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涪陵龙头港。(摄于11月12日)记者 万难 摄/视觉重庆
2020线上智博会现场展示的“璧山造”康佳Micro LED显示屏吸引了不少专业观众。(摄于九月十六日)首席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位于大足高新区的盛泰科技企业孵化园,技术工人正在全封闭的生产车间里紧张工作。(摄于十一月六日)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重庆日报消息,巨大的通红的钢坯沿着传送轴呼啸而来,与辊轧机喷射出的高压水猛烈“碰撞”,滚滚热浪顷刻间弥漫整个车间。短短4分钟,走完300米流水生产线,粗厚的钢坯最终被碾压成不足3毫米厚的钢板——
这是重庆攀华板材有限公司(简称攀华板材)涪陵工厂的火热景象。
这个工厂10月份刚投产,智能化热轧产线年产能450万吨,年产值达200亿元,是今年我市新竣工投产企业中单个产值最大的制造业项目。
干字当头、实字为先。近日,重庆日报记者走进作为新型工业化主战场的主城新区,实地感受、了解各地如何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确保重点签约项目做实落地见效,早日开工建设、投产,早日产生利润,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后劲。
快马加鞭 狠抓落地
在攀华板材车间的墙上贴着“打造世界薄板之王”的大幅标语。“像我们这样体量的热轧项目,过去建设周期通常在两年以上。但我们在涪陵新投资热轧项目,从动工建设到竣工投产,仅仅花了9个月。”攀华板材负责人刘安剑说。
项目落地迅速,投产迅速,在我市,攀华热轧项目并非孤例。璧山高新区比亚迪动力电池的厂区里,大小不一的不锈钢管道纵横交错,密闭的无人车间看似悄无声息,但管廊里的各种设备,正在24小时不间断运转。
在这里,石墨和相关辅料先被混合搅拌成浆料,再涂布到铜箔上。铜箔以每分钟70米的速度展开,经过涂布后送往烤箱烘干,再进行辊压。最终的产品,正是目前市场上大名鼎鼎的“刀片电池”。这种状如刀片的新一代磷酸铁锂电池,形状既长且薄,在空间利用率上提升了50%。搭载这种电池的汽车,续航里程可达605公里。
令人想象不到的是,从项目落地到推出被誉为2020年度7项“全球新能源汽车创新技术”之一的“刀片电池”,比亚迪只花了一年时间。
2018年8月智博会期间,比亚迪与璧山区政府签订动力电池产业项目投资合作协议,总投资100亿元。“项目必须要如期投产,否则将影响到我们整个集团公司的战略布局。”比亚迪重庆项目负责人杨帮栋坦言,当初对于项目进度,他心中并没有多大把握。
令杨帮栋没有料到的是,就在比亚迪宣布投资决定的同时,璧山区已经派出200多名干部,蹲点进入拆迁现场。1500亩土地一个月完成拆迁,4个月完成平场。
去年2月,比亚迪弗迪电池重庆一期项目动工。今年3月,“刀片电池”全球发布、正式投产,目前,这款革命性的创新产品,已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产品供不应求。年底,比亚迪重庆项目在既有的6条生产线基础上再添两条,产能达到20GWh(亿瓦时)。按照计划,比亚迪还将新增15GWh生产线,产能扩大到35GWh。
在大足高新区,施密特电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光指着厂区旁边的一大片地告诉记者,他们用于扩建厂房的40亩工业用地已经完成前期手续,即将开工。明年内,他们的产能将在现有基础上再扩大50%,年产值规模将突破10亿元。
时不我待,快马加鞭,抢工期、抢进度,促进项目早日落地。记者所到的涪陵、璧山、大足三区,项目如期推进,投资率均达到计划进度。
数据显示,今年1-10月,璧山区14个市级重大项目完成投资76.8亿元,占全年计划的84%。大足区20个市级重大项目完成投资47.9亿元,占全年计划投资的87.3%。涪陵区29个市级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16.3亿元,占全年计划投资92.8%;同时,该区纳入市级百项重点关注的5个项目完成投资48.8亿元。
