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区白涛街道,游客正在参观“世界第一大人工洞体”816地下核工程 通讯员 李辉 摄/视觉重庆
2020年3月20日,长安汽车两江基地乘用车工厂焊接车间整车线,“复苏”的机器人们繁忙有序 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1980年9月26日,嘉陵摩托车经济联合体正式成立,这是重庆首次尝试军民联合发展民用商品。图为嘉陵厂质检员正在检查新出厂的摩托车
四川维尼纶厂主厂区
1966年1月,重庆嘉陵江大桥建成通车
四川汽车制造厂的军用越野车装配线
中铝西南铝研发生产配套北斗三号项目的铝材产品 (中铝西南铝供图)
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乌江之畔的涪陵“816地下核工程”景区,参观核工洞和一旁的816小镇,重温共和国“三线建设”那段峥嵘岁月,追忆缅怀那些为国家安全和民族自立,无私奉献甚至牺牲的人们。
20世纪60年代中期,为了应对紧张而复杂的国际局势,防备大规模战争的爆发,中共中央作出了将我国生产力布局由东向西转移,进行“三线建设”的重大决策。
当时全国划分为前线、中间地带和战略后方,分别简称为一线、二线和大三线。重庆是全国“三线建设”重点城市之一,是国家常规兵器工业和船舶工业基地。期间,重庆累计新建和改扩建项目200余个。
当时,为了备战备荒,这些项目大多建在较为偏僻的地方,生产生活条件都非常艰苦。816核工程就是重庆众多“三线建设”项目中的一个典型。作为中央批准的中国第二个核原料工业基地,816核工程选址在现今涪陵区白涛街道金子山,1967年开建,建设时间长达18年,总建筑面积10.4万平方米,先后有6万余工程部队官兵参加建设。
在当时没有先进设备情况下,参建者凭汗水与智慧,用简陋的工具,在大山中开掘出“世界第一大人工洞体”,共建成大小洞室18个,道路、导洞、支洞、隧道及竖井130多条,轴向线叠加全长25余公里。
期间,百余名官兵献出宝贵生命。由于816核工程是国家最高机密之一,连家人最初也不知道这些烈士为何牺牲。最终,由于国际形势变化,816工程于1984年停建。2002年,国防科工委下达解密令,816地下核工程基地终见世人。
历时10余年(1964-1980年)的“三线建设”,虽然艰苦,但客观上也对重庆工业经济、城市建设、道路交通等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重庆因此改扩建和新建了长安机器厂、望江机器厂、江陵机器厂、建设机床厂、长江电工厂、嘉陵机器厂、巴山仪器厂、西南铝加工厂、四川维尼纶厂、重庆氮肥厂等一大批企业。到“三线建设”末期,重庆形成了以冶金、化工、机械、纺织、食品为主体,门类较齐全的工业生产体系。后来,在向军民结合型转轨中,这些企业发挥了巨大潜能,生产出诸如摩托车、微型车、小轿车等在全国有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对振兴重庆经济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此外,20世纪50年代初期建成的成渝线,“三线建设”时期修建的川黔线、襄渝线,这三条铁路干线与长江黄金水道共同构成重庆对外交通的4条大动脉,再加上航空运输和公路运输,大大改善了重庆的交通状况,使重庆成为长江上游的水陆交通枢纽。
重庆日报记者 王翔
原标题:一项工程 见证三线建设艰难辉煌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