚重的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感到光荣而自豪,特别是少云精神在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接下来,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绝对忠诚,严守纪律,顾全大局,勇于担当”的少云精神,为铜梁的工业振兴、乡村振兴、城市提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铜梁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张凤鸣:“地有山梁,人有脊梁”,铜梁人在一粥一饭里获取了脊梁精神的滋养。我愿意用自己的脑力眼力脚力笔力,写下与父老乡亲的欢乐忧伤同心共振的文字,回报仁慈的乡土,点赞大美铜梁!
铜梁区肢残协会主席张龙达:我们残疾人也要用实际行动体现铜梁的脊梁精神,多做公益事情,多参加志愿活动,为社会传递正能量。
铜梁关溅小学校长赵明:美丽江畔,英雄故里,少云精神,世代传扬,我们正以“三面舞台,少云精神放光彩”为德育品牌,打造孩子们龙的脊梁,成就孩子们一生的梦想。我要为英雄的家乡、大美铜梁点赞!
少云志愿者张远攀:我是一名少云志愿者,多年来和小伙伴们,奔走在扶危济困的第一线。只要您需要帮助,我们少云志愿者将随时随地伸出温暖的双手。我要将家乡的这份正能量,继续传递下去!
上游新闻记者 陈军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