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桶水浇下去,积水两分钟就渗透到地下了。
在重庆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梅江河畔的滨江公园,一条条彩色步道穿梭,踩上去还有些弹性。一桶水浇下去,积水两分钟就渗透到地下了。
这种步道由硅石开采中的废矿演变而成,是秀山在重庆“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一项独创。秀山实施这一工程后,城中多个内涝点“观海”场景一去不复返。
7月30日,重庆市政协组织的“参政议政巴渝行”活动来到秀山,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带你一起来看看它的神奇之处。
硅石路面吸水更强,也更耐磨
据秀山县政协委员、秀山县住建委主任易晓明介绍,这种“硅石路面”是秀山与重庆大学合作,将开采中弃用堆积的硅石“变废为宝”,自主研发生产出全硅石无粘胶透水砖和透水沥青混凝土。
与传统采用石灰石为原料的石砖相比较,这种“硅石路面”吸水过滤更佳,且耐磨强度更高。
秀山滨江公园的“硅石步道”。
有净化功能的雨水花园。
据测算,如果使用这种硅石透水砖铺装5000万平方米地面,按年降水量600毫米计算,可蓄水3000万立方米,相当于一座中型水库的容积。
采访中,为演示“硅石路面”的渗水效果,易晓明提来两桶水浇到路面上,积水并未放肆地四处蔓延,而是逐渐往下渗透。大概2分钟左右,积水基本被“硅石路面”吸干。
“海绵”面积超秀山建成区三分之一
据介绍,由于梅江河在此地形成“U”形大转弯,让三面环水、地势平坦的秀山县城长期濒临内涝之患。同时,因为雨污合流及管网不齐,大量污水流入梅江河,饱受诟病成“霉江河”。
为此,秀山早在2015年12月就申报入列市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区。当地政协委员也多次提交了关于加强“海绵城市”建设内容的提案。
秀山“海绵城市”自2016年3月获批开建以来,由原初定试点面积6.4平方公里增加到8.4平方公里,超过秀山城市建成区体量的三分之一。
除了“硅石路面”的铺设,秀山还在相应地段修建硅砂净化蓄水池,并在绿化区域增设雨水花园、生物滞留带、下沉式绿地、植草沟渠、人工湿地等“海绵”设施,充分利用植被对雨水的吸纳、缓释和阻滞,使大范围雨水径流得到有效控制。
秀山城区试点地域通过一系列“海绵体”的精心筑就,目前年雨洪径流总量控制率已达76%,其中覆盖透水铺装区域的控制率达到81%。同时,以实施雨污分流为突破口,在畅排过多地表雨洪径流的同时,达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当地总体污染控制率也达到57%。
易晓明介绍,秀山县制定出台《全面推进我县“海绵城市”建设》等相关文件,明确提出今后所有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必须严格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相关要求实施。
截至目前,该县包括中医院、工业园区纵一路、两园大道、凤凰佳苑小区、滨江花园小区等新建工程项目已全部遵循“海绵城市”相关标准规划设计。即便不在规划改造试点区域内的平凯中学、物流园区中学等新建工程,也无一例外地根据“海绵城市”基本要求严格执行。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郭发祥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