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讲红色故事 讲革命精神丨王良:屡建奇功传千古
10-25 05:53:47 来源:重庆日报

df5d40c8cf311b39140ee7473e805747.png

2019-10-25-003-245163-1.jpg

王良。(綦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重庆日报消息,1930年12月底,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朱德的指挥下,取得了第一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国民党军前线总指挥张辉瓒被红军俘虏。在这场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就是中国工农红军著名将领、红四军军长王良将军。

王良1905年出生于綦江永城镇,1926年夏考入黄埔军校,1932年3月升任红四军军长。1932年6月13日遭敌匪袭击,壮烈牺牲,年仅27岁。

两个连打退四个团

取得黄洋界保卫战胜利

“上井冈驰骋闽赣红四军骁将英勇善战,战黄洋克敌龙冈好干部王良屡建功绩。”綦江区永城镇王良故居门前,有这样一副对联。

“‘英勇善战,屡建功绩’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王良短暂一生的高度评价。”10月22日,市委党史研究室宣教处处长刘华说。

1927年7月,王良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加入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三团,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参与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8年4月下旬的井冈山会师后,王良担任了红四军十一师三十一团一营一连连长。不久,他就率部参加了黄洋界保卫战。8月下旬,毛泽东、朱德率主力红军下山,湘赣敌军以4个团的兵力乘虚进犯井冈山,妄图摧毁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此时,留守井冈山的红军只有两个连。

刘华介绍,为保卫井冈山、扼守黄洋界,王良发动军民在阵地前修筑了五道工事。8月30日8时许,敌人开始发起进攻。第一次进攻失败后,敌人又组织了两次冲锋,同样失败。下午,敌人再次发起进攻。

面对敌人的轮番进攻,一门迫击炮被紧急调来前沿阵地助战。随着炮声轰鸣,王良一声令下,红军阵地上吹响冲锋号,隐蔽在各个山头后面的赤卫队员和一连的指战员一起呐喊,顿时杀声震天。与此同时,猛烈的射击声和煤油筒里的鞭炮声也交织响了起来。敌人以为红军主力回来了,仓皇逃跑。

“红军以两个连的兵力,打退了四个团的敌人进攻,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刘华称,这一胜利,粉碎了湘、赣两省敌人对井冈山的第二次“会剿”,保卫了红色根据地。

毛泽东在率领红军大部队回师井冈山途中,听闻这一消息,欣然提笔写下《西江月·井冈山》,歌颂井冈山人民武装斗争的胜利。

因战功卓著

曾受到毛泽东嘉奖

1930年6月,红四军在长汀整编,成立红一军团,下辖三、四、十二军,王良升任红四军第一纵队司令员(1929年底已升任红四军第一纵队第一支队长)。不久,第一纵队改编为第十师,王良任师长。

1930年11月,蒋介石调集七个师约十万兵力,以鲁涤平为总司令,张辉瓒为前线总指挥,发动了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一次反革命“围剿”。王良坚决执行毛泽东提出的“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率红十师东渡赣江,退守革命根据地,待机歼敌。

12月30日,红十师作为参战主力部队,奉命攻击龙冈西北之敌。王良指挥所部迂回至敌人侧后方,配合兄弟部队发起猛攻,全歼国民党军第十八师师部和两个旅,俘敌9000余人,缴获各种枪支9000余支,取得了第一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

刘华介绍,俘虏中就有敌军前线总指挥张辉瓒。

毛泽东还为此写下《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高度赞扬英勇善战的红军指战员。为表彰王良和第十师的卓著功绩,毛泽东和朱德决定,把缴获的张辉瓒的怀表、钢笔嘉奖给王良。

王良接过战利品,激动地说:“我要带着它,到中国革命最后胜利。”后来,他带着怀表和钢笔参加第二次、第三次反“围剿”,走南闯北,驰骋沙场、屡建奇功。

牺牲时年仅27岁

怀表等战利品珍藏在军博

1932年3月,中央红军编制调整,王良升任红一军团第四军军长,罗瑞卿为政委。同年6月13日,红四军在东征福建后向赣南根据地回撤途中,到达福建武平县大禾圩。当地反动民团武装兰启观部凭借多年经营的土围子,顽固阻击红军前进。王良接到前锋部队受阻的报告后,心中十分焦急。

正当他和罗瑞卿等人商量歼敌计划时,突然从土围子里射出一排密集的子弹,打中了王良的头部。

牺牲前,这位骁勇善战的将军从口袋里掏出怀表和钢笔对罗瑞卿说:“这表和钢笔留给你,你替我把它带到胜利……”

1932年6月15日下午,毛泽东在江西会昌县永隆镇主持召开王良追悼会,称赞“王良是一个好干部”。

在追悼会上,罗瑞卿沉痛地说:“王良同志,我们一定要给你报仇!打倒反动派!”新中国成立后,罗瑞卿将王良的遗物上交党中央。记录着烈士光辉一生的怀表和钢笔,如今珍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新时代呼唤新业绩。”刘华表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应该从王良身上汲取精神力量,学习他“英勇善战,屡建功绩”的担当和气魄,知重负重、狠抓真干,展现新担当新作为,创造无愧于时代的新成就新业绩。

原标题:王良:屡建奇功传千古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