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眼-重庆广电消息,今天是第26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近年来,我市通过实施一系列治理工程,为石漠化土地披上“绿装”。
走进武隆区火炉镇筏子村脆桃基地,漫山的桃树种在一片“石旮旯”中,石头占了七成,土壤只有三成。由于石漠化很严重,过去村民主要种植红薯,玉米等传统农作物,让原本贫瘠的土地更加严重。
武隆区火炉镇筏子村党总支书记申建忠说,每年就要去翻,翻地要翻几次,这样遇到一下大雨,它就容易把表土层进行冲刷, 冲走了。
从2014年开始,筏子村开展栽种脆桃、脆李,对石漠化的荒山进行整治,摸索出一套适合石漠化土地和高寒气候的种植方法。
申建忠表示,一般几年就不会翻耕,在这种的情况下,很容易生长出这种植物,叫苔藓,起到保水、保土、护沙的作用。
同样是石漠化治理,黔江区邻鄂镇选择了生命力顽强的藤蔓植物——藤茶。入夏后,数百亩在“石旮旯”中的藤茶绿浪起伏,迎来了一年中的采收旺季。成功发展藤茶产业后,当地还在石漠化地区布局了冬桃、中药材等生态产业。
黔江区邻鄂镇副镇长伍怀育说,带动了700余农户增收,达到了生态保护与产业扶贫两促进。
市林业局生态修复处处长杨德敏表示 ,大力开展封山育林、 荒山造林,全市石漠化土地近十年减少184.5万亩,下一步将坚持山水林田护草,一体化保护修复,为遏制石漠化,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作出新的贡献。
第1眼-重庆广电记者 廖梦然 周庆 特约记者 向娇 石威
原标题:石旮旯披绿装 重庆石漠化土地十年减少184.5万亩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