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古鱼
巫山近些年陆续出土了人鱼纹条形砖、铜鱼钩、陶网坠、鱼骨等和鱼有关的文物,其中的汉代庖厨佣,被解读为正在制作“巫山烤鱼”。
东汉陶俑在制作“巫山烤鱼”
近日,巫山又多了一个4A景区,巫山博物馆。
2012年开馆的巫山博物馆,最近陈列出了一系列跟鱼有关的文物,向市民揭开了巫山最古老的鱼文化的神秘面纱。
“东汉庖厨俑”,为巫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记者看到,馆内的庖厨佣双手握鱼,膝间置短案,案中置大鱼一条,陶俑左手按鱼头,右手握鱼尾,正在对鱼进行加工。
据巫山博物馆副馆长丁丹介绍,这个东汉庖厨佣,是考古人员于2000年左右从巫山麦沱古墓群发掘出土的,陶俑高57.5cm,采用泥质灰陶分段烧造拼接而成。
陶俑形象逼真,富于活力,通过文物可以看 到汉代工匠在表现人物的神情、服饰及姿态等方面娴熟的雕塑技巧,是汉代巴蜀地区陶俑制品的杰出代表。更有意思的是,人俑双手握鱼伏案操作的形象,被解读为正在制作“巫山烤鱼”。
在巫山博物馆内,除镇馆之宝“制鱼庖厨俑”之外,出土的人鱼纹条形砖、铜鱼钩、陶网坠和大量鱼骨堆、鱼形骨制品等和鱼有关的文物,都反映出2000多年前巫山人便掌握了“巫山烤鱼”的一些烹饪制作技术。
文化扶贫 让文物“活”起来
巫山博物馆副馆长丁丹表示,文物专家还在进一步对巫山“制鱼庖厨俑”等文物价值进行研究。从历史发展来看,巫山烤鱼既是勤劳智慧、勇敢担当、坚韧不拔、乐观豁达的巫山人文化价值追求,又是新时代新生活的一种创造精神。
如果让东汉庖厨佣案桌上的古鱼能“说话”,充分证明2000多年“巫山烤鱼”已相当成熟,这无疑将使“巫山烤鱼”不仅有着餐桌佳肴的香味,还将散发出历史文化的香味。从而“巫山烤鱼”这一品牌长得很大,游得更远。
据了解,巫山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文物数量居库区之首。长江和大宁河的纵横交错,孕育了巫山美丽迷人的自然风光和色彩鲜明的地域文化,这里不仅是龙骨坡文化、大溪文化的发源地,还是巴文化、楚文化和巫文化的交汇点。204万年前的“巫山人”的发现,动摇了人类演化理论;5000多年前的大溪文化是长江流域新石器文化一颗璀璨的明珠。
丁丹介绍, 巫山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50000余件,珍贵文物1300余件。很多文物资源分布在贫困地区,巫山正在探索将文物精准扶贫与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相结合,带动当地居民就业增收。
据了解,在巫山一些乡镇,目前一些渔村、鱼店,已将“制鱼庖厨俑”作为店面标识,增加了产业发展底蕴和吸附力。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杨圣泉 张旭 何治国 摄影 杨新宇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