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51岁的陶武至今都还记得,从1月21日收治永川区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之后,和战友们一起战疫的50多个日日夜夜。
“那段时间,工作压力和强度都很大,但为了每一位患者,我们都必须竭尽所能。”在重庆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现场,陶武告诉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此次获得重庆抗疫先进个人和优秀党员的荣誉,其实是所有抗疫战友们共同奋斗的结果。
制定病情观察表
实现确诊病人同质化管理
重医附属永川医院是重庆市四家新冠肺炎集中救治定点医院之一。作为重庆市新冠肺炎救治专家组成员,陶武自进入到“战疫时间”之后,便开启了近两个月的连轴转工作状态:与专家组其他成员一起研究最新的诊疗指南、为确诊患者指定诊疗方案……无论白天黑夜,只要出现紧急情况,他总会第一时间赶赴现场。
为了全力救助确诊患者,重医附属永川医院调集了来自不同科室的医务人员,进入隔离病房展开工作。陶武发现,在疫情初期,战友们对于新冠肺炎的认知水平、处理能力都存在差异。为此,结合重症医学核查清单的理念,陶武制定了新冠肺炎病人的病情观察表。
该观察表,将新冠肺炎病人每天需要被观察最基本内容,通过表格的形式进行梳理。比如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处理方案、病情转归等,通过一线医生对病人具体病情进行记录,通过电子化措施上传网络,专家组便可随时调阅,查看病情发展的趋势。
该措施,实现了病人的同质化管理,为渝西片区新冠肺炎病人的救治实现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打下坚实基础。
荣誉属于大家
过往一幕幕令他感动不已
“荣誉不属于我个人,应属于大家。”说起此次获得的荣誉,陶武始终认为,它们更应该属于自己的战友们。
“我们的医护人员,尤其是院里的年轻人,战疫期间的表现令人感动。”陶武说,有一幕发生在自己眼前的事情,至今都让他眼圈红润。
在重医附属永川医院重症病房里,当时收治了两名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新冠肺炎患者。他们年岁高、病情重、基础疾病多,在家人无法到场的情况下,所有事关吃喝拉撒的日常照顾工作,全部都落在了年轻的护士肩上。
“那是一个下午,我例行与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视频联线,恰好看见了那一幕。”陶武说,通过视频画面,他发现护士们正在喂一位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89岁新冠肺炎患者吃饭。
“护士喂一点,患者吃一点还会吐一些。”陶武回忆,当时饭菜粘在病人和护士身上到处都是,但为了能够让病人吃饱,护士们顾不得擦去身上的饭菜,而是小心翼翼地一边擦拭病人嘴巴,一边继续哄着老人来喂饭,毫无怨言。
“这些小姑娘,都是父母的心头肉,她们可能对亲人都没有这么耐心、这么仔细!”陶武感慨地说道:“作为一个父亲,看见这一幕,确实心疼不已。”
3月15日,伴随着最后一名确诊患者治愈出院,重医附属永川医院实现了病例清零。这标志着,全院收治的90名新冠肺炎患者全部平安出院,实现了患者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的目标。
而在近2个月的繁忙工作中,陶武克服了高血压、十二指肠溃疡、荨麻疹等身体不适,完成院级、校级、卫健委科研课题3项,评审永川区新冠肺炎专项科研课题100余项,竭尽所能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出自己的贡献。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王梓涵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