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日报消息,
赤红的岩壁,险峻的地势
风景秀丽的四面山中
坐落着一座气势恢宏的文家寨
很少有人知道,60余年前在这片郁郁葱葱中发生的传奇故事,至今仍是很多影视作品的素材来源,那就是震动全国的西南剿匪重要一战——三打文家寨。而这一切,要从江津一个叫文海山的地主说起......
Part 1
峭壁筑绝寨
上世纪中叶,作为江津地区大地主的文海山为了贮藏粮食和家中贵重物品,专门秘密聘请了两个石匠,用了整整三年,生生在绝壁上凿出了这个地势奇险无比的洞寨。
文家寨石墙上,枪眼密布,主寨门由高约3米的巨石筑成。凹形洞寨凿在山腰间,一面临崖,正面进寨只有一条独路,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寨内地势平坦,历来是当地富绅储粮藏金之地。
文家寨有多险?即使经过重新修整正拓宽,还加装了护栏,现在走在这里的山道上,仍可以感到攀登的艰难,有的地方坡度几乎达到90度,如果不手脚并用,很难正常前进。
就连见证过寨子开辟的老人回忆时,都还是忍不住惊叹,完全想不到当初那两个石匠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怎么就有这么大的本事。
那这个险要之地是如何从一个地主的私库与那场轰轰烈烈的剿匪战争扯上关系的呢?又是哪一伙土匪盘踞于此呢?
Part 2
三打文家寨
1950年,川东地区土匪暴乱,被解放军歼灭殆尽,以蒋介石委任的“反共救国军西南游击司令部”司令何清云为首的一小股土匪在三合乡(今中山镇)花园头被解放军打败后,率领残部钻入四面山,强行霸占了他认为万无一失、易守难攻的文家寨。
何青云一伙仗着地势险要,隔三差五纠集在一起下山抢劫,扰民不断,惹得周边居民怨声载道。1950年5月,当何清云纠结其他土匪到双凤“会龙庄”抢粮,被解放军打败退回文家寨后,文家寨就成了剿匪的重要一站。
但是在这样一个绝壁上的土匪窝,完全可以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固若金汤来形容,这注定是一场艰难的战斗。
1950年,在国民党特务组织策划下,当时江津各处的土匪全面暴动。刘伯承、邓小平、贺龙等西南军区首长立即命令李德生和秦基伟所率部队,配合地方剿匪。
当时江津双凤的驻军便与四面山乡、飞龙和三合龙圹驻军联系协同作战,以优势兵力集中在“周家湾”对土匪进行围剿。
除了普通的武器之外,解放军还运来了多门大炮,架在了山对面的周家湾,对土匪进行威慑。1950年5月8日,攻打文家寨的战斗正式打响。
当天,104团团长张武才受命发起首轮进攻,因山寨地势险要,条石砌成的寨子坚固,首次进攻受到土匪夹击而失利。
半个多月后的5月24日,第二次进攻再次发动,敌人凭险要地势居高临下丢下数颗手榴弹,当场就牺牲三名解放军,受伤12人。
在包围山寨一天一晚后,增援部队到达,用迫击炮炸断寨内饮水的水笕,有一发炮弹从石孔射进寨内击毙了一名土匪,击伤多人,引起寨内恐慌。担心儿子的何云清母亲又赶到了寨门之外向儿子喊话,土匪被迫投降,俘虏53人,50支枪。最终,这场艰难的斗争最终才以土匪的完全覆灭而画上完美的句点。
三打文家寨就此成为了剿匪战争中的一段佳话,引来了艺术家们的极大兴趣。在四面山拍摄的电视剧《黎明绝杀》,故事的原型就来源于此。
Part 3
文家寨新貌
1993年,当年主持了这场艰难战斗的李德生将军以古稀高龄为文家寨提笔著字,以鲜血铸就的“文家寨”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从此牢牢地印在了每一个游览者的心灵深处,挥散不去。
如今,文家寨既是警醒游人的鸣钟,又是后人文艺创作的宝库,成为了四面山一处集自然风光、革命历史、洞寨奇景为一体的重要景点,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险峻异常的栈道,再现土匪溃败场景的雕塑,寨门、石墙上留存的弹印、枪眼,无不让人浮想起当年激战的情景,令人肃然起敬,感悟到和平安定来之不易,激励游人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山脚下游人如织,热闹非凡;山岗上清风徐徐,水波不惊。当年的硝烟早已散去,文家寨也早已恢复最初的宁静祥和,成为远近闻名的的游玩胜地,若是来江津,文家寨可是一个不可错过之地哦。
游玩小贴士
自驾路线:
重庆绕城高速—渝泸高速—四面山高速—四面山景区—文家寨
周边景点:
望乡台瀑布、飞龙庙、卧龙沟、珍珠滩、中山古镇、爱情天梯
当地美食:
烟熏豆腐、石板糍粑、乡村烘蛋、泉水豆花、珍珠湖飘香鱼、四面山老腊肉、杨梅酒
原标题:四面山悬崖峭壁之上的洞寨,竟是西南地区剿匪最后一站!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