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两江观察丨这个“韧性城市”重庆该如何打造?
10-26 16:20:10 来源:两江观察微信公众号

两江观察微信公众号消息,2020年,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和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水后,重庆这座城市的韧性得以彰显,展现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风范。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重庆GDP同比增长2.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9个百分点。

什么是城市的韧性,重庆的韧性何在,下一步将如何继续强化自身的韧性?10月25日,“2020•韧性城市山水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在渝举行,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就此从规划、建筑、交通、绿基建、新基建等视角,畅言如何实现城市建设的更新迭代和转型升级。

▲10月25日,“2020韧性城市第三届山水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开幕式现场。崔力 摄/视觉重庆

两次大考彰显城市韧性

“韧性城市”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其内涵十分丰富,涉及的领域也十分宽泛。中国勘察协会理事长施设称,这是一个全时空、多领域、多学科交流延伸发展的复杂体系,并随着城市规模、城市功能以及各要素的演练而不断变化和发展。

国际组织倡导地区可持续发展国际理事会(ICLEI)在2002年曾对韧性城市给出了定义——韧性城市是“对于危害能够及时抵御、吸收、快速适应并做出有效反应的城市”。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孟建民看来,韧性城市是能够抵御灾害、减轻损失,合理调配资源以从灾害中快速恢复的城市,能够从过往的灾害事故中学习、提升对抗灾害能力。韧性城市系统与人体生命系统类似,人体系统有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等,对应城市也有韧性系统,包括信息系统、水循环系统、能源系统、生态系统、医疗卫生系统等。

韧性城市之“韧”,体现在其要像弹簧一样要有张有弛,在应对不同类型的城市问题时能够从容应对。

今年以来,重庆遭遇两次大考,无论是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还是盛夏遭遇的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水,对重庆而言,这两个事件都对城市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维提出了一系列的“测试”。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时,城市的各种防疫资源如何科学有效配置;当特大洪水等自然灾害发生时,城市如何运转、生命生活财产安全安防如何得到保障,这些都考验着重庆这座长江上游特大城市的抗冲击能力和自适应能力。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重庆以战时机制及时决策、以战时标准严格管理、以战时纪律确保执行,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形成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的防控工作局面;稳步推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复学复课,全面落实“六稳”“六保”任务。今年以来,全市经济呈现逐月向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好转,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潜力。

面对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水,重庆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以战时标准做好防汛工作,坚决果断转移受威胁区域人员和财产,做到应转尽转、应转早转、能转快转;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加强险情应急处置、加强灾后恢复重建、加强科学调度指挥……各级领导干部靠前指挥、亲自督战,全力以赴抓好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战胜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取得了未伤亡一人的可贵成绩,用实际行动守护一方平安。

这两次大考,重庆针对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 及时提升应对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水平,  显示出城市自我管理与自我修复能力,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原校长周绪红认为,重庆市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为一体,灾害管理难度大,在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期间,重庆市积极应对,在疫情灾害处理方面展示了强大的韧性,可以说重庆市在城市韧性建设上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广阳岛“田园风貌片区”禾苗葱茏(资料图)。钟志兵 摄/视觉重庆

山水之城彰显强劲韧性

一座城市最大的韧性来自于城市发展与自然和谐共生。

重庆是一座山水环绕、江峡相拥的山水之城,也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具有独特和重要的作用。

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 让自然和人文、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展现“天人合一”的价值追求和“知行合一”的人文境界,促进二者和谐共生,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 不能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这是一座城市自我约束的智慧。今年,重庆出台“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政策,强调在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突出“库区”“山区”特点,更加注重生态经济要素集成与协同,建设长江经济带三峡库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在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突出“山水”“民俗”特色,促进生态康养、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建设武陵山区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

紧紧围绕“长江风景眼、重庆生态岛”定位,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持续推进广阳岛生态修复,是重庆落实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的具体行动,也是重庆推进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抓手。

两江四岸是重庆城市发展的主轴,两江四岸核心区是重庆城市的灵魂所在,是城市的“客厅”和“窗口”。坚持高标准搞好城市设计,高品质打造城市景观,高水平提升城市功能,优化空间布局,加强城市设计,提高治理水平,努力建设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其背后,正是重庆保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强化城市发展韧性的生动体现。

▲10月25日,嘉宾就城市交通的可持续性发展作分享。崔力 摄/视觉重庆

让智慧为韧性城市建设添彩

在韧性的视角下,用智慧为城市赋能,使城市逐渐成为具备“生命”概念的有机体,这是城市能更好地应对未来不可预知风险的要义所在,重庆正在打造“智慧名城”上发力。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中国中建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毛志兵认为,目前,城市韧性建设还存在诸多不足,非常有必要打造智慧城市,实现四个能力的提升。

一是要提升城市公共设施的韧性扩展能力。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对城市相关防控体系做出更加系统化的研究和综合布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出更高和更详细的方案,强化城市公共设施的韧性扩展能力。

二是要提升城市公共设施的快速建造与改造能力。针对社会可能面临的重大灾害和突发事件,应分门别类加以研究和预防,推动装配式建筑,强化城市公共设施快速建造、易改造功能,尽快构建国家综合防疫能力。

三是要提升应急资源快速部署和应急生产能力。通过加强智慧城市的建设,进一步完善智慧交通等资源调配,并统筹关键物资,部署装配物资。

四是提升城市公共设施应急利用数字化综合管理能力。在数字时代,5G、区块链、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为城市管理提供了技术保障。着眼未来,急需尽快搭建城市公共设施运行的数字化管理平台,提高基于现代技术,以数字为核心的应急救治综合管理能力。

▲长江索道。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在具体推进路径上,以智慧建造为引领,带动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支撑传统基础设施将智慧城市传统城市进行融合,服务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提升,这也是新基建创新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陈湘生则表示,增强城市的韧性强度,需要融合政府、商业、交通、医疗、消防、气象、环境、公安等多部门数据,充分利用全域感知、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分析,打造“空、海、地”全覆盖一体化安全智能平台。

提高城市韧性,全方位提升强化重庆的经济韧性、深化社会韧性、保障生态韧性,助力高质量发展,建设近悦远来的美好城市。

原标题:这个“韧性城市”重庆该如何打造?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