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看效果丨开州区长沙镇福城村的乡村振兴实践:橙黄橘绿 福城有福
07-05 06:08:32 来源:重庆日报

a900c111ed56adf3988458754c3a326c.jpg

2020-07-05-001-264557-1.jpg

福城村美丽乡村景色。(长沙镇供图)

重庆日报消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时节临近小暑,距开州城区20余公里的福城村,4000亩橘林绿荫婆娑,织就大地上一片巨大的绿毯,美不胜收;拇指大小的青绿柑橘果实,挂满枝头,孕育着丰收的希望。

福城村幅员面积3.04平方公里,地处开州区长沙镇万亩橘海核心产区。近年来,福城村秉承“山为骨、水为脉、果园为肌体”的发展思路,把种植柑橘作为国土绿化和产业发展的结合点,积极探索“柑橘+乡村旅游”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初步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不断改良 柑橘成为主导产业

柑橘种植,在福城村已有近300年的历史,但真正成为全村的主导产业,却是近几年的事情。

“从广柑、鹅蛋柑到脐橙、春橙等,再到现在的沃柑,村里的柑橘品种至少经过了十余次改良。”福城村张家湾院子里,福城村党委书记张善海回忆往事,感慨良多,“每一次高接换种改良,都是一次考验。”

2015年的高接换种,尤其如此。

“外地的柑橘沃柑卖十几块钱一斤,我们的柑橘几角钱都没人要。不改良,只有死路一条。”这一年,张善海揣上村里的7万多元钱,带着村民赵福胜等人来到北碚,以5角钱一个接芽的价格,向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购买了沃柑嫁接枝条,满怀期待地赶回福城。

不曾想,这7万多元钱却打了水漂。

“嫁接的季节不对,加上技术也不成熟。”原来,柑橘在春夏秋三季都能嫁接,尤其以秋季嫁接效果最好,可张善海和赵福胜由于急于求成,在冬季就进行了嫁接,“换种彻底失败了。”

钱打了水漂,但村民改良柑橘品种的决心却愈发坚定。

第二年春天,十余万元的嫁接枝条再次进了村,并被成功嫁接。

“2017年柑橘树就部分挂果,当年果子卖到8块钱一斤还供不应求。”尝到高接换种的甜头,张善海又带领村民将村里的柑橘品种全部进行改良,“现在村里主要有沃柑、脐橙、W·默科特、血橙等多个品种的柑橘,大大提高了村民的收益。”

“接二连三” 柑橘树变成摇钱树

如今,福城村成立了柑橘股份专业合作社,以“村集体+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柑橘产业,2019年全村柑橘产量达1.2万吨,收入4000余万元。

“我们老两口种了5亩多柑橘,卖了近5万斤,收入接近14万元。”自小与柑橘打交道的赵福成,如今不仅是柑橘种植职业农民,还是柑橘销售“经纪人”,2019年经他牵线搭桥销售的柑橘超过5000吨。

不仅如此,在“开县春橙”这个品牌的带动下,去年福城村的柑橘有40余吨通过电商平台远销北京、上海等20余个省市,甚至出口到越南、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

村民黄明菊的4万多斤柑橘,有1万多斤都是通过电商平台销售,“通过微信下单,村里还有代发点,卖柑橘比以前方便多了。”

福城村还以柑橘为媒,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形成了赏花观果、养蜂康养、枳实入药、农家体验、加工补链、触网营销的产业链条,实现“从花到果,从皮到渣,吃干榨尽”的零废弃综合利用。

柑橘树变成了摇钱树,柑橘果变成了金果果。2019年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200元,村里23户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

“柑橘产品升级换代很快,我们以柑橘为主导产业,就必须不断推陈出新,培育新的品种。”张善海介绍,福城村建立了柑橘新品种试验基地,无籽沃柑的培育技术已基本成型,“明年将无偿提供给村民高接换种,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并且通过对外销售嫁接枝条,一个接芽至少还能卖1块钱。”

生态宜居 村在林中家在园中人在景中

福城村,橘林连片成海,一栋栋白墙灰瓦的屋舍散落在这4000亩橘林里。

窗明几净的农家院落,生态宜居的乡村环境,连片成海的橘林,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泼墨山水画。

作为村里的保洁员,张良仁和赵小花两口子,每天都在仔细清扫着这山水画里的每一片树叶、每一张纸屑。

“村里每个月给我们俩800块钱工资,加上其它补贴,一年有一万多收入。”张良仁两口子是建卡贫困户,村里通过保洁员这种公益性岗位解决了他们的收入问题。

“设置保洁员岗位,是村民提的建议。”张善海介绍,建筑面积1.26万平方米的张家湾院子是美丽乡村居民点,安置了全村三个组的70户、278名村民。

村民搬进了新居,家家户户都将屋里收拾得很干净,可屋外的公共区域却无人清扫。张善海就自己拿起扫把,连续清扫了近一个月。

“看到书记天天扫地,我们心头肯定过不得哦。”黄明菊等村民私下一商量,提议请保洁员来打扫公共区域的卫生,“每家每年出200块钱,在外务工的每家100块钱,请个人来扫地。”于是,因身体原因无法承担重体力活的贫困户张良仁两口子成了村里的保洁员,还有了固定收入。

为提升村容村貌,村里制定了环境保护的“两三四”原则:农具摆整齐、柴草码整齐,衣服穿干净、厨具洗干净、院落扫干净,房屋不乱建、垃圾不乱丢、污水不乱泼、鸡鸭不乱跑。村里还建成了一座日处理污水5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置居民生活污水,解决污水直排问题,处理后的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二级标准。

为满足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村里还投资50余万元,建设了图书室、文化广场和文化舞台,添置乐器、运动器材,组建了腰鼓队、坝坝舞队、乒乓球队等文体队伍,邀请专业老师对村民文体活动进行指导。

如今,橘海里,福城村屋舍错落、阡陌交通,绿水与青山相依,村在林中,家在园中,人在景中。

原标题:橙黄橘绿 福城有福——开州区长沙镇福城村的乡村振兴实践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