龙头带动 重点突破
10月30日,涪陵龙头港铁路专用线开工。这条长约3公里、总投资约25亿元的专用线,接入渝怀铁路,汇入陆海新通道的铁路运输骨架网络。
这条专用线建成后,长江下游来的大吨位货轮,可直接在涪陵“水路转铁路”,源源不断地将货物运至湖南、广西等省市乃至更远的东南亚市场。
在增强和完善“大重庆”交通枢纽功能的同时,涪陵龙头港铁路专用线项目还为当地区域经济结构优化,以及基于区位优势的特色产业培育,创造了条件。涪陵交旅集团副总经理李曦介绍,以铁路专用线项目为契机,该区在招商引资中大打“铁水联运”牌,并将既有的板桥工业园区扩展升级为龙港工业园区,计划引进一批类似于粮食加工、矿物加工这样涉及物流“大进大出”的项目。
涪陵龙头港铁路专用线项目对相关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折射了我市今年在重大项目招商引资中的创新思路——抓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抓关键环节,抓龙头企业,从而以点带面、以一当十。
抓龙头企业,才能迅速补链成群。
2018年,大足区引进江西盛泰光学,这家在摄像模组行业全球排名前15强的企业,在大足落子重庆盛泰光电有限公司(简称盛泰光电)。
在渝投资落地第二年,盛泰光电就实现产值13亿元,为1300余人提供劳动岗位。
记者在盛泰光电全封闭的车间看到,流水线前,被头套、护目镜“全副武装”的工人穿梭其间。
盛泰光电董事长赵伟告诉记者,摄像头是手机最贵的核心零部件之一,它占据了整个手机成本的十分之一。该公司产品供不应求,尽管他们实行了24小时3班倒不间断生产,但订单还是排到了2022年。盛泰光电重庆项目的产值,今年有望突破30亿元。
一个更大的产能扩张计划正在实施中。记者现场看到,总占地占地260亩的盛泰科技园,目前一期项目已经建成3栋工业厂房,预计明年2月即可竣工投产。到2022年二期项目投产后,盛泰光电在重庆的年产值将突破百亿元。
围绕盛泰光电项目,大足区目前正着手向上游延伸产业链。围绕智能终端摄像模组的全球化配套,重点研发突破CCM(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摄像模组)摄像头性能和产能的提升,现已引入玻璃、镀膜等多家配套厂商,重庆电子信息产业有望再添一个“增长点”。该区以施密特电梯有限公司为代表,已聚集起4家电梯生产厂家和若干配套企业,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电梯生产基地。
创新驱动 产业升级
今年以来我市新一轮投资,创新依然是主旋律。记者走访三个区发现,今年新增或扩建的项目,都紧紧以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鼓励以企业为主体进行创新,不断激发其创新活力。
去年9月落地璧山的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项目由璧山区与康佳集团合资,不到一年就正式投产,实施Micro LED新兴半导体显示技术的全产业链布局,专注于破解“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汇集了世界顶尖专家团队近200人,完成了200多项专利申请,诞生了多项全球首创技术,满产后将形成超千亿元的产业规模。
据了解,目前,璧山区以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为代表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已成功孵化出包括重庆华创智能科技研究院、重庆平创半导体研究院等在内的10家新科技企业,取得意向订单逾亿元。
这家研究院完全市场化运作,得益于璧山的“1+3+N”科技创新体系。“1”就是打造大学城创新生态区,“3”就是包括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在内的3种不同类型的科技创新平台,“N”即推动若干企业自主创新。
