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发布消息,初夏,清风拂面。江津白沙镇石坝街社区的白沙革命烈士墓两旁树木高大挺立,林间不时传出清脆的鸟鸣。
在烈士墓的空坝上,抬头仰望,一座革命烈士纪念碑高高耸立。碑身围绕一面旗帜,在11米高的碑面上,由著名书法家周浩然题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几个红色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修缮后的纪念碑
白沙镇党政办主任王顺琴介绍,白沙革命烈士墓占地1350平方米,共有36座墓,安葬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五军一三三团二营和地方武装部队在维护新生政权剿匪战斗中牺牲的36名革命烈士。
当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五军和地方武装部队在白沙保卫人民,究竟发生了哪些故事?让我们一起重温1950年,英勇的人民解放军十五军一三三团二营进驻白沙平息匪患的那段峥嵘岁月。
守护白沙
36名解放军战士献出宝贵生命
穿越时光,回到1950年。英勇的人民解放军十五军一三三团二营在白沙的峥嵘岁月,瞬息历历在目。
1950年3月1日,白沙发生土匪武装暴乱。匪首张伯霖伙同国民党军官雷大仕,纠结匪徒1000余人,以马鞍山为据点,反攻江津白沙区人民政府。
紧急关头,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五军一三三团二营奉命进驻白沙剿匪,捍卫新生的人民政权,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为了保卫家园,当时白沙的地方武装部队也积极投入战斗中。白沙区长赵继和负责布置战斗。在赵继和的统筹下,驻军104团机炮连、征粮队60人、公安局白沙分局20人、镇中队30人分三路坚守。
▲在白沙拍摄的抗战影视剧
平息匪患期间,解放军在白沙区的马鞍山、滚子坪、新营地、放生坪等地,历经数十次大小战斗。在猛烈炮火下,土匪狼狈逃窜,最终围剿歼灭土匪数百人。
辉煌的战果是解放军战士拿鲜血与生命换来。当年5月中旬,马鞍山匪巢被捣平。在马鞍山的剿匪战斗中,共牺牲干部战士36人,被葬于白沙小官山烈士陵园。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为剿匪牺牲的这36名解放军战士,他们来自安徽、山东、广西、云南、湖南等地,其中最年轻的女战士丁秀珍牺牲时年仅20岁。
深切缅怀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激励后人
剿匪战役中牺牲的36名解放军战士的革命精神永远铭刻在白沙人民心中,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
维护好、守护好烈士墓,是对解放军战士最好的缅怀。2003年,白沙革命烈士墓进行过一次扩建。然而17年来,日晒雨淋,石质碑体风化严重,基座出现裂缝,碑体漆面脱落,路面凹凸不平……影响了墓园庄严、肃穆、清净的环境氛围。
▲白沙革命烈士墓
修缮烈士墓在保护和传承英烈精神、弘扬拥军爱军优良传统、方便后人祭扫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传承和保护英烈精神,延续历史文脉,2020年3月,白沙镇启动了革命烈士墓的修葺提升工作,保持纪念碑原有历史感沧桑感,庄严肃穆。完工后的墓园整体焕然一新,碑体高11.29米,墓园楼牌补建完成,肃静大方。原先的破损路面、坑塌楼梯重新铺装平整,栽补的植物绿意葱茏。36名勇士英魂再铸,雄风永存。
2004年10月27日,白沙革命烈士墓被确定为重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今,每年清明节期间,来自全镇乃至江津各地的党员干部、师生前来追思革命先烈丰功伟绩,开展“缅怀革命先烈”活动,听英雄们的先进事迹,向革命先烈致敬。
白沙抗战遗址群
——全市最大的抗战遗址群
抗日战争时期,白沙镇以特有的地理位置和繁荣的经济文化,担当起保卫重庆的重任,成为大后方区域性行政、经济、文化、抗战中心,是中国大后方抗战文化第一镇,为全国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留存了丰富集中的抗战遗址。
据统计,目前白沙镇拥有重庆市抗战文化遗址26处,如鹤年堂(今聚奎大讲堂)、夏仲实公馆等,占全市总量15%,江津85%,堪称重庆市最大的抗战遗址群,是名副其实的抗战文化博物馆,拥有弥足珍贵、最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
▲聚奎大讲堂
白沙抗战遗址主要分成五类:一是纪念性遗址,如聚奎中学七七纪念堂;二是文化教育机构遗址,如聚奎书院旧址;三是政府机构遗址,如国民政府审计部旧址;四是经济机构类遗址,如白沙新运纺织厂;五是名人故居类遗址,如夏仲实公馆、卞小吾故居等。
这些抗战遗址记录着爱国志士为抗战作出的牺牲,记录着那段至今还令人感动的岁月,时刻提醒着国人,勿忘国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张爷庙
▲鹤年堂
以文兴旅,以旅促文。如今,白沙重点打造的重庆影视城—东华街—朝天咀—张爷庙—夏公馆—黑石山抗战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已初见成效,慕名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影视基地民国风情浓厚、朝天咀码头堪称一绝、张爷庙夏公馆建筑别致、鹤年堂“川东第一”、AAA级旅游景区黑石山更是集山、水、亭、榭、桥、树、花、鸟、抗战遗址为一园,让游客在美景中流连忘返。
记者 陆海银
原标题:保卫白沙!36名解放军战士献出了宝贵生命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