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上午,围绕“面向新时代的新闻传播学科建设”,重庆大学“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水平提升计划”第2期研讨会在线上平台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教育电视台、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广西大学的新闻传播学共9位专家受邀出席,分享在新闻传播学科建设方面的经验与卓识,助力重庆大学新闻传播学科建设。
研讨会开始,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董天策教授围绕办学历程、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现状、博士点学科方向、师资队伍规模、研究生培养质量、学科特色与相对优势,简要介绍了重庆大学新闻学院的基本情况。
“重庆大学新闻传播学科年轻而充满活力,进取而快速成长,互联网与社会治理研究形成较好学术基础,抗战新闻传播史研究正在形成良好发展态势,正在拓展新的学科领域,特别期待各位专家分享在新闻传播学科建设的真知灼见与宝贵经验。”董天策表示。
董天策院长介绍学院基本情况
面对互联网技术和媒介融合的迭代突进,新闻传播学科如何适应传播技术创新与媒体融合的大趋势?研讨会围绕相关话题展开研究。
线上,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育部社科委员兼新闻传播学科召集人郑保卫教授指出,当前,新闻学与传播学学科建设须努力适应传播技术创新与媒体融合大趋势,着力解决国家与社会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所面对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要在新时代、新技术、新文科背景下来思考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学科建设。要秉持“守正创新”的理念,在守正的前提下创新,在继往的基础上开来。
郑保卫教授
“新闻学科建设不单是一个新闻的问题,首先是一个政治问题,新闻跟政治密切相关,要有坚定的政治意识。”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新闻与传播研究》主编唐绪军教授在人才培养方面,他提出了四点意见:要有批判的思维;要有沟通的能力;分析的技巧;表达的才能。另外,唐绪军教授还提到,培养人才要人文关怀和科学精神相结合,培养能够统揽全局,综合思考,发现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的人才。
唐绪军教授
中国教育电视台总编辑、原中国传媒大学校长胡正荣教授,对新闻传播学科建设提出了建议:首先,夯实基础研究,增强学科的解释力,要构建好自己的学术体系,特别是概念体系、逻辑体系。其次,以现实问题为导向,提升学科的影响力,中国新闻传播有很多现实问题还没有人解答,值得关注和研究。另外,建设开放共享的学术机制和平台,增强学科的对话力,一方面是跟其它学科的融合,另一方面是与业界的开放、共享。在全球化背景下,还一定要具备与国际对话的能力。
胡正荣教授
“学科建设与新闻教育层面需要回归人文传统,在追求工具理性的时代,要强调人文精神,既要具备社会科学能力、也要追求人文素养,培养人文情怀和追求真理正义之心。”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昌凤教授认为,新闻传播学的发展不能与科技脱节,需要把握科技发展核心,现阶段即“数据与智能化”,它们不只是工具,关涉我们认识事物的深度和广度,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最后,学科要特色发展,探索“立足本地、因地制宜”的发展路径。
陈昌凤教授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付迪西 实习生 刘宁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