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说,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
重庆城市管理将如何“赶考”?
近日,市城市管理局发布《重庆市城乡环境卫生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征求意见稿》(后简称“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和建议。
意见稿提出,“十四五”时期,重庆将深入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新格局,着力实现全市环境卫生事业现代化发展。到2025年,基本建成与“两地”“两高”目标、改革开放新高地相匹配的城乡环境卫生发展体系。
在全国率先探索制定垃圾分类收运、环卫工人作业防护指南等环境卫生管理标准,持续保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先中西部地区,“无废城市”建设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形成具有重庆特色的环境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标杆。
到2025年,全市城市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100%,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行政村占比达50%。全市新增环卫直管公厕1340座,提档升级公厕933座。
市民可在7月8日前通过电子邮件(756003517@qq.com)方式将修改意见和建议反馈至市城市管理局。
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
城市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100%
意见提出,重庆将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狠抓源头减量,倡导“低碳生活、适度消费、绿色办公、光盘行动”。加大“限塑令”执行力度,鼓励净菜和洁净农副产品进城,加快推动全市住宿、餐饮企业不主动提供一次性易耗品,落实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积极回收利用邮件快件包装物。
到2025年,居民生活垃圾分类习惯进一步养成,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成效显著;基本建成配套完善的生活垃圾分类标准规范体系;逐步建成完善的生活垃圾分类监督评价体系;全市城市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100%,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行政村占比达50%。
全市新增生活垃圾一次转运能力1. 54万吨/日,总转运能力达到4. 87万吨/日,其中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能力达到2. 92万吨/日,生活垃圾分类收运系统覆盖率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全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5%,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比达到65%,生活垃圾产生量超过300吨/日的区县基本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全市深入践行“无废城市”建设理念,全面推进工程垃圾、拆除垃圾和装修垃圾分类处理,实现建筑垃圾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安全处置。至2025年,全市建筑垃圾综合处理能力达1976万吨/年,城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80%。
强化环境卫生设施
全市新增环卫直管公厕1340座
意见稿提出,推广环卫机械化作业,提高环卫清扫保洁效率,有条件区域普及推广机械化清扫作业,人行道、广场等区域探索应用智能扫地机器人,逐步提升新能源环卫车辆占比。
与此同时,全市还将加快落实公厕提质增量,推动智慧公厕建设,提高公厕服务质量。全市新增环卫直管公厕1340座,提档升级公厕933座。
加强公厕人性化设计,满足市民日益提高的个性化、多元化、智慧化公厕服务需求;鼓励安装化粪池监控预警系统,加强公厕和化粪池的排放气体监测。
根据环境卫生设施相关规范及建设标准,合理有序推进环卫基地、环卫清扫与保洁工人作息场所、入场洗车场、环卫车辆停车场及保养场等其他环卫设施建设,加快补齐设施短板,完善环境卫生管理设施及相应配套设施。
加强水域垃圾治理
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宜居环境
“十四五”期间,重庆将围绕“江清岸洁”总目标,强力推进汛期水域垃圾治理、清漂保洁工作。
加强实施水域清漂治理,完善水域保洁长效机制。加强组织领导,抓好重庆市河长制条例实施,落实常态化巡河制度,合理组织调配船只及人员,加强源头治理,做好消落区和滨水区域垃圾日常清理工作,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宜居环境。积极筹备汛期清漂工作,制定汛期水域清漂应急预案。
意见稿提出,建立区域联动机制,推动川渝地区水域环境共同提升。加快推进川渝地区水域清漂联防联控机制建设,加大洪汛期漂浮物巡查力度,建立汛情、漂情预警信息共享,开展应急联动,对漂浮物做到早发现、早处置,切实减轻三峡库区污染负荷,推动成渝两地水域环境、品质、形象共同提升。
“十四五”期间,重庆将基本建成现代化环境卫生管理体系,形成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环卫管理标准和经验。
上游新闻记者 刘波 实习生 闵子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