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位于江津区油溪镇段江面,为长江鱼类产卵建设的人工鱼巢
华龙网消息,珍稀特有鱼类的增殖放流和人工鱼巢、鱼礁建设是修复长江(重庆段)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截止今年3月,重庆市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在江津区、永川区的杨家沱、鼎锅浩、丁家沱、二梁子等9个鱼类产卵场已建设人工鱼巢638个单元(6.37万平方米)。据初步测算,可增殖鱼苗近4000万尾。
△长江重庆江津段护渔志愿队队长刘鸿在人工鱼巢边巡查
4月1日,记者在江津区鼎锅浩水域看到,一排排编织整齐的人工鱼巢漂浮在江边水面上,鱼巢下方的水草中,刚刚孵化的小鱼呈米粒大小,在水中游弋。阳光映照下,不时有鱼儿跃出水面。
长江重庆江津段鸿鹄护渔志愿队队长刘鸿告诉记者,每年3月—6月禁渔期间,也正是鱼类产卵期。通常情况下,鱼儿会将卵产在江边岩壁的青苔上,但因其附着力不强,被水流冲散后会大大影响成活率,人工鱼巢恰好解决了这一难题。
△长江重庆江津段,一位护渔志愿队队员在观察人工鱼巢杂草根系的生长情况
“我们将水游草捆扎成束,一束束用竹框架固定起来,再将一个个这样的竹框架投入江中,用竹竿连接成网格,人工鱼巢就建成了。”刘鸿称,人工鱼巢起到了水草的作用,粘附性强,鱼儿在此产卵成活率高,还能避免其他天敌的袭扰。同时人工鱼巢靠近岸边,远离主航道,既利于鱼卵孵化,也不会影响正常航运。
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云一直专注于人工鱼巢方面的研究,据他初步测算,每平方米人工鱼巢可产鱼卵1万粒,本次人工鱼巢建设可产鱼卵共计6.37亿粒,按照6%的孵化率计算,可增殖近4000万尾鱼苗。
△长江位于江津区油溪镇段,栖身在人工鱼巢里的小鱼苗、
“本次人工鱼巢建设是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强化完善保护修复的一项具体措施,有助于保护区内产粘性卵的鲤、鲫、鲂、鳊、鮊等多种鱼类繁殖,可有效地增加鱼类资源数量,对维护保护区鱼类生物多样性将起到重要作用。”李云介绍。
下一步,保护区将根据水生生物保护和水域生态修复的实际需要,进一步加大水生生物保护工作,修复水生生物重要栖息地和关键生境的生态功能,努力促进保护区内水生生物资源有效增加。
华龙网记者 余志斌 张质
原标题:视频|重庆搭建人工鱼巢6万余平方米 为长江鱼儿筑“产房”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