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消息,2月10日早上9点16分,重庆两江新区民心佳园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杨梅的手机突然一震,微信提示有一条未读消息,点开手机,竟是来自11岁的儿子发来的一个红包。杨梅悄悄地领了红包,又投入到了工作。中午12点,儿子发来一句“埋怨”的话,“妈妈你领了红包都不说一声。”
杨梅笑了笑,欲言又止,其实,她又何曾不想跟儿子道声谢谢,好好说上几句话,只是她实在太忙了。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杨梅把全部精力用在了社区防控上。每天早上7点到单位后,她就要对重点人员进行逐一核查,然后挨家入户进行测体温、健康状况检测等事宜,工作到凌晨两三点成了常态,“社区4万多人,我放松了,居民心里就紧了,我一个人累点没啥。”
金山街道供图
防护物资紧缺 她穿塑料雨衣上门入户
1月30日凌晨2点,刚睡下不久的杨梅突然接到了社区保安的电话,一名市外人员返渝到了小区门口,需要进行健康状况检测。
不敢怠慢,杨梅从被窝里爬起来就匆匆出了门。到小区门口后,她和值班同事对这位居民进行了全面检测,让人欣慰的是,这名市外返渝人员的身体状况一切正常。所有流程走完,已经是凌晨3点半。
类似的情况,在这段时间已经发生了很多次。
工作量大、任务重、24小时轮轴转,杨梅对这些都不在乎,在她心里,同事们的健康防护始终是她的担忧。
疫情初期,各项防控物资紧缺,杨梅和同事的防护工具十分有限,虽然有着严格操作流程,也经过了专业培训,但是因为上门入户要接触重点人群,最开始排查阶段,除了口罩,杨梅和同事都是穿着一次性塑料雨衣、戴着一般手套,心里难免有些顾虑。杨梅为大家打气,“组织上给予我们的防护物资很快就会到了,困难是暂时的,我们有专业知识也经过培训,要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可以做好这项工作。”
截止到2月13日,杨梅和6名同事每天要对1000多人进行检测,平均每人都承担着100多户的入户量。
“我们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在老百姓最需要我们的时候,再危险也得顶上去。”杨梅说。
她把唯一的医疗防护服让给了年轻同事
疫情期间的一个傍晚,民心佳园前期排查出来的两名密切接触者,需要被送往医院进行医学观察,杨梅和同事杨燕槐则负责将这两人送到两江新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
临出办公室门前,杨梅拿出了整个卫生服务站里唯一的一套一次性医疗防护服。
“小杨,这次任务比较危险,你赶紧把它穿上,口罩换个新的。”
“站长,这个防护服你穿,你接触的人比我多。”
“别废话,你赶紧穿上我们立刻出发。”
杨梅和杨燕槐因为谁穿这件防护服发生了分歧。拗不过杨梅,杨燕槐最终穿上了它,杨梅仍穿的是一次性塑料雨衣。
金山街道供图
将两名密切接触者送到观察点安顿好后,已经是深夜11点半,也正是同一时刻,在家休息的卫生站工作人员王应华接到了杨梅的电话,杨梅叮嘱前些天因为过度劳累导致身体不适的王应华要注意多休息,第二天可选择在家静养。
“站长,你才执行完一项艰巨的任务,这么晚还没喘口气就来关心我,无论怎样我也要跟同事们一起守护好社区。”王应华回答道。
前不久,从医学观察点传来好消息,这两名密切接触者经过严格检测,在医学观察期满后身体状况一切正常,解除了医学观察。
“很高兴,当然也更感觉我们重任在肩,一定要守住民心佳园零感染病例的现状。”杨梅悬着的心总算落了地。
“无可挑剔,有她在,我们就放心。”在民心佳园社区党委书记马琴看来,疫情面前,不善言辞的杨梅,总是用实际行动扮演着一个团队“领头羊”的角色,和团队一起,为4万多居民构筑起了一道健康屏障。
家人给了她战胜疫情的力量
每天早出晚归,更多时候晚上忙完就干脆住在了卫生服务站,少有时间和家人见面,采访时,言及爱人和儿子,杨梅百感交集。
一方面,四万多人的社区离不开她;另一方面,六年级的儿子即将升入初中,同样需要她的关心。这道选择题,杨梅选择了前者。
“我爱人最近这段时间给了我很大支持,不仅全力支持我工作,还负责了孩子的所有学习生活。”杨梅说,爱人的理解让她能更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免去了很多后顾之忧。
就在采访间隙,杨梅的爱人打来了电话。
“你要注意防护哟,晚上多吃点,自己的身体一定不能垮。”
“要得!现在防护物资逐渐到位,上级部门和社会爱心组织也给了我们很多帮助和支持,你放心,你和娃儿早点休息,我下了班就回来,这段时间辛苦你了。”
挂掉电话,杨梅的脸上盈满了笑容。她说,家人的鼓励和理解,于她而言就是战胜疫情的最强大的力量。
杨梅告诉记者,等到疫情结束,她还有个心愿要去实现,“我现在还是个入党积极分子,疫情完了我第一时间要向组织申请,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华龙网首席记者 佘振芳
原标题:转运密切接触者 她把唯一的医疗防护服给了同事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