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七日,重庆三峡中心医院百安分院,专家正在讨论患者病情。
■2月16日傍晚6点
患者病情恶化有生命危险,专家们商定尽快上ECMO(俗称“人工肺”),并从重医附二院抽调一台ECMO和技师团队
■16日晚上9点
西南医院专家接到赶往万州安装ECMO紧急任务
■16日晚上11点
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随时有死亡的风险
■17日凌晨0点30分
经6位专家边会诊边抢救,患者病情得以相对稳定了下来
■17日凌晨1点30分
安装ECMO的专家赶到三峡中心医院,20多名抢救医护人员到位
■17日凌晨3点
手术成功,ECMO终于转起来
■17日早上6点
患者病情明显改善
重庆日报消息,氧饱和度70%、心率186次/分,双肺几乎全白……
2月16日傍晚6点,重庆三峡中心医院(下称三峡中心医院)重型危重型病区,新冠肺炎危重患者李明(化名)病情恶化,随时有可能死亡!
“上ECMO(体外膜肺氧合,俗称‘人工肺’)!”傍晚6点,市区两级专家会诊后拍板。
一场持续12小时的生死争夺战就此打响——
16日傍晚6点
病情危急,商定对患者施用“人工肺”
李明56岁,1月20日从武汉返回重庆,1月30日因发烧、咳嗽转入三峡中心医院。2月14日凌晨7点,李明病情加重,出现了严重的呼吸窘迫,需要靠呼吸机辅助呼吸,并实施插管治疗。
“氧饱和度70%、心率186次/分,血气二氧化碳分压为150毫米汞柱、血气pH值6.95……”16日上午10点,重庆市新冠肺炎市级医疗救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万州片区专家组组长、重医附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郭述良在小组查房时,发现李明各项指标出现异常。
他告诉记者,正常人氧饱和度一般在95%以上、心率60-90次/分、血气二氧化碳分压为40毫米汞柱;血气pH值7.4,低于7.2死亡风险明显增加,低于7.0随时都有死亡风险,“李明的血压靠使用去甲肾上腺素在维持,情况非常危险!”
医生立即对李明实施了肺复张、调整呼吸参数、供给100%纯氧等措施,使其氧饱和度回升到86%。
在随后的小组讨论会上,郭述良提出必须提前准备ECMO。
然而,三峡中心医院没有ECMO,甚至在渝东北地区尚未开展此项技术,更没有操作人员。而且,全市的ECMO总共也不超过10台。
傍晚6点,李明病情再次恶化,经郭述良建议,专家们商定尽快给李明上ECMO。
经协调,重医附二院一台ECMO和技师团队随即从主城出发。
16日晚上9点
紧急调动,20余位医护人员齐参战
重医附二院的ECMO很快运抵万州,但附二院安装ECMO的专家实在抽调不出来。
怎么办?市级专家组成员熊建琼决定,向市卫生健康委求助!
“请立即前往万州。”吴蔚是西南医院胸外科副主任。16日晚上9点,他突然接到命令,到三峡中心医院安装ECMO。“时间就是生命!早一分钟到就多一分希望。”吴蔚随即与同事、副教授张世新汇合,直奔万州。
ATC检测抗凝仪器、CRRT持续性床旁血液净化系统……在万州,三峡中心医院的医生护士在专家的指导下,正抓紧准备安装ECMO需要的医疗器械和急救药物等。只待吴蔚、张世新一到,就立即开展ECMO操作。
晚上11点,病人情况进一步恶化!
患者在呼吸机纯氧情况下,氧饱和度掉到70%,血气里的二氧化碳升高到150毫米汞柱,血气pH值降至6.95,“非常严重,病人随时有死亡的风险。”
郭述良立即给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周林汇报。周林提出紧急召开专家组会议,尽全力抢救患者。郭述良、熊建琼、崔勇、刘成军、唐中建、王玉波等6位专家再次会诊。
专家们一边讨论病情、一边实施抢救,一直持续到17日凌晨0点30分。随着优化呼吸机参数、调控患者血气pH值等急救措施的实施,李明血气里的二氧化碳降到120毫米汞柱,pH值恢复到7.18,氧饱和度升高到84-86%,病情相对稳定了下来,为上ECMO争取了时间、创造了机会。
“垫江、梁平、万州高速路口……”这个不眠之夜,在场的人都随着李明的心跳和两位专家前行的站点紧张着,他们的脑海里不断重复着两个词,“坚持住!更快点!”
17日凌晨1点30分,吴蔚、张世新赶到三峡中心医院。等候的感控专家和医护人员一边帮助他们穿防护服,一边讨论病情。
这个清冷的凌晨,为了抢救一位危重患者,医疗救治专家、ECMO专家和技师、三峡中心医院医护人员等20余人,终于全部集结到位。
17日凌晨3点
生死争夺,决战时刻在凌晨打响
凌晨3点,万籁俱寂的时刻。
李明所在的病房里,却灯火通明。
消毒铺单,用超声确定穿刺血管,右下股静脉和左颈内静脉血管穿刺……随后,吴蔚和张世新将一根食指粗的管子放到患者心脏入口,紧接着超声确定管道位置……ECMO终于转起来了!
“瞬间氧饱和度就升起来了,病人生命体征也稳定了。”张世新马上下调呼吸机参数,让患者的病肺休息,“关键操作花了40分钟。”
吴蔚介绍,整个操作最核心的就是管子插入血管。如果穿错了地方会引起大出血,极易导致病人死亡。因为是三级防护,防护服和面具都很重,戴着的眼镜很快就模糊了,操作起来不方便,也就更慢。
早上6点多,郭述良拿到李明的最新指标数据,氧饱和度升高到92%,病情明显改善。他说,ECMO只是为生命的延续提供了一个机会,患者要真正站起来,大家还要继续努力。
此时,太阳正冉冉升起。而吴蔚、张世新等人,刚刚睡下。
“又是一个不眠之夜!”一位危重病人,20余位医护人员12小时生死争夺。郭述良称,这就是打仗,必须争分夺秒,“如果我们一睡下,病人就可能永远睡过去了。”
原标题:生死12小时——重庆20余位医护人员抢救一位危重患者的故事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