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渝中微信公众号消息
穿过百年老巷
走上青石板铺就的小路
爬坡上坎 山水绕城
……
近年来
不少游客都会选择来渝中的老街巷
寻找重庆的味道
新都巷社区背靠鹅岭
面朝嘉陵江
不仅山水资源丰富
而且历史悠久
是重庆现存的特色老街区之一
也是渝中区着力打造的特色老社区
这条百年老巷被称为“重庆小巷博物馆”
据说还与重庆小面的起源有关
今天
小编就带你走进新都巷
为你揭秘老巷故事
因旅馆得名的街巷
新都巷步道的北入口位于牛角沱天江苑对面,处在山地的新都巷上下落差达50余米,整个社区就像独立在山坡上一个封闭的区域,仅北边和南边几个出入口,出行主要靠石梯步道。
爬坡上坎、重屋累居,市井巷陌,是这里的真实写照。社区里纵横交错的巷子形态各异,有不断抬升陡直的云梯巷,有蜿蜒曲折的一人巷,有风景独特的临崖巷,还有半边巷、屋中巷……整个社区就像一座山城巷子博物馆。
其它地方都叫社区里的巷子,新都巷可以说是巷子里的社区,各种巷子就像毛细血管互相通联,像小编这种不太熟悉的人走进来,感觉就像进了迷宫一样,而对于社区的居民来说,这些巷子却方便了大家的出行。
新都巷现有的民居大多建于上世纪90年代,不过新都巷却有近百年的历史。小编通过一些资料了解到,新都巷原为荒坡,上世纪30年代居民才逐渐增多,形成人口密集的居住区。
新都巷俯瞰嘉陵江,地处上清寺、两路口、李子坝三角地带交界处,成渝公路从附近经过,抗战时期,这里有多处达官贵人的居所。由于交通便利,人口往来众多,1940年,当时的警察局警长冯国治在此开设旅馆,取名新都旅馆,这个巷子从此以后就以新都巷为名。
新都旅馆曾经火了一阵子,直到80年代才被拆除,旅馆旧址为现在新都巷13号,如今,旧址上也建起了民居。
老巷与重庆小面起源有关
在新都巷北入口的云梯两侧有一组老照片,不仅有掏耳朵、拉板车等老重庆生活场景,还有和面、晒面等一组面粉手工作业场景。这组老照片,掩藏着新都巷和当时重庆城内第一家机制面粉厂,以及重庆小面的渊源。
“冯国治开旅馆取名新都,新都巷遂得名沿用至今。新兴于面粉产业;得名于陪都时期。自此,北方饮食普及山城,重庆小面风靡街巷,其源头在此矣……”这是国家一级文学编辑赖永勤为新都巷写的《新都巷赋》,介绍了在新都巷一带曾经繁荣的面粉产业。
1927年天津商人单松年在牛角沱山坡上(即今天新都巷)修建创办新丰面粉厂,为扩大生产,面粉厂集资募股。四川西充人鲜伯良入股3000元成为股东,兼任新丰面粉厂监察、协理。后来单松年经营不善,面临倒闭,身为股东的鲜伯良投资9万元接受转让,名为复兴面粉厂,自任总经理。
鲜伯良通过更新设备、改良工艺、扩大销路等措施,使其占据了重庆机制面粉一半以上的市场。后来鲜伯良面粉生意越做越大,先后收购了先农厂,创办了南充面粉厂,注册了“麦穗”牌商标,成为远近闻名的“面粉大王”。如今,你还可以在新都巷的文化墙上探寻这位面粉大王传奇一生。
这家面粉厂的旧址就在巷口对面,上个世纪90年代,面粉厂拆除,建起了天江苑。
面粉的批量生产也带动了“机制面”的批量生产,如今闻名的重庆小面应运而生,加上大量北方人涌入重庆,改变了市民早餐吃米饭的习惯,吃小面在重庆逐渐蔚然成风。在离面粉厂200米左右有个防空洞,有说法重庆最早的小面店就在这里,后来面粉厂周围小面店逐渐增多。
与轻轨“肩并肩”的步道
2018年,新都巷区域内的新都巷步道系统整治工程竣工。该步道系统由3条步道组成,成为新都巷社区居民出行的“主动脉”。步道打通堵点,互联互通在内形成步道系统,对外与桂花园三层马路步道相连。步道主出入口在牛角沱天江苑附近,另外两个出入口在重庆市血液中心和大田湾小学附近。
3条步道不仅提升了“颜值”,步道沿线还挖掘了这个百年老社区的文化内涵。整治后的步道使用灰色大理石透水砖,两边的围墙则是青砖,整个步道显得干净清爽,与周围建筑风格浑然一体。此外,步道周围还新添了凉亭、观景平台、健身器材、文化小景等。
3条步道中一条步道临崖而建,是3条步道中最长、风景最好的步道。走在步道上不仅可以俯瞰嘉陵江,还可以感受轻轨在身边疾驰而过。
步道上专门打造了休闲凉亭供游客拍照,轻轨最近处离步道仅数米。在步道最高的凉亭上,可以看见轻轨从李子坝楼体中缓缓驶来,成为打卡轻轨一景。
百年老巷
青砖灰瓦
绿树掩映
既可以与轻轨“肩并肩”
俯瞰嘉陵江景
还能完美避开人潮
新都巷就像闹市中的世外桃源
小伙伴们赶紧在秋高气爽的时节
来这里打卡吧~
原标题:打卡嘉陵江边的百年老巷 体验与轻轨“肩并肩” 参观重庆小面发源地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