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消息,据科创板日报报道,“罗辑思维”正筹备科创板IPO。
15日晚间,北京证监局官网更新了一则辅导报告,报告显示,北京思维造物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逻辑思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拟在科创板上市,辅导机构为中金公司,其中辅导前期准备已于2018年12月开始,至今年8月已结束,正式辅导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分别在今年9-10月、11-12月进行。
这是继“吴晓波频道”价值15亿的“卖身”计划泡汤之后,短期内传出的第二个知识付费企业冲击IPO事件。
事实上,自2017年以来,在知识付费领域,就先后有得到、喜马拉雅、蜻蜓FM主动或被动释放出寻求上市的信号,进入下半场的知识付费,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候,更接近上市的梦想。
四强鼎立 知识付费离上市有多远?
在知识付费领域,最先“被上市”的是得到所属的罗辑思维。
2017年7月18日,网传一份拟Pre-IPO轮融资文件曝光,该文件显示,罗辑思维拟融资9.6亿元,目前估值约70亿元。
网传的文件同时披露,自成立以来,罗辑思维营收以及利润数据如下:2015年、2016年以及2017年1季度,营收分别为1.59亿元、2.89亿元以及1.51亿元;公司净利分别为1860万元、4462万元以及3805万元,对应净利率分别为11.7%、15.5%、25.2%。
对此,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在朋友圈表示,对于上市还没有时间表。
早在2018年8月13日,自媒体“IPO早知道”消息称,喜马拉雅已完成40亿人民币新一轮融资签约,腾讯、高盛、泛大西洋资本参与投资,投前估值200亿人民币,投后估值240亿人民币。报道还指出,喜马拉雅已经完成VIE架构的搭建,本轮融资将于近期交割。同时,喜马拉雅已经启动港股上市准备工作,将于2019年下半年正式登陆港交所。
虽然该消息罗列了诸多细节,但喜马拉雅方面回应称均不属实。公开资料显示,喜马拉雅于2014年完成了A轮1150万美元和B轮5000万美元融资,并于2017年9月完成了D轮融资,作为国内知名音频分享平台,喜马拉雅备受资本追捧,不时传出被融资的消息。
不同于喜马拉雅与得到团体的直接否认,蜻蜓FM高管则承认正在筹备上市。
2017年9月,蜻蜓FM宣布完成10亿E轮融资,成为争夺知识付费第一股的热门候选。而在2018年6月份的一次媒体群访中,蜻蜓FM首席运营官肖轶对媒体表示,喜马拉雅和蜻蜓“都在筹备上市”,两家都是“上市前的准上市状态”,“我们确实还没有定好去哪上市,计划在未来2-3年上市。”
2018年8月8日,知乎在北京发布面向用户和内容创作者的海盐计划,在发布会最后,知乎创始人、CEO 周源通过视频正式宣布,知乎已完成 2.7 亿美元 E 轮融资。本轮融资后,知乎将加速全民知识内容平台的建设,加大在 AI 技术、内容生态、知识服务和商业化等多个维度的投入。
随着知乎E轮融资的完成,知识付费行业正式形成得到、喜马拉雅、蜻蜓FM、知乎四强鼎立的局面。
各有特色 知识付费第一股将诞生?
作为知识付费行业的开创者,得到在今年5月用户数正式超过2000万。PGC的内容生产模式,让得到获得了一大批深度用户,而随着在亲子、社科人文等领域的发力,得到距“新型通识大学”正越来越近。
知识付费领域的另一头部平台——喜马拉雅,则手握4.7亿的海量用户,走上了全品类的路。PGC+UGC+独家版权的内容生产模式,喜马拉雅已构建起一个音频生态圈。“内容付费+广告营销+智能硬件”的成熟盈利模式,更是让喜马拉雅多次受到资本的追捧。
而作为国内的第一家音频平台,蜻蜓FM走的则是头部路线,高晓松、蒋勋、张召忠、梁宏达等头部KOL,是蜻蜓FM的核心资产。频频在有声书、车联网两大领域的发力,蜻蜓FM正在建立更加稳固的商业壁垒。
刚刚完成E轮融资的知乎,则是从问答社区逐步成长为今日的知识付费巨头的。据知乎公布的资料,截至今年6月底,知乎的注册用户达到1.8亿,知乎付费用户有600万,日活跃用户超过100万。而为了打破变现方式过于依赖广告这一瓶颈,知乎先后推出了知乎Live、值乎、知乎读书会、知乎超级会员、视频专区等系列用户付费产品。在加速商业化的同时,知乎正构建更高质量的内容生态。
而随着知识付费进入到“下半场”,头部平台对行业第一股的争夺势必会更加激烈,率先上市所带来的融资优势、市场资源、品牌效应,无疑将进一步巩固头部平台的领先地位。 目前来看,得到所属的“逻辑思维”似乎正抢占了先机……
在雪球上,有投资者发问:讲单口相声也想上市?
新闻评论
罗振宇、吴晓波都错了,知识是免费的
经济学家汪丁丁说:一流的知识只能免费,这是因为它只吸引少数能够理解它的人。这些人是最可宝贵的,他们原本不应付费,他们投入的理解力和伴随着理解一流知识的艰辛,价值远远超过任何付费知识的市场价格。
的确,在百度等平台免费分享干货知识的大V们,有比做付费课程更为强烈的驱动力:为了争夺有限的注意力,大V们分享出的免费内容必须含金量足够,才能让路过的流量留存下来。
比如百度百科的全民编辑团队,希望贡献最优质权威的内容:无论是为了自己喜欢的爱豆,还是为了补全某个与自己所在专业相关的词条。这种知识贡献,同样是不遗余力的。
真正的知识还可以帮助你做出决策。这是知识付费比较欠缺的方面:它最被人诟病之处就在于很难看到实际效果。
相反,免费知识却常常具备交强的实操性——你可能因为某知识付费课程的营销话术而下单,但使用免费知识时却是主动搜索,目的性更强,寻求实操性解决方案的动机也越强。
真正的知识也有这样的作用:打破地域间的不平衡,使每个人都零成本获取同等知识。
只要付费,门槛就诞生了:一线城市花费99元甚至199元购买知识付费课程不算什么,但对于一些偏僻地区的学习者,这就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了。
而信息匮乏带来的认知落后,会间接加重贫困。
在百度等免费知识平台出现之前,我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多半来自书籍报刊,因此需要常常跑到图书馆。信息流动的速度很慢,检索也不够精准——有时你看完好几本书,也没能找到解答你疑问的细小知识点。
百度这样的知识平台实际上带来了知识的普惠,从此以后,贫苦者也可以利用免费知识改变命运,信息在各个地区平等地流动起来。这些社会价值是无法用数字衡量的。
其实,免费知识可以解决99%的问题,剩下1%的问题专业程度很高。知识付费的音频形式内容能让讲解深入浅出,但同时带来一个弊端,无法播出专业性太强的内容,因为听起来太枯燥。
所以,需要更为专业的那1%知识,也很难借助知识付费实现。
而这1%的知识,恐怕要通过订阅极为专业的学术期刊或从实践中总结提炼了。
不是因为知识付费来了,我们才开始大量摄取知识。
在互联网,我们与知识的距离,其实一直都很近。
上游新闻综合自新浪财经、AI财经社、36氪、新知观察等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