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坡新闻消息,“我2011年来黄桷坪,曾经居住过街道旁一栋楼的6楼,正对长江……”10月9日,黄桷坪街道邮电支路社区“口述室”讲坛特邀九龙坡区作协主席、笔名“大窗”的罗雄华老师讲述黄桷坪的新旧龙门阵。
台下坐着50多位居民听得津津有味,说起精彩处,居民还参与其中,七嘴八舌讨论起来。
▲罗雄华老师向居民讲述黄桷坪的新旧龙门阵 邬姜摄
上个月,邮电支路社区这个“口述室”正式开张,社区通过定制“故事汇”的方式,收集、保护、挖掘历史文脉,进一步挖掘黄桷坪地区的人文底蕴。
江边有个鲜为人知的九龙寺
“我曾经住在铁路四村一栋楼,常常被火车尖利的喇叭声吓醒,坐起来半天才敢睡,住了半年哦。”罗雄华一上场就和居民们拉起家常,听众们咧着嘴,听得津津有味。
后来他坦言,怕开头冷场,摆了一段自己的经历,“实际上,大妈大伯们很热情,说到精彩处,还要鼓掌。”
以前的黄桷坪只有三家店——理发店、北方食店、小副食店,还有一个每天仅发两班车的小车站。现在逐渐演变成“一座寺庙、两根烟囱、三家餐馆、四处休闲、五大网红”。
罗雄华从传说、建设、变迁、发展、创新等各个方面,讲诉黄桷坪的美食、美景、文脉、业脉,展现黄桷坪经年来的生活变迁与日新月异的新时代下的文创发展。
▲资料图:九龙寺 杨孟摄
“‘一座寺庙’指的就是九龙寺。”罗雄华2011年来黄桷坪工作,原本也不知道这里有个寺庙,偶尔从一则消息上了解到“黄桷坪有寺庙,有僧人”。后来还知道,有住持,是个修为很深的高僧。
“关于九龙寺的照片非常少,只因它的位置实在太偏僻,隐藏得很深。”罗雄华现场展示了九龙寺的照片,“也正因为它偏僻难找,激发着好奇心旺盛的人前去寻找。”
照片显示,这座靠近江边的寺庙要沿着铁路边的小路,慢慢地细心搜寻,寺庙大门低调地被树丛遮掩着,罗雄华还讲起了寺庙伏牛报恩的传说。
居民们听得全神贯注,沉醉在故事中。
除了交通茶馆还有三个茶馆
▲九龙坡发电厂原址 唐鸿姿摄
电厂和铁路是黄桷坪历史上重要的支柱产业。“两根烟囱”就是重庆发电厂的两根大烟囱,曾经是九龙坡区黄桷坪片区的地标性建筑。“如今,烟囱不再冒烟,成为城市的符号,也成为文物,矗立在原地。”罗雄华讲述了发电厂的历史和铁路的历史,“现在,烟囱成为九龙半岛的艺术地标,成为工业遗迹和标志性‘艺术品’。”
罗雄华又分别讲述了“三家餐馆、四处休闲、五大网红”所在地。
三家餐馆都是隐藏在黄桷坪的小馆子,狭小的店面、脾气古怪的老板加上好吃到流泪的招牌菜,是重庆人忙碌生活的慰藉。
除了交通茶馆,黄桷坪还有三个休闲之地,都是茶馆,分别是后院、老巢、荒诞。涂鸦街、美院、如故、军哥书屋、喜玛拉雅书店是五个网红地。
▲10月3日,黄桷坪涂鸦街吸引众多游客拍照。陈林摄
▲美院 张蓉摄
▲如故
▲军哥书屋 周邦静摄
▲喜玛拉雅书店 周舸摄
“约三五好友,找个小馆谈天喝酒,就是重庆人最舒服的交友方式。只有在烂偏偏、破棚棚的地方,才能发现美食和生活的真谛,你们觉得,安逸不嘛。”
居民们仿佛恍然大悟,“原来我们黄桷坪有这么多好玩好耍的地方。”“以后,朋友亲戚来了,我也带他们去这些地方耍。”“亲戚朋友来了都是去其他区耍,现在晓得去哪里吃和耍了。”
“我晓得你们很忙,要回去买菜,带娃娃,煮饭,谢谢你们来听我摆的这堂龙门阵,”最后,罗雄华幽默祝大妈大伯们“买菜快乐”,幽默的语言把大家逗笑了,“罗老师下次好久来讲,我们还要来听。”
主城小餐馆50强 黄桷坪占三席
2011年,罗雄华来黄桷坪工作,从对黄桷坪一知半解,到走遍这里的山山水水,他说,“我热爱这个充满人情味和艺术生活气息的地方。”
接到这次邀请,得知要给居民们摆摆黄桷坪的龙门阵,罗雄华当时心里有点“打鼓”,“又要讲黄桷坪的文化,又要让大家听得懂,愿意坐下来听。”他坦言,思索了很久,构思了讲课的思路“数说黄桷坪”,用数字串联黄桷坪新旧龙门阵,为了让这次龙门阵接地气,他翻阅了史料,还查阅网络最新资讯,花了3小时做PPT。
他总结这次讲述的经验,“把新旧龙门阵结合,口语化,让居民们坐得下来,愿意听。”
最近,自媒体筛选出主城五十家小餐馆,黄桷坪占据三席,他特意把这个元素也加入讲说中,引起了居民的共鸣。居民们说,“罗老师说的这家馆子我晓得,我们长期在那里吃。”“朋友来了,正愁没地方聚餐,这些小馆子,我也要去试试。”
罗雄华是第二位走进口述室的嘉宾,第一位主讲人是黄桷坪街道文服中心的张亚军老师,他讲述了黄桷坪地区的家风。
口述室每个月第一周周三开张一次,邮电社区的工作人员欢迎有故事和爱听故事的人来坐坐。
记者:邬姜
原标题:一座寺庙 / 两根烟囱 / 三家餐馆 / 四处休闲 / 五大网红!黄桷坪“秘境”你晓得几个?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