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上游记者在抗疫一线丨他瞒着90岁高龄母亲 递交“请战书”进了确诊病区
02-03 10:44:26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111_副本.jpg

“妈,我去出差了,你在家好好的哈。”

离开家前,吴平对母亲撒了一个谎。作为黔江中心医院的骨干医生之一,在得知黔江区将设立集中救治医院后,吴平就递交了“请战书”,之后就再也没回过家。

在医院,他主要负责确诊病区的救治工作,在他看来:看病不只是单纯的开药,要看到人心里去。所以,在病房,他不但是患者的医生,也成了他们的朋友。

看病就要看到人家心里面去

113_副本.jpg

“怎么啦,你不是想早点出院吗?不输液可不行哦。”

2月2日下午,吴平查完房后,来到患者张芬(化名)的病房和她聊天。因为护士告诉他,张芬早上起来后情绪就不好,不太配合治疗,不输液,也不喝药。

“吴医生,我到底好久才能出院?”看到吴平后,张芬的情绪明显好转。

吴平告诉她,好好吃饭,配合治疗,很快就能出院。

“乐观点,有什么事情给我发微信,我随时都在。”离开病房前,吴平再次叮嘱。走出病房后,他告诉护士,要特别留心张芬的情况,有任何事情随时叫他。

112_副本.jpg

今年56岁的吴平是黔江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集中救治病区副主任,主要负责确诊病区的工作,张芬是他收治的第一个确诊患者。从1月26日入院开始,张芬的情绪起伏就比较大。所以,除了日常的治疗,吴平特别关注她的精神状态,主动找她聊天,还互加了微信,几天下来,张芬也很信服他。

“有了微信,就算我不在病房,她也能随时找得我。”吴平说,他从医33年了,深知当人患病后,心理比较脆弱,承受能力也差,这时候,他们需要开导,需要打气,增加信心。张芬情绪起伏时,他会想办法开解,解决烦恼。有时,还会给她发一些搞笑的视频,让她保持愉悦的心情,这样有助于病情的恢复。

“看病就要看到人心里去,不能只是单纯地开药,我们要知道患者心里在想什么,他们的需求是什么。”吴平说,他本身就是一个乐天派,看事情积极乐观,也愿意和患者聊天,成为他们的朋友,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愿意一起去帮助解决。

他提出报表中增加4个指标 让患者病情更精准

114_副本.jpg

脱下防护服、靴子、取下手套、洗手……

吴平查完房,脱下厚厚的防护服后,回到4楼办公室,来不及休息,就开始整理当天的日报表。

所有病人每天的症状、体征、各种指标都要一一记录,每个人有20多组指标。

“专家组每天都要根据这个报表分析病人的情况,丝毫不能有偏差。”吴平说,

为了更好的跟踪患者的病情,他还向专家组建议,增加营养、微生物菌群的调节、康复训练等4项指标。专家讨论后,采纳了他的意见。

“我在营养科、老年科、内分泌科等科室都呆过,算是我的强项,根据这么多年的临床经验,我知道这些指标对患者的病情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吴平说。

进入病区后,他主要负责确诊区的整体工作,首先是排班,一个班组4名医生和7名护士, 24小时轮班,保证患者随着都能得到照护。每天早上9点,先和当班的医生护士开会,布置当天的工作安排,然后查房、做报表、联系专家,解决各种突发事件。

从1月30日进入病区后,他每天基本上都是12点多才睡觉。“每天要忙的事情太多了,病房里面还有病人,哪里顾得上休息。”吴平说。

他告诉90岁高龄的母亲 自己出差了

116_副本.jpg

“爸爸,奶奶又在问,你好久回来?我要不要告诉她。”吃完晚饭,有一点空闲时间,吴平从抽屉里拿起手机,看到了儿子早上发来的微信。

“母亲90岁了,老人家身体不好,就没把进病区工作的事情告诉她。”吴平轻描淡写地说,母亲之前股骨骨折,做了股骨置换术,需要24小时护理。加上妻子去年患了宫颈癌,刚刚做完手术在家休养。儿子17岁在读高二,自己工作又忙,只好请了个人照顾,帮忙煮饭打扫。

“吴医生可是我们医院出了名的大孝子,我们都知道。”护士长王志娟说,因为要照顾母亲,他很少参加聚餐,去年他母亲在医院住院一个月,吴平忙前忙后,买药、喂药、喂饭,一直守在医院陪床。

“不管多晚下班,我每天回去都要陪母亲说说话,给她翻身、喂药、换药。”吴平说,母亲年纪大了,怕她担心,这次来病区的事情就一直瞒着,只告诉她自己出差了。

我是党员 我宣过誓 他带头递交“请战书”

115_副本.jpg

“爸爸,我们有口罩了,你们医院的来慰问,送了我们口罩,你不用担心了。”儿子又发来一条信息。吴平告诉记者,前几天,儿子就说家里口罩用完了。

“当时我只能叫他们尽量不出门。”吴平说,虽然医院有口罩,但那些都是给一线人员的,现在医用物资这么紧缺,作为老党员,他绝对不能开这个口子。

疫情发生后,黔江中心医院开了好几个紧急会议。“当时医院考虑到他的情况,怕他有顾虑。没想到第二天他的’请战书’就来了。”黔江中心医院党委书记程举光说。

“我是党员,我宣过誓的,现在必须上。”

在吴平的带动下,科室5个党员和其余人都写了请战书。 “正是有了他们的无私付出,集中救治医院才能这样快速的展开工作。”医院院长刘忠和说。

“儿子,帮我好好照顾奶奶,我去忙了。”晚上7:30,吴平给儿子发了当天最后一条信息。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黎静 刘波 实习生 柳砚秋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