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如何适应线上学习?教师如何优化线上教学?……3月10日,在重庆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针对诸多居家学习的诸多问题,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万礼修进行了回答。
看学校
万礼修说,要适应线上学习,必须解决好对大规模、成建制进行线上教学的态度问题。如果要用一个关键词来表达的话,那就是:看学校——看学校能不能与时俱进抓创新。
大规模、成建制开展线上教学对于师生和家长来说都是新生事物,加之开始阶段软件硬件的不完备,让师生和家长产生了焦虑等问题。
“现在,许多问题正在逐步解决。我们要看到线上教学是疫情防控特殊时期的一种临时性安排,为学生停课期间的居家学习提供了便利。”万礼修说,“更要看到它是一种创新教育实践、是未来学习的一种新形态,在育人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
万礼修认为,因此,一方面同学们和家长们要调适心态,克服焦虑、烦躁、甚至抵触情绪,以积极态度去实践这种新的学习形态、学习方式。另一方面,学校也要在实践中遵循线上教学的规律,与时俱进地创新教育实践的方式方法,不断优化线上教学。我们教科院也在这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
看学生
如何才能提高线上学习质量?
万礼修认为,必须解决好学习观和学生自我管理问题。如果要用一个关键词来表达的话,那就是:看学生。
万礼修介绍,目前重庆市中小学线上教学的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在线直播。包括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自己的科任老师或年级的老师上直播课;以区县为单位,安排区域内教师上直播课;二是网络点播。包括网络和电视上提供录制课程点播;三是拓展资源。学生通过看资源自主学习。无论哪种形式,其教学基本流程都是“资源+任务+反馈”,都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律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万礼修表示,同学们必须切实履行好自己在学习全过程中的主体责任。要明确学习目标,根据学校总体安排,结合自身学习特点,制定周密完善的学习计划。统筹好老师线上教学与自己个人的学习时间,统筹好线上学习与休息间隔时间,统筹好学习、运动、娱乐、休息、家务劳动时间。
“特别是课前、课中、课后的全过程、全环节都要做到流程规范、学习行为规范。”万礼修说,具体来说,就是课前认真预习,按照每天的课程安排表,提早做好上课准备,每堂课前最好有3-5分钟的候课状态;上课时,重点对照课前疑问,积极思考,积极回答问题,做好课堂笔记;课后认真完成作业,通过及时和老师、同学进行线上交流,反复观看教学课件、微课、视频等方式,解决学习疑问,做到问题不过夜;进行阶段性线上学习总结,及时整理归类、查缺补漏,利用思维导图等工具形成结构性知识。
看衔接
如何处理线上学习和家庭生活的关系?
万礼修认为,必须解决好学生线上学习与线下家庭生活的全面衔接。
万礼修认为,首先营造家庭环境。从物理环境来说,最好给自己创造一个无干扰的专属空间。保持学习环境的安静整洁、通风透气和适宜的光线、温度;整理好学习相关资料、工具。从人文环境来说,可以在房间内张贴一些跟学习有关的、自己喜欢的暗示性语言,自我激励、自我监督。线上教学期间,特别需要家校协同、家校共育。家长要尽可能抽更多的时间陪伴学生,一方面积极配合学校,加强对孩子作息时间、学习状态、作业完成的监督,另一方面改善亲子关系,保持和孩子的有效沟通。
其次是确保身体健康。要保证课间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学习之余坚持做眼保健操,保护视力;也可通过闭目养神或站在门窗边,眺望远方等方式,来缓解因使用电子产品带来的眼睛疲劳。要坚持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建议每天至少坚持开展1小时以上的居家健身活动,形成规律,均匀分配锻炼时间,上午、下午和晚上都有室内运动。可以和家人一起锻炼,在不违背疫情防控规定前提下进行适度户外锻炼。还可以参加一定家务劳动,开展一些家庭娱乐活动。
最后是保持心理健康。由于疫情防控需要,长期居家难免出现焦虑、无聊、恐慌和烦躁等负面情绪。一方面,同学们不必过于敏感和紧张,可以学会一些简单的调节方法,如“深呼吸放松法”“肌肉放松法”,以及通过与老师、同学、亲人充分沟通交流、倾诉烦恼等方式维护情绪稳定。出现焦虑、恐惧等难以克服的情绪问题时,也可以向学校心理老师、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寻求帮助。要认识到家庭是栖息的港湾,不要因疫情防控的焦虑、学习的焦虑,与父母产生冲突。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李析力 张瀚祥 摄影报道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