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洗,他还在车辆段守候,等着一列又一列完成了运输任务的列车“回家”,仔细、重复是他每天的主题,黑夜白昼不再有明显的更迭,作为单轨“外科医生”,为车辆段每一次出发和到达“把脉”,以备明日安全起航。他就是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大修公司研发工班长——黄德勇。
踏实苦干
从“门外汉”逆袭成技术骨干
今年47岁的黄德勇身材纤瘦,眼戴一副方形镜框,从他的目光里,透露出的不只是岁月的沉淀,还有对“维修”工作的执着。让人吃惊的是,这位重庆交通行业优秀技能人才、单轨行业技术带头人、轨道集团首席技师、全国技术能手竟然是文科出身。而从“门外汉”到技术骨干,黄德勇的经历也是一波三折。
1995年,刚刚大学毕业的黄德勇来到一家百货公司的家电卖场,当起了一名营业员,“虽然平常在卖场上班,但一有空我就会跑去售后维修部,跟着老师傅学习家电安装与维修。”黄德勇调侃道,“我以前是个熊孩子,很喜欢把屋头的闹钟、开关、录音机拆下来耍,耍完后再慢慢把它组装回去,久而久之,动手操作的能力还是有很大的提升。”得益于“老电工”父亲的言传身教,9岁时,黄德勇便能自己安装电灯了。
1997年,重钢招聘大量设备维修员,刚满25岁的黄德勇决定试一试,没想到轻轻松松就面试过关了。他告诉记者:“在重钢的10年,我学习了很多自动化控制方面的东西,这也为我后来进入轨道集团奠定了基础。”
2007年,黄德勇经过社招进入轨道集团,从此以后,他的人生便进入了新篇章。“当时重庆的单轨刚刚起步,所有设备都是国外进口的,我们都需要从零学起,如何让运维管理’国产化’,就成了我们需要攻克的难题。”黄德勇说。2007年末2008年初,中国南方遭遇大范围低温冰雪灾害,重庆也受到一定影响。“当时为了保证司机取暖,2号线列车司机室都配备了电加热器,而如何让国外的电加热器更加适应重庆的极端天气,只有进行适当改造才能解决。”经过45天的探索研究,黄德勇决定将发热方式从电阻式加热改为PTC加热,如此一来,不仅换热效率高,最重要的还是更加安全。
除此之外,黄德勇将解决问题时积累下来的单轨核心技术用于国产化攻关,把当初100%的依赖进口,转化为如今95%以上的国产率,使重庆具备自主设计、研发单轨控制系统的能力,更使重庆跨座式单轨技术逐渐迈入世界先进行列。
刻苦专研
同事眼中行走的“单轨活图纸”
记者走进黄德勇劳模创新工作室,映入眼帘的是满满一屋子的荣誉,“金牌工人”、“重庆市优秀技能人才”、“全国技术能手”……单是证书就有40来个。另一旁的办公桌上,专业书籍和笔记本堆起三尺之高,检修经验、电气原理、手绘图纸……十二年如一日,黄德勇把每个细节记录在案,以便随时拿出来巩固理解。
“在单位,同事们都叫我’活图纸’,因为只要他们在检修方面有任何不懂的问题,我都能马上回答出来,所以经常凌晨2点多钟,我都会接到应急电话,远程指挥。”黄德勇告诉记者,“哪些地方有故障、需要怎么解决、具体怎么操作……我脑海中会清晰地呈现出每个部位的图纸,图纸上的每个细节,几乎都是活灵活现的。”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黄德勇“数据库”般的记忆不是天生就有的,早在2007年进入轨道集团开始,他的笔记本便随时不离身。“平常别人在休息的时候,我就趴在车厢上看,哪根道有几根线,如何搭建才能保证正常运行……”黄德勇回忆,“那时很多单轨的技术都来自国外,我们需要不断研究,才会探索出更多,每次遇到不懂的原理,我就在笔记本上画,一个本子100多页,我每个月要画四五本,持续了两三年,我画了近200多册。”
随着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蓬勃发展,黄德勇工作室团队实现了2号线车辆单司机制控制模式的革新改造,将原头尾双人配合操作改造为一人驾驶操作,每年节约人力成本上千万元。
全心教学
创新成果填补国内单轨维修技术空白
在重庆轨道集团里,黄德勇首席大师工作室“名声在外”,工作室通过发现苗子、培育苗子、塑造成才三个环节,以“带班”或“一对四带精徒”的方式,培养了紧缺单轨维修技师12人,高级工60人。同时还带领工作室骨干培养了2个技师工班和一线检修技术人才1000余人,其中有4人荣获“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5人获劳模称号。
黄德勇培养人才之时,除了将自己的经历提供给大家学习之外,也在精神上给予鼓励。他常常用自己的“门外汉成为骨干技师”的故事,激励学生,告知他们:“无论在哪个岗位上,只要努力,都能脱颖而出。”
近年来,他累计开展技改及创新成果37项,攻克技术难题9项,达成成果转化14项,申报专利15项,完成编著2册、论文21篇、标准及教材27册,累计为集团节省资金5000多万元,填补了国内单轨维修技术的空白,为整个单轨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黄德勇将单轨列车的运维工作寄托在了智能领域。他告诉记者:“未来我们希望实现单轨列车在检修时,维修工人只需要把两边的裙板打开,让智能机器人’走一遍’,就能够发现是否存在问题,这样不仅节约了人力成本,还进一步提高了检修效率。
上游新闻记者 吴思倩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