蓝黛公司则通过技术创新研制出6AT变速器,成功从一家传统制造企业向智能化转型升级,今年该公司通过购买深圳台冠科技有限公司10%股权,构建起新产品的研发、生产体系。
2020线上智博会上,比亚迪宣布总投资高达205亿元的动力电池全球总部项目将落户璧山。同时,比亚迪将在璧山成立电池研究总院公司,创建国家级电池研发创新示范基地。
在大足,施密特电梯有限公司凭借创新,今年前10个月实现产值6.21亿元、同比增长10%,预计全年实现产值7亿元。以最新的一款创新产品为例,该公司研发的语音控制电梯,不需要用手触摸按钮,张嘴一说,电梯就自动把你送上楼,让用户在疫情期间更安心。
事实上,创新,并不是这家来自浙江的企业应对疫情的权宜之计。在渝投资4年来,该公司在创新上狠下功夫,先后获得数十项专利,并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重庆市“专精特新企业”、重庆市数字化车间,多款产品获得“重庆市高新技术产品”认定。
在涪陵白涛工业园,华峰化工年产115万吨己二酸扩建项目(5期),已经进入调试生产阶段。这家企业占据着全球己二酸1/4的产销量。“隐形冠军”的成长密码,同样在于持续创新。
挂图作战 专班跟进
重大项目落地快,推进迅速,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好,主要得力于重庆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的一系列扎扎实实的“贴身服务”。
以施密特电梯为例。项目落地和扩建,都涉及到土建及安装工程和一揽子审批,一般都需要从所在乡镇、街道向工业园区和区政府相关部门一级一级递交材料,最终拿到批复至少要20天以上。
但对于施密特电梯而言,根本不需求这么繁琐的流程。企业径直找到项目所在地的大足高新区,后者经过复核、审查后,直接“拍板”,准许项目开工。时间节省一半以上不说,高新区还派了一名党委委员专职负责“跑腿”。企业也可通过网上递交申请,通过快递拿证,足不出户就“搞定”所有手续。
“园区即可拍板”是大足区为推动重大项目快速落地投产的一项改革,通俗地说,就是授权园区工业投资项目审批权限。区发展改革委、区住房城乡建委、区规划自然资源局等7个部门将园区内工业项目备案、用地规划许可等手续办理服务授权给园区管委会就地办理。由此一来,效率提升大半。
企业对园区的评价,就是招商环境。大足区高新区党委委员徐晓华告诉记者,他们高新区最近来的好几家企业,都是企业口口相传引来的。
事实上,为推动项目落地和投产,各区严格落实责任制,坚持专班推进、挂图作战,强化调度,优化服务。
涪陵区推出服务企业“三百”行动,即百名领导联系企业、百个科室对接企业、百项涉企问题化解。350余名企业服务专员常驻企业一线“贴身服务”。截至9月,涪陵区已处置化解涉企困难问题500多项。
以攀华板材为例,该项目扩产前,涪陵区主要负责人多次赴张家港与攀华集团负责人沟通对接。建设中,涪陵高新区主动协调水电气供应单位,从要素保障上为项目建设“开绿灯”;同时,涪陵海关与上海、张家港等地海关建立“区港联动”创新监管模式,实现每月40万吨进口原材料海江联运、快速无障碍通关,帮助企业节本增效。
璧山区专门出台“支持企业四十五条”,截至9月底,“支持企业四十五条”兑现落实率达99.96%。
数读》》
●涪陵区
今年1-10月,29个市级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16.3亿元,占全年计划投资92.8%;纳入市级百项重点关注的5个项目完成投资48.8亿元
●璧山区
今年1-10月,14个市级重大项目完成投资76.8亿元,占全年计划的84%
●大足区
今年1-10月,20个市级重大项目完成投资47.9亿元,占全年计划投资的87.3%
资料来源:涪陵区、璧山区、大足区
记者 姜春勇 吴刚
原标题:“新型工业化主战场看落实”系列报道① 本报记者走进涪陵、璧山、大足,了解重大建设项目落地开工情况——全力冲刺抓项目落实见